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铜杂411是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几年的大面积示范推广表明,该品种具有结铃性强、铃大、综合抗性和丰产性好等优势。为了充分发挥品种潜力,促进棉农增产增收,结合近年来市场反馈,归纳了铜杂411的品种特性以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重点针对“增加密度、增施钾肥、控制氮肥、控制株高、防治病虫”5个关键环节提出建议,旨在通过良种良法配套获得高产增收。
关键词:优质棉;铜杂411;品种特性;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S562;S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8-1753-02
High-yieldCultivationofTongza411-hybridCottonwithFineQualityandPestResistance
YANGZu-rong1,ZHOUJian1,LIUJun-jie1,HEXun2
(1.HubeiProvincialSeedGroupCo.Ltd.,Wuhan430206,China;2.SoilandFertilizerStationofHubeiProvince,Wuhan430070,China)
Abstract:Newhybridcottonvariety-Tongza411,releasedbytheNationalCommissionforCropsVarietiesEvaluation,hassuperiorfeaturesofhighyield,goodstressresistancecoordinatingbigbollswellwithbeingfruitfulinthefielddemonstrationsofrecentyears.Keypointsforhigh-yieldcultivationofTongza411wereconcludedbasedonitscharacteristicsandpracticestospeedupitscommercializationandtostimulateitspotentialforincreasingcottongrowers’profit.Thekeypointsincludeincreasingplantdensity,enhancingKrate,reducingNrate,controllingtheplantheight,andpreventingpestanddisease.
Keywords:finequalitycotton;Tongza411;varietyfeature;high-yieldingmanagement
铜杂411是由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抗虫杂交棉新品种,该品种于2006~2007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试,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8006),2007~2008年参加长江流域春棉区试,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棉2009019)。同时获得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2009~2013年多次被推介为湖北、江苏两省主导品种,2012、2013年连续两年入选农业部长江流域棉花主导品种[1,2]。
1品种特性
铜杂411为中早熟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d,株型紧凑,株高114.7cm,茎秆粗壮,抗倒伏,茸毛稀少,叶片中等大小,果枝节位低,单株结铃强,铃卵圆形,铃重6.5g;枯、黄萎病病指均在15以下,高抗棉铃虫。铜杂411大样衣分42.8%,小样衣分43.4%,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7mm,断裂比强度30.4cN/tex,马克隆值5.0,断裂伸长率6.4%,反射率74.9%,黄色深度8,整齐度指数84.9%,纺纱均匀性指数145。
2产量表现
2006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品种区试,铜杂411子棉产量比对照鄂杂棉10号增产4.6%,皮棉产量比对照增产6.2%,产量和增幅均位于小组第一位;2007年参加国家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试,皮棉产量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20.5%,居小组第一名,2008年破格进入生产试验。2007~2008年参加长江流域杂交棉区试,两年子棉和皮棉平均产量分别为3747、1620kg/hm2,比对照鄂杂棉10号分别增产6.3%、16.0%,居参试品种第一位[2]。自2008年开始大面积示范推广以来,铜杂411在长江流域各地表现突出,尤其是抗逆性强,丰产性好,一般子棉产量稳定在4500kg/hm2左右,特别是2011年,遭遇前期高温干旱、后期低温冷害的情况下,铜杂411在长江流域各地表现出了抗灾稳产的特点,多点平均子棉产量在4670kg/hm2,湖南省的高产示范田(0.33hm2以上)平均产量达到了6075kg/hm2。
3栽培技术
3.1增加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是棉花产量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受种植习惯影响,当前杂交棉的种植密度普遍不高于19500株/hm2,且还有降低的趋势,但过于稀植,一方面降低了棉田的资源利用率,增加了肥料的投入成本,导致棉铃集中在中上部,秋桃比例增加,优质棉铃比例下降。另一方面密度过稀,单株优势难以弥补群体的不足,尤其是容易因灾导致减产。毛树春[3]指出,增加密度,合理种植,可使杂交棉具有每公顷子棉增产750kg和单产提高20%的潜力。农业部自2009年起开展杂交棉增加种植密度行动,力争每公顷种植密度增加7500株,达到27000~30000株。根据铜杂411结铃性强、株型紧凑的特点,适当密植,根据地力、肥料和栽培水平,中等水肥早播地块每公顷收获密度应保证在24000~27000株为宜,且适当扩大宽行比例,行间通透,开好“三沟”,保证排灌畅通,及时整枝打顶,优化棉田群体结构,确保稳产高产。
3.2控制氮肥
棉花施肥总体原则应把握施足底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氮肥的施用对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过渡最为关键,一方面要保证足够的营养,一方面要控制好株型株势。根据目前的栽培制度和生产力水平(子棉产量约为4000kg/hm2),湖北省棉花生产的氮肥最佳施用量为纯氮270~330kg/hm2[4]。铜杂411为中早熟品种,前期上桃快且集中,对肥料的需求大,因此底肥要施足,但密植条件下不宜过量,以免造成贪长和过早封行,关键在于适当提高中后期氮肥追肥比例和次数。合理追肥有利于棉花中期的株高生长速度,提高叶面积大小[4]。针对铜杂411的特点,中等肥力棉田每公顷施氮总量应控制在纯氮280~330kg,施肥次数和比例应为30%作底肥、30%作蕾肥、25%作盛花期、15%作铃肥,底肥采用穴施垫土栽钵苗,追肥采用条施后中耕覆土,或开条沟条施后覆土;叶面肥建议从蕾期开始,前期以氨基酸叶面肥为主,后期以氨基酸类叶面肥和尿素混合施用为主,根据长势,全生育期喷施2~3次,这样可增强棉花的抗逆性,并有效避免后期营养不足。
3.3增施钾肥
棉花是喜钾作物,钾肥对产量的贡献较高,钾肥既可以提高棉花对氮磷肥的利用率,又可以提高抗性,在实际生产中,要重视对钾肥的施用。铜杂411作为抗虫杂交棉,属于纤维优质棉,加之上桃快、结铃性强的特性,在施肥方面应更加注重增施钾肥,防止因结铃性强造成后期棉株“勾头”以及后期红叶茎枯病的发生。铜杂411的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钾肥的棉田,子棉产量可提高10%以上,在适宜的氮磷肥用量和管理措施的情况下,最佳施钾(K2O)量为180~225kg/hm2,分为底肥和追肥,以深施并与有机肥混施效果最佳,不宜撒施,在棉花大量结铃时期,应结合根外喷肥。
3.4控制株高
棉花属无限生长作物,无节制的营养生长会造成养分的过分消耗,减少养分向棉铃的积累,因此在密早栽培中,应重点控制株高,加大化控力度,并提早打顶,以换取较大的密植增产效应,使单株生产力保持与密度相适应的水平。针对铜杂411株型紧凑、结铃性强的特点,应及早打掉下部的叶枝和2盘果枝,减少营养消耗,前中期加大缩节胺或类似调节剂的施用,培养营养体,搭好丰产架势,一般在15~18盘果枝时打顶,7月15日底前打顶完毕,打顶后7d待顶部果枝伸展2个果节后适当追加缩节胺剂量。蕾期缩节胺施用量为15.0~22.5g/hm2、花铃期为30.0~45.0g/hm2,打顶后5~7d后用量为60.0~75.0g/hm2,株高控制在1.2~1.3m。
3.5防治病虫
杂交棉生育特点与常规棉有明显差异,杂交棉生长旺盛,发育较早,病害期发病偏重,但恢复期抗逆性好,同时后期结铃性好于常规棉,因此前期要提早防治,中期精确掌握病情,控制用药成本,中后期注重蕾铃蛀食性害虫和蕾铃病害防治,选用灭多威、菊酯类、三氯杀螨醇、久效磷等农药轮换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5]。铜杂411属于抗虫杂交棉品种,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椿象等其他非鳞翅目害虫。铜杂411对枯萎病具有较好的抗病性,对于黄萎病的控制应以预防为主,尤其是密植棉田,着重科学的管理栽培措施,前期壮苗,中期控施氮肥,及时整枝、防涝,保持棉行通风透光,在老棉区及枯、黄萎重病区种植宜采取深沟降湿、抹枝打杈等栽培措施,配以药剂预防,提高棉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带来的损失。
铜杂411为杂交棉品种,适应范围广,推广区域包括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南部等棉花生产区。文章是作者根据多年对该品种的生产管理过程中的调查,结合品种特性,总结出5个方面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旨在对该品种的种植提供参考意见,进而提高棉农对棉花管理的重视。各地区气候、种植模式存在一定差异,生产过程中,农户应因地制宜,确定增产因子,适宜定量而行,以便达到实效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国保,耿月明,杨祖荣,等.转基因杂交棉品种铜杂411的选育[J].中国种业,2010(6):23-24.
[2]于楚进.杂交棉新品种“铜杂411”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9(2):56-57.
[3]毛树春.增加密度,合理密植,夺取杂交棉高产[J].中国棉花,2009,36(6):34-39.
[4]李银水,鲁剑巍,李小坤,等.湖北省棉花氮肥效应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52-55.
[5]周明炎.湖北棉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