时间:2015-12-28 14:3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龙冬平,李同昇,苗园园 点击次数: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值区(IV)包括黄淮平原(河南、安徽)、河北、海南、陕西。该类型区区域特点是农业投入处于中等水平(平均值为0.450),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都相对较低,平均值依次为0.365、0.768、0.410。该类型区现代农业定位是粮食生产型农区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因此,该类型区农业现代化未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①国家层面应加大技术与资金投资倾斜力度,努力促进粮食主产区实现农业现代化;②进行合理特色农业布局规划,选育种养特色品种,提高优势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量、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农业综合产出能力;③打破行政壁垒,组织实施集生态保护、土地整理、基础建设、生产组织、产业布局、市场调控、科技兴农、文化教育等方面于一体的大综合大协调的城乡统筹规划。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低值区(V)包括新疆高山盆地与山西黄土高原、云南高原、桂—渝丘陵山地、青藏—宁甘—贵州高原。该类型区农业发展特点是农业投入水平低(平均值为0.326)、农业产出水平低(平均值为0.275)、农村社会发展水平落后(平均值为0.704)、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差(平均值为0.160)。该类型区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恶劣,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农业投入强度低,从而致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偏低,因此农业各项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该类型区的现代农业定位是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垦经济区以及草原生态经济区。因此,该类型区未来农业现代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打破传统模式与路径依赖:①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切实加大科技与资金支持力度,促进传统农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提升农民牧民文化素质;②草原生态经济区坚持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地系统,从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层面做好草原生态保障区规划建设,加大生态补偿投入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③农垦经济区走节水灌溉农业,保护性耕作农业、生态循环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等新型的农业现代化道路;④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壮大龙头、打造品牌,大力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产业化经营;⑤在实施土地整治规划的同时改善区域内外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与农牧业劳动生产率、发挥资源优势、谋求整体跨越式发展。
5、结论
根据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可以预测,实现农业现代化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准确研判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空间格局与地域差异是制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科学依据。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农业现代化将是最值得地理学界关注的经济地理现象之一,对其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宏观区域经济政策走向及其力度大小。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未来趋势,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4个分维度构建了一套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各省(市、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化进行类型划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目前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格局及地域分异规律。
(1)从全国层面来看,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以“胡焕庸线”为界,划分为“东西两侧”,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同时其在“东西两侧”整体上也表现出距“胡焕庸线”距离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在空间上呈现出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的分异形态。
(2)从局部层面来看,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在东部、西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在空间上呈现出从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这说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与三大地带之间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
(3)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4个分维度指标在地理空间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异格局,即在中国农业发展与乡村地域重构的过程中,农业投入产出,农村社会发展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在不同地域集聚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如何打破农业发展的传统模式与路径依赖,将是各级政府与地理学者应关注的现实难题与科学问题。
(4)基于评价结果,将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划分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高值区、较高值区、中等值区、较低值区、低值区5大类型区。不同类型区应明确现阶段及未来的发展思路与策略,针对不同的“区情”和“农情”,采取不同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与实现模式。因此,各类型区应做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针对不同的“农情”实施差别化投资,以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效聚集和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步快速推进。
参考文献:
[1]何传启.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北京:商务印书馆,
[3]王亚男,冯奎,郑明媚.中国城镇化未来发展趋势:2012年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会议综述.城市发展研究,
[4]刘彦随,陆大道.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态势与区域效应.地理学报,
[5]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认知.地理科学进展,
[6]辜胜阻,郑凌云,易善策.新时期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与对策.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7]张冬平,黄祖辉.农业现代化进程与农业科技关系透视.中国农村经济,
[8]黄祖辉,林坚,张冬平等.农业现代化:理论、进程与途径.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9]牛若峰.中国农业现代化走什么道路.中国农村经济,
[10]康芸,李晓鸣.试论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政策选择.中国农村经济,
[11]师谦友.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人文地理,
[12]陈忠暖,王力新.日本农业现代化特征概述.世界地理研究,
[13]邵晓梅.山东省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研究.地理科学进展,
[14]朱帆,余成群,曾嵘等.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户生产效率分析及改进方案: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农户微观数据.经济地理,
[15]姚建衢.农业地域类型划分的聚类分析.地理科学,
[16]曾尊固,熊先根.论农业结构变化及其地理学研究.地理学报,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