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中国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理论与实践

时间:2016-01-13 11:1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陈万权,康振生,马占 点击次数:

  摘要: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文中介绍了全国小麦锈病工作者通过60多年通力协作,对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的显著成绩,系统揭示了中国小麦条锈病的越冬、越夏规律、菌源传播规律、病菌致病性变异途径以及品种抗病性“丧失”的规律与原因,发现中国小麦条锈病存在秋季菌源和春季菌源2大菌源基地。提出了“综合治理越夏异变区、持续控制冬季繁殖区和全面预防春季流行区”的病害源头治理策略,研发出小麦条锈病分子诊断、异地测报以及抗锈良种、药剂拌种、退麦改种、适期晚种和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等一系列病害监测预警和关键防治技术,构建了以生物多样性利用为核心的中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在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应用,防病保产效果极其显著。文中并对病菌致病性变异机制、早期预警和越夏易变区生态治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流行体系;生物多样性;菌源控制;综合治理

  1、小麦条锈病发生与危害现状

  小麦条锈病(病原菌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对小麦生产具有毁灭性危害,病害流行年份可导致小麦减产40%以上,甚至绝收。该病在全球五大洲均有分布,中国是世界上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损失最重的国家,病害发生流行规律比其它国家更加复杂多变,自成独立的流行体系。自1949年以来,小麦条锈病在中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年均发生面积400万hm2左右、减产小麦10亿kg以上,特别是1950、1964、1990和2002年4次病害全国大流行,发生面积均超过667万hm2,损失小麦共计120亿kg。其中1950年损失的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41.4%,超过当年全国夏季征粮的总数。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危害具有长期性、暴发性、流行性和变异性等特点,病菌可随高空气流远距离传播。其有效防控是长期的国际难题,引起世界有关国家及其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中国政府对小麦条锈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历来十分重视,早在1964年周恩来就曾对条锈病的研究与防治工作做了专门指示,要求高度重视小麦条锈病的研究,不断改进防治技术,求得扩大效益,减少病害。21世纪初,温家宝和回良玉先后多次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控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应有治本之策,实施小麦条锈病长效治理战略。

  纵观中国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与防治历史,预示着中国小麦生产时常处于条锈病危害的威胁之中。

  因此,加强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理论与技术研究,实施源头治理战略,建立持久控制机制,对于保障国家小麦生产安全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2、中国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展

  针对中国小麦条锈病年年流行成灾的严峻形势以及国家领导人的指示和批示精神,中国广大锈病工作者通过长期不懈的全国大协作,完成了“中国小麦条锈病的流行体系”和“中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均取得了重大创新与突破。

  2.1系统揭示了中国小麦条锈病越夏和越冬规律

  查明了中国小麦条锈菌的越夏越冬地区、方式和条件。确定了西北、四川西北、华北、云贵、新疆等5大越夏区,其中,西北和四川西北是中国小麦条锈菌最重要的越夏区,云贵、新疆的越夏菌源作用主要限于本地,华北越夏区的越夏菌源很少,作用很小。

  条锈菌主要在高寒山区晚熟冬、春麦和自生麦苗上寄生越夏,其越夏的基本条件是夏季最热一旬(7月下旬和8月上旬)平均气温在23℃以下以及晚熟小麦和自生麦苗重叠生长达30d以上。发现华北德州—石家庄—介休线(北纬37°—38°)是条锈菌越冬界线,此线以北地区1月份均温低于-6—-7℃,病菌不能或难以越冬,此线以南可以越冬。建立了一套切合中国实际的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和监测系统,对各时期病菌流行小种组成、变化动态进行了系统监测,先后发现了33个生理小种。查明陇南和四川西北地区是小麦条锈菌新小种产生的主要策源地,澄清了中国多批重要生产品种抗锈性“丧失”的原因是由于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的改变。“中国小麦条锈病的流行体系”成果于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2查明了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范围与作用,构建了病害大区流行早期预警技术体系

  通过大规模勘查和长期定点监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DNA指纹鉴定等多种技术和方法,将中国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区域划分为越夏易变区(即秋季菌源基地)、冬季繁殖区(即春季菌源基地)和春季流行区3大区域。

  在越夏易变区(秋季菌源基地)中,甘肃定西、临夏、甘南、青海海东、宁夏固原、陕西宝鸡等新发现菌源区,与陇南、陇东等老病区连成一片,面积约70万hm2,秋苗发病早、菌量大,其菌源数量对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源头治理的重点区域。其中海拔1500—1800m地区又是小麦条锈病的核心菌源区,自生苗提供有效菌源的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秋苗提供有效菌源的时间为10月中旬至12月下旬。

  研究发现,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和病菌耐高温能力增强,小麦条锈菌越冬区域向高海拔地区扩展,越夏区域向低海拔地区延伸,如天水地区病菌越冬海拔上限由1800m上升至2080m、越夏海拔下限由1650m下降至1450m,云南地区的越夏海拔下限由2300m下降至1950m。

  根据菌源基地的菌源与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程度的密切关系,建立了以核心菌源区秋季菌源数量为基础、以全国小麦品种布局和气候发生趋势为辅助的病害中长期发生趋势异地测报技术。2003—2012年间利用该技术预测病害发生趋势,预测与实际吻合率接近100%,实现了病害的早预警和早防治。

  2.3揭示了小麦条锈菌毒性和品种抗病性变异规律与原因,提出应对策略与技术措施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