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6-12 10:0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刘乐等 点击次数:
摘 要:民生问题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央加大力度对广大牧区游牧民定居工作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本文通过实地勘察、调研,结合托里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自然资源条件,提出了配套资金不充足、饲草料地建设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和后续产业发展有待解决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游牧民;定居;住房;配套资金
游牧民定居工程是新疆重点建设的民生工程项目之一,是实现稳疆兴疆、富民兴边的重要保障。自2009年新疆启动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经过五年的努力,已完成纳入全国游牧民定居规划的11.05万户建设任务。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不仅改变了生态效益,牧民到定居点集中定居,而且将大量的牲畜转移到定居点,利用农村丰富的秸秆资源实行圈养,极大地减轻了天然草场的放牧压力[1]。托里县游牧民定居工程具有量大、定居人数多、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使得其游牧民定居在全疆游牧民定居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
1 托里县概况
托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亚欧大陆腹地,准噶尔盆地以西,塔额盆地南缘,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干旱、多风、少雨,境内水资源匮乏,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夏季炎热短暂,冬季寒冷而漫长。托里县是新疆的游牧民定居量最大的县(市)之一,天然草场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3.5%,全县共有牧业户数6 674户30 093人,全部为哈萨克族。该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比重达52.85%,可见发展畜牧业对游牧民增收的重要性。然而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游牧民的生产生活和牧民定居工作的开展。
2 托里县游牧民定居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县级财政配套资金不充足
目前,全疆游牧民定居资金筹措情况是:国家补助资金3万元,其中2.5万元用于定居住房建设、0.5万元用于牲畜暖圈建设。自治区补助资金每户1万元,剩余资金均由县级财政和牧民自筹补足,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在每户5万左右。托里县是新疆定居量最大的县之一,也是国家级贫困县,除去辽宁本溪的对口援疆资金等相关补助资金,县级财政配套压力巨大,往往不能按时足额到位[3]。
2.2 牧民饲草料地建设不足
托里县区域内草场面积为183万hm2,实际利用草场120万hm2,草场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3.5%,其中严重缺水草场30多万 hm2,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44%。定居后牧民将采取“冬季舍饲、夏季放牧”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人工草料地需求较大,托里县由于降水量少,水源不充足,相关配套人工草料地建设难度大,达不到自治区户均2 hm2的人工草料地建设标准[4]。
2.3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游牧民定居点基础设施主要分为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和技术服务设施。生产设施主要有:饲草料地、暖圈、生产机械、牧道、青贮窖等;生活设施主要包括定居住房、道路、医疗卫生、水电等;技术服务设施主要是兽医站、配种站等[5]。托里县大多数定居点采取依村而定的定居模式,村镇原有的基础配套设施不能完全满足新增牧民需求,而新建的基础设施还未建设到位,尤其是缺乏生产性基础设施,制约着牧区生产的发展。
2.4 后续产业发展问题有待解决
牧民定居后,冬季舍饲,夏季放牧,有大量时间从事第三产业。但托里县城镇化水平不高,工业不发达,就业岗位有限,且定居游牧民基本上没有相关职业技能,乡(镇)政府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力度不够,导致大部分牧民定居后,在冬季舍饲阶段,游手好闲、等着国家的补助金过日子[6]。
3 对托里县游牧民定居工作的建议
3.1 合理整合资金,减轻牧民的自筹压力
由于国家和自治区补助资金指标不会再发生变动,托里县想要合理解决建设其他资金,必须整合援疆资金、边境地区补贴、贫困补贴、抗震安居资金等用于定居工程建设。同时合理安排县级财政资金,对游牧民定居工程进行适度的配套,保障游牧民定居工作顺利开展。牧民自筹部分可采用牧民投工投劳的形式,减轻游牧民自筹压力[7]。
3.2 加大水源工程与饲草料地的建设力度
牧民定居如何定的住、定的稳、定的长久,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定居牧民的饲草料地能否合理解决,而饲草料地的建设离不开水源工程,所以有没有相关配套水源工程成为了牧民定居的关键。托里县境内溪流众多,而流量小,单靠地表水资源远远解决不了饲草料地用水问题,须适度加大利用地下水资源,人工饲草料地建设采用节水灌溉。托里县以水文统计分析法估计:地下水总储量为0.887亿m3,动储量中除已出地面的泉水0.524 7亿m3外,可供开采储量0.036 2亿m3[8]。
3.3 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同相关部门的沟通,建立健全牧民定居工程项目实施保障体系,成立以主管畜牧工作的副县长为组长的牧民定居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定居工作的各个环节,畜牧局、草原站、安居办、交通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在游牧民入住房屋前,完善相应水电路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3.4 发展二、三产业,加大对游牧民的培训力度
发展民族工业,积极开发高质量、系列化产品,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打造巴什拜羊品牌,扩大其全疆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扩大牧民自主就业渠道,在发展民族手工业、旅游及其他服务业的同时,托里县政府应积极开拓城镇就业门路,促进牧民由定居者向城市经济的生产经营者转型[9]。同时利用冬闲时节深入定居点开展的畜牧业技术培训,在农作物种植、人工种草、舍饲半舍饲技术和技能上对定居牧民加以培训,为其提供生产的全程技术服务,并给予一定的扶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科学养畜技术、有市场经济意识的新型牧民,有力地促进草原畜牧业现代化,让定居牧民能够“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4 结 论
经过以上分析说明,托里县游牧民定居量大、定居难度高,主要因为托里县自然条件恶劣,全年降水较少,多灾害性天气,导致草场退化严重,牧民生产资料得不到保障。同时托里县财政资金短缺,游牧民没有其他职业技能,单靠养畜不能致富。所以笔者建议托里县今后牧民定居要配合自治区公共救灾和人工饲草料地项目,保障定居牧民生产资料;合理整合资金,将国家补助、自治区补助、援疆资金、边境补助资金整合,用以牧民定居相关配套工程建设;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定居乡镇政府可组织进行牧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职业技能素质。只有托里县政府、相关部门单位和游牧民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游牧民定居、安居、致富。
参考文献:
[1]信息专报.游牧民定居工程[EB/OL].(2012-04-18)[2016-04-13]. http://www.xj.gov.cn/copy_1_news.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eeid=10547&wbnewsid=58026.
[2]袁卫民,谷辈,孙雪莲,等.新疆游牧民定居转型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以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为例[J].中国畜牧杂志,2012,48(16):15-19.
[3]买尔买提·萨依兰.浅谈新疆牧民定居的必然性与发展趋势[J].知识经济,2011 (14):71.
[4]闫海龙,张永明.关于推进新疆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1 (28):37-39.
[5]李静,戴宁宁,刘生琰.西部草原牧区游牧民定居问题研究综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3):7-10.
[6] 萨丽哈·木那特,杨丽,海米提·依米提.牧民定居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以新疆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乡为例[J].草业科学,2011(3):12-14.
[7]郭文慧.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游牧民族定居问题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0.
[8]冯莉,楚亚伟.浅谈新疆牧民定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世纪桥,2010 (9):63-64.
[9]唐相龙,黄婧.肃南裕固族牧民定居点调查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5 (12):43-47.
[10]李晓萍,刘国勇.西北严寒地区牧民定居点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9):85-88.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