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13 09:4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曹德航等 点击次数:
4天敌功能研究进展
4.1捕食性天敌对害虫的捕食功能研究
关于天敌与猎物之间的关系在早年间就有了比较深入的数学模型、理论公式。1925和1926年Lotka和Volterra提出了第一个关于捕食者和猎物之间关系的模型[28]。1959年Holling又提出了捕食性天敌和猎物之间的功能反应3种基本曲线。为了使模型更加完善,解释性更强,许多模型将天敌与害虫的行为特性和环境因素加进去,包括密度效应、干扰效应、寻找效应、空间和温度等,同时还有一些新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天敌自身的竞争强度[30]。然而这些模型大都用来描述棉、稻、麦、林木的捕食天敌与害虫的相互关系上。与之相比,捕食性天敌对茶园害虫控制作用的研究显得很薄弱[31]。王国昌等(2010)[32]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鞍形花蟹蛛亚成蛛对茶尺蠖3日龄幼虫的捕食功能。林海清(2007)[33]研究表明草间小黑蛛对茶蚜的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草间小黑蛛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增大,草间小黑蛛的捕食率相应降低;猎物密度和天敌密度相互干扰会降低草间小黑蛛的搜寻效应,但对捕食量没有影响。
4.2寄生性天敌昆虫对害虫的寄生效应研究
与捕食性天敌的捕食功能研究相比,对寄生性天敌寄生效应的研究相对较少。韩宝瑜等(2009)[34]考评了不同茶园环境下缨小蜂对小绿叶蝉卵的寄生率,10块供试茶园中,高效丰产示范茶园、普通丰产茶园、国家茶树资源圃和山林间茶园茶梢着卵率高。张学武等(1995)[35]研究了红圆蚧3种寄生蜂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在红圆蚧的3种寄生蜂——盾蚧长缨蚜小蜂(AspidiotiphaguscitrinusCraw)、岭南黄蚜小蜂(Aphytislingnanesis)、印巴黄蚜小蜂(Aphytismelinus)中的寄生率以印巴蜂最大,岭南蜂次之,长缨蚜小蜂最小,3种寄生蜂在不同温度下的寄生率都近于正态分布,建立了含干扰效应、温度效应的功能反应模型,两个模型的各参数均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模拟效果好。另外,施祖华等(1998)[36]研究了菜蛾绒茧蜂对寄主龄期的选择性和寄主适合性。邵家斌等(2010)[37]报道了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hayati)在室内对不同寄主密度下的B型和Q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寄生和取食情况,并比较了该蜂对2种生物型烟粉虱功能反应的差异。
4.3虫生真菌对害虫的致病力研究
虫生真菌作为茶园生态系统中一类重要的致病菌,因其种类多、安全有效、便于大量生产等优点,在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各类昆虫病原物中,病原真菌是唯一能通过表皮侵入昆虫的微生物,在害虫生物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关茶园虫生真菌的研究,国内有较多报道。韩宝瑜等[38~40]对茶园虫生真菌资源及地理分布进行了系统调研,阐述了蚧侧链孢等几种虫生真菌在茶园黑刺粉虱中的流行规律,总结了粉虱8种虫生真菌的培养性状、致病特征及在多种生境中的侵染率,发现高虫口、高湿和一定数量的虫生真菌是酿成昆虫流行病的必要条件,若将蚧侧链孢虫生真菌定殖于黑刺粉虱种群中,在其种群数量骤增前接种释放蚧侧链孢菌剂,加大茶园虫生真菌菌量,将对黑刺粉虱种群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近年来韩宝瑜等提出并实践了虫生真菌与化学信息物质、虫生真菌与寄生蜂联合防治茶园害虫的理论和技术,拓展和丰富了茶园害虫综合防治的内容。在昆虫病原细菌防治害虫方面,目前主要使用芽孢杆菌类的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
5茶园天敌资源保护研究
通过茶园天敌的自然控害能力来实现茶园害虫的有效防治,是生态茶园和无公害茶园的必然要求。因此,茶园应该为各类天敌的生存繁衍提供必需的生存条件,通过改善茶园生境和栽培管理方式,丰富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此提高天敌资源的丰富度和稳定性,实现对茶园天敌资源的有效保护,充分发挥茶园天敌的生态功能。
茶园生态系统中,植被多样性可以有效增加各类天敌资源生存所必需的基本资源,此类基本资源包括植物类食物(主要是花粉和花蜜)、避难场所和替代猎物等。丰富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多样性
有利于天敌就近获得生存所需的一切,而无需远离害虫种群到区域外去寻找,从而实现对害虫的持续控制;可以增加天敌替代猎物的种群数量和密度,延长替代猎物的发生时间(特别是靶标害虫出现之前)和分布空间的均匀度,从而增加天敌存留在作物系统中的时间和数量;可以降低天敌作为猎物被其它生物捕食的风险,为实现对害虫的控制提供较大的天敌种类和数量基数;还可以为天敌提供花蜜等食物。
大量研究表明,复合系统中的昆虫群落多样性显著高于传统的单一种植系统的昆虫群落多样性[41,42]。而且多物种植物系统中的天敌活动可导致植食性昆虫种群密度下降。复合茶园亦是如此,复合茶园对茶树害虫的控制机制是多方面的,既可通过增加复合茶园相对复杂的生境为天敌在各种不利条件下提供庇护场所,保护系统内自然天敌,增加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43,44],也可通过间作的林草等对害虫的趋避、拒食等而发挥作用。
在茶园中,主要复合系统有林茶复合系统和茶草复合系统。林茶复合系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类典型的间作模式。栗茶间作、李茶间作、茶梨间作、茶柿间作等对茶树病虫害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改变茶园的小气候,利于茶叶产量与品质的提高[42,43]。茶草复合系统中,种植白三叶草的茶园在不施任何化学农药的情况下害虫种群数虽有所增加,但它的天敌种群数量增加更多,并且,茶树主要害虫如茶蚜、茶尺蠖、小绿叶蝉等数量都明显减少[46]。种植紫花苜蓿的茶园中,紫花苜蓿的专有害虫可为天敌提供食物和充当补充寄主[47]。此外,在茶园四周适当种植一些开花植物可为寄生蜂、寄生蝇提供蜜源,以提高其繁殖力[48]。
另外,茶园铺草也是一项保护天敌的有效措施。茶园铺草覆盖,可以增加环境异质性,提高物种多样性,为狼蛛等提供庇护场所,有利茶园蜘蛛的过冬与渡夏[49]。以上措施可结合其他农业措施使用以保护天敌。如茶园实行密植免耕使茶丛覆盖郁闭,利于天敌与寄生菌繁衍生存。台刈或修剪下来的虫枝,应集中堆放在茶园附近背风低洼处,以利于天敌昆虫羽化或孵化后飞出重新回到茶园。
6结语
截至目前,茶园天敌资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大量开展天敌资源调查,分析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并制定一系列天敌保护措施。茶园天敌在病害虫的控制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汉鹄.试论茶园害虫生物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1984,12(4):77-80.
[2]胡淑霞.山区茶树病害的发生生态及综合防治初探[J].茶叶通讯,1995,4:23-24.
[3]洪北边.中国茶园瓢虫资源名录(下)[J].茶叶,2000,26(3):144-146.
[4]李新月.湖南省茶园蜘蛛种类调查与优势种生态学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2.
[5]张觉晚.利用蜘蛛控制茶园害虫[J].茶叶通讯,2007,6(2):33-34.
[6]陈银方,宋昌琪,刘林敏,等.中国茶园蜘蛛种类研究[J].茶叶科学,2000,20(1):59-66.
[7]洪海林.茶园蜘蛛的种类及其消长分析[J].茶叶通报,1991,1:38-40.
[8]侯建文,赵烨峰.茶尺蠖的天敌及其控制作用[J].茶叶,1988,1:31-33.
[9]汤宇,肖润林,张超,等.茶园主要害虫生态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J].湖南农业科学,2004,6:33-35.
[10]杨秋生,张君,黄永珍.鄂西北高山生态茶园天敌对害虫自然控制[J].湖北植保,2001,1:28-29.
[11]韩宝瑜.我国茶园虫生真菌名录及地理分布[J].福建茶叶,2000,2:20-21.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