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4-21 09:1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lunwenbuluo 点击次数:
摘要在国内国外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学习策略等方面存在极大差异的背景下,认为班主任应该实施差异性教育,调整教学方法。分析了林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特点,针对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探索班主任如何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培养出符合国际化要求的综合人才,并适合自身工作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中外合作;学生管理;高等教育;林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7-343-02
林业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及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肩负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新形势下,现代林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就要求必须加强林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国家教育部、各高等院校都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其中“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是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基础要求,是通过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创新的一种新兴办学模式。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专业隶属于林学与园林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是学校优势学科,具有较好的科研水平,承担了大量国际合作项目、国际和省部级课题,培养了大批林业技术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为推动安徽省林业生态环境和产业建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和加拿大湖首大学以“2+2”模式合作办学,双方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分担专业课程和提供实习及研究条件。通过合作办学,不但可以引进评估系统、管理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还有利于拓宽教育的投资渠道,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和改革[5]。但由于林学专业中外合作班生源质量及其办学自身的特殊性,使得中外林学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其中班主任工作是合作办学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2]。笔者作为安徽农业大学第一届林学中外合作班的班主任,根据平时工作经验和思考来探索林学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班主任工作的新挑战。
1我国林学专业教育发展趋势
2009年,随着“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智慧化发展的浪潮,智慧林业应运而生[6]。智慧林业是保证未来林业发展质量,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在新形势下,要想实现智慧林业,就必须加强林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林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将是林业高等教育的根本改革。高等林业教育的改革也是林业行业根本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3]。国家教育部、各高等院校都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其中各级实施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有效地促进了林学专业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在校学生的创新热情。而林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则是我国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实现智慧林业,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的崭新办学体系[9]。
2林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特点
2.1基础薄弱,成绩较差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中外合作班为安徽省“二本”招生,而学校其他专业均为“一本”招生。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大多数学生都会感到学习的压力和学业的难度。就以2013级林学中外合作27位学生为例,当年高考最高分为479分,最低分为432分,平均分为450分。而当年理科“一本”分数线490分,相比较本校林学“一本”专业学生的平均分500分低50分。该班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毅力恒心不足,尤其是英语、数学、化学等基础课的学习,与同年级的林学“一本”学生相比,差距比较显著。
2.2家庭条件优越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一般都比较高,林学中外合作一年学费在10000元左右,因此在校的中外合作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自我意识较强,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忽视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参加集体活动缺乏积极性。在平时的生活中消费水平较高,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但是也有少数学生家庭条件差,昂贵的学费给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这些学生经济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有部分学生选择勤工俭学缓解经济压力,但兼职工作往往影响学习,使其学习成绩较差。
2.3部分学生性格内向
部分学生高中学习阶段在家长和学校高压政策和严密的监督下进行,到了大学以后,在相对自由的学习氛围下,脱离了家长的严密监控,往往沉迷于网络游戏,少与同学交往,常常出现无故旷课等现象,导致成绩落后,从而产生自我否定而又无法摆脱网络游戏的矛盾情绪。在这种焦虑情绪的不断催化下,逐渐发展成自卑甚至自闭心态。他们对学习丧失信心,逐渐表现出消极情绪。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比较难以沟通。
3林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班主任工作的新思路
高校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90后”为现阶段高校学生的主体,这部分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为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而林学中外合作班级的学生具有特殊性,要想管理好,班主任需做到以下几点。
3.1了解学生情况,细化管理
班主任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良好的信任关系是基础。在学生入学之前,班主任就要通过相关的资料了解学生。学生进校报道时,班主任老师应全程参与,尽量让学生进校认识的第一位老师就是班主任,这样容易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同时,班主任老师也应该积极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这可能是唯一一次和学生家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细心观察学生在报到过程中的表现,再通过查看学生档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家庭情况。对每个学生,班主任应该都要做到心里有数,并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如对于性格内向孤僻,不喜欢人际交往的学生,应该与其家长沟通,了解他的成长环境,熟悉他的成长背景,并有计划、有目的地深入寝室,多与学生沟通,让他认识到老师是关心爱护他的。安排优秀学生课余时间多与他沟通交流,一起上课与就餐,帮助他尽快适应高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并放开心怀,愿意和同学交流互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
3.2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明确目标
学生入学后,对林学专业性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毕业后去向还不清楚,感觉很迷茫,缺乏学习动力。针对这一情况,班主任老师应积极开展主题班会、深入寝室、个别谈心。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与加拿大湖首大学林学院在充分发挥合作办学,共享双方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培养适应现代市场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具有森林生物学、生态学、植物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资源保护学、森林经理学、森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在林业、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森林旅游、自然保护区等部门和相关企业从事林木良种繁育、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调查规划设计和森林环境建设,同时懂得经营与管理的复合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森林生物学、植物学、树木学、气象学、土壤学、生态学、测树学、森林培育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资源保护学、森林经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林木良种繁育、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调查规划等专业知识,在森林经营和管理、森林健康和保护、木材科学、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管理、保护区规划管理5个专业方向的某一方面具有分析、解决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以及具备初步从事林业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性质,明确学习目标。
3.3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国外大学教育多注重团队合作,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使林学中外合作学生尽快适应加拿大湖首大学的教学模式,特别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强化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专业训练和实践能力。校园内亦有各种社团、兴趣小组等创造性组织,学生可积极参加并获得实践锻炼机会,并通过鼓励学生参加“知识竞赛”、“辩论赛”、“读书风采大赛”等形式,培养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充分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责任感。总之,通过加强素质教育,锻炼强健体魄,拓宽学生视野,活跃思维,激发灵感,使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
3.4营造良好班风,锻造先进班集体
大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都尚未定型,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做好每个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推进高校班风、学风建设至关重要。通过老师随堂听课,深入寝室突击检查,学生代表填写到课情况表,严格请销假制度等方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律性。对于有旷课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学生家长及班级干部、同寝室同学沟通,明确学生的真实动向。健全宿舍就寝制度,有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干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学生晚归、不归现象,对违纪学生进行严厉处罚。每月老师都要开展一次形式不一的主题班会,就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不定期组织班级活动,如爬山、聚会等,不断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班主任老师也经常地、及时地和各专业课老师进行沟通,及时掌握班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状态,从而有效地掌控学生管理的主动权。
3.5结合专业优势,努力做好农事操作和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这一有效途径,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4]。学校为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促进大学生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升广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和能力,开展了农事操作活动。积极鼓励林学专业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林业生产实践能力相结合,积极参加农事操作。坚持开展以教师指导加本科生联合组队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鼓励林学专业学生以科技推广、社会调查、义工服务等多种方式参加暑期“三下乡”,将林业相关的实用技术和农林院校的科研成果直接带到农民中间,从而使学生意识到专业知识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帮助学生树立学林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孙建峰.浅谈我国的林业管理概况与发展趋势[J].大科技,2013(13):249-250.
[2]丁喆.林业本科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4):18-22.
[3]刘惠民,杜官本,何新源.西南林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R].林业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8.
[4]乔雪梅.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辅导员工作方法新思考[J].时代经贸,2012(20):4-5.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