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6-08 11:4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徐天科 点击次数: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生鲜食品的需求大增加。鱼类就是我国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近年来鱼类养殖大规模兴起,这不仅为老百姓餐桌提供了保障,还为养殖户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收益。但是鱼类养殖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水环境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充分分析水环境中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对于鱼类养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环境;鱼类养殖;影响
1 影响鱼类养殖的水环境因素
1.1 pH值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实际当中多数鱼类适合生长在微碱性水环境中,通常情况下pH值为7.5~8.5最适合鱼类生存。这样的微碱性水环境非常有利于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的生长,并且也非常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当水环境pH值过高时,不仅生活在其中的鱼类不仅生病概率会大幅增加,其呼吸和消化功能还受到影响,并且在这样的环境下致病菌会大量繁殖。如果pH值过低,那么水环境中氨的毒害程度就会大幅增加,那么就会有大量鱼类中毒。在pH值大于10或者小于4的情况下,鱼类就会大量死亡。
1.2 水温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作为变温动物鱼类会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体温,但鱼类的新陈代谢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温的高低。当水环境温度小于10℃时鱼类便会减少摄食,当水环境温度大于10℃时鱼类才会真正摄食,通常来说25~32℃的水环境最适合温水性鱼类生长。实际当中不同种类的鱼具有不同水温瞬间变化范围的忍耐力,其中鱼苗耐受范围小于2℃;鱼种耐受范围小于3℃;成鱼耐受范围小于5℃。一旦鱼类遭遇温度瞬间变化范围大于耐受范围,那么就会出现休克或者感冒症状,进而严重损害鱼类机体。冬季进行鱼种运输和捕捉的天气温度应当高于5℃,避免因温度过低造成的鱼种肌肤冻伤。
鱼类养殖中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就是水温,它不但会对鱼类的新陈代谢造成影响,还会改变水环境中其他要素,进而对鱼类生长造成影响。实际当中水温状况与鱼类疾病流行、发生都存在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夏季的雷雨会加速分解鱼塘残渣,还原物和浮游生物就会在水中大量堆积,进而大量消耗其中的氧并造成水中缺氧问题,这时鱼类感染疾病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当水温在25~35℃并且天气少雨时,就会出现草鱼出血病;草青鱼肠炎在大于28℃时多发;鱼类烂鳃病在水温高于20℃的情况下比较常见[1]。
1.3 水中溶解氧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鱼类在水中运用鱼鳃进行气体交换,所以其在水中的运动、呼吸、消化、摄食等活动都会受到水中溶解氧的影响。根据淡水养殖水质标准和淡水渔业水质标准可知,要想保证鱼类正常生长浴池中含氧量大于5mg/L的时间需要超过16h,并且水中溶解氧含量应当保持大于3mg/L。鱼类在水中含氧量充足的情况下就会食欲大增,消化率也会提升;含氧量过低时鱼类食欲就会大幅下降,就会有暗浮头现象产生;如果低于1mg/L,那么鱼类就会因为窒息而大量死亡[2]。
1.4 其他理化因子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实际当中如果鱼池底部大量堆积淤泥,在夏秋高温季节就会出现有毒氨和亚硝酸亚超标问题,特别是残饵、杂草堆积过厚的地方,经常会有硫化氢产生,进而对养殖鱼类造成毒害。如果要保证鱼类的正常生长,那么亚硝酸盐浓度不应当超过0.2mL/L、有毒氨氮浓度不能超过0.02mg/L。池中氧气不足时就会有硫化氢、亚硝酸盐、铵态氮产生,进而严重危害鱼类健康,所以防止这3类有害物质的关键是保证水中溶解充足氧气[3]。
2 判断水环境常用方法
为了避免因水环境问题对鱼类养殖造成影响,应当对鱼类生活水环境及时进行检查和了解,避免相应危害因素的产生以保障鱼类健康生长。通常来说具有透明度大、水质清特点的水质环境,含有的微生物较少,不利于鱼类的生长,被人们称之为瘦水。相反水质较好的水环境通常表现为透明度不大、水质浑浊不清、草绿带黄色,其中含有更多的微生物,有利于鱼类生长,人们称之为肥水。鱼类在这样的水质环境中能够实现更好地生长,对于保证鱼类养殖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
3 结 语
通过以上内容可知,水环境因素的调节对于鱼类养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鱼类养殖户应当充分重视鱼类生长水环境因素的观察和了解,进而保证将各项因素控制在最适宜鱼类生长的范围内,进而推动鱼类养殖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聂湘平,赖子尼,郭叶华.养殖水环境中亚硝酸盐对鱼类的危害及防治的研究[J].水产养殖,2015(10):15-17.
[2] 柴敏娟,陈荣,曾建平.EDTA对鱼类EOG的影响及其在渔业养殖中使用剂量的探讨[J].福建水产,2015(11):15-21.
[3] 尤宏争,郑艳坤,尤广超.不同盐度对鱼类养殖生物学的影响研究进展[J].河北渔业,2013(10):47-52.
[4] 张庆河,曹振杰,梁军荣.水环境及饲料对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影响[J].齐鲁渔业,2014(10):30-32.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