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襄阳市小麦耐湿、抗穗发芽高产稳产品种筛选(2)

时间:2014-10-24 10:0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刘先赋等 点击次数:

  2.2 植株生长发育动态

  2.2.1 单株叶龄、分蘖及根系发生 各参试品种的分蘖随叶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分蘖高峰期在9~10叶龄之间,此后小分蘖或无效分蘖死亡。各参试品种的根系发生随叶龄的增长而增加,至旗叶即12叶期达到峰值,为38.6~61.3根,其中,襄麦25根数最多,为61.3根,鄂麦352、襄麦55、衡观35、扬麦158、郑麦9023、瑞星1号根数较多,分别为60.1根、56.9根、55.9根、54.7根、50.2根、48.3根,最少的是西农979,为38.6根。

  2.2.2 群体茎蘖数 参试品种的基本苗每公顷为186.0万~210.0万,其中,郑麦9023、扬麦158基本苗每公顷均为210.0万,并列第1位,较高的是襄麦25、瑞星1号、鄂麦352、襄麦55,每公顷分别为208.5万、207.0万、201.0万、196.5万,较低的是西农979、衡观35,每公顷分别为192.0万、186.0万;参试品种的最高苗每公顷为1 033.5万~1 347.0万,其中,襄麦25最高苗每公顷为1347.0万,居第1位,较高的是鄂麦352、西农979、襄麦55、衡观35,每公顷分别为1 278.0万、1 276.5万、1 245.0万、1 129.5万,较低的是扬麦158、郑麦9023、瑞星1号,每公顷分别为1 104.0万、1 080.0万、1 033.5万。

  2.2.3 株高 参试品种的株高为74~93 cm,其中,西农979株高为74 cm,表现最矮,衡观35、瑞星1号、郑麦9023、扬麦158、襄麦55、襄麦25株高较高,分别是75、80、87、90、91、92 cm,鄂麦352株高最高,为93 cm。

  2.2.4 生育期 参试品种的全生育期为200~204 d,其中,郑麦9023、西农979的全生育期均为200 d,表现早熟,较早熟的品种为襄麦25、襄麦55、扬麦158,全生育期均为201 d,衡观35、瑞星1号的全生育期均为202 d,较晚熟的品种鄂麦352全生育期为204 d。

  2.3 产量性状

  2.3.1 产量 参试8个品种每公顷产量为5 722.5~6 828.0 kg,其中,襄麦25每公顷产量6 828.0 kg,居第1位,产量较高的是襄麦55、瑞星1号、扬麦158、衡观35,产量较低的是鄂麦352、郑麦9023,产量最低的是西农979,每公顷产量为5 722.5 kg。

  2.3.2 有效穗数 参试品种有效穗数每公顷为496.5万~594.0万,其中,衡观35每公顷有效穗数594.0万,居第1位,每公顷有效穗数较高的为襄麦55、西农979、襄麦25、鄂麦352,每公顷有效穗数较低的为郑麦9023、瑞星1号,扬麦158每公顷有效穗数最低,为496.5万。

  2.3.3 每穗粒数 参试品种每穗粒数为36.1~44.6粒,其中,鄂麦352每穗粒数是44.6粒,居第1位,每穗粒数较高的是衡观35、襄麦55、襄麦25、扬麦158、瑞星1号,分别为43.4粒、42.6粒、42.4粒、42.2粒、40.1粒,每穗粒数较低的是西农979、郑麦9023,分别为39.3粒、36.1粒。

  2.3.4 千粒重 参试品种千粒重为31.6~38.3 g,其中,瑞星1号千粒重为38.3 g,居第1位,扬麦158、襄麦55、襄麦25、郑麦9023千粒重较高,分别为34.8、34.5、33.6、33.4 g,鄂麦352、西农979、衡观35千粒重较低,分别为32.4、32.0、31.6 g。

  2.4 穗发芽敏感性分析

  2.4.1 穗发芽试验结果 参试8个小麦品种进行的整穗发芽试验结果(表1)表明,处理2 d平均穗发芽率为23.2%,最低为4.7%,最高为49.6%;4个小麦品种穗发芽率小于10.0%;1个小麦品种穗发芽率小于5.0%。湖北省近年选育或引进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品种襄麦25、襄麦55、鄂麦352、扬麦158等穗发芽率都小于10.0%,表明湖北省近年选育或引进的少数小麦品种能抵御当地一般的收获期降雨天气,而引进的大部分小麦品种如郑麦9023、瑞星1号、西农979、衡观35的穗发芽率分别为21.0%、38.2%、48.0%、49.6%,表明这些品种不抗穗发芽[7]。处理4 d平均穗发芽率为40.1%,最低为11.7%,最高为79.6%;4个小麦品种穗发芽率小于20.0%,3个小麦品种穗发芽率小于14.0%,襄麦25穗发芽率最低,为11.7%,表明各小麦品种抗穗发芽能力有限。处理6 d平均穗发芽率为55.6%,最低为15.1%,最高为98.0%;4个小麦品种穗发芽率小于20.0%;襄麦55穗发芽率最低,为15.1%。经综合分析,襄麦25、襄麦55、鄂麦352等3个主导品种的穗发芽率较低,当地主推品种大多具有一定的抗穗发芽能力,但不能抵御收获期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

  2.4.2 子粒发芽试验结果 参试8个小麦品种进行的子粒发芽试验结果(表2)表明,6 d平均子粒发芽率为55.6%,最低为34.6%,最高为72.8%;子粒发芽率相对较低的品种襄麦55为34.6%、西农979为46.8%、鄂麦352为47.4%;子粒发芽率较高的品种郑麦9023为72.8%、瑞星1号为70.6%,其余品种处于中间水平[8]。

  3 小结

  1)根据参试品种的根系发生、渍害指标、穗发芽敏感性表现,可以发现襄麦25、襄麦55、鄂麦352等根系发生量多的品种相应渍害引发的黄叶、死苗少,且穗发芽率亦低,而西农979根系发生量少,黄叶、死苗多,穗发芽率高。试验表明,小麦根系发生量与渍害、穗发芽敏感性呈负相关,即一般情况下,根系发生量多的小麦品种耐渍、抗穗发芽能力较强。

  2)根据参试品种的子粒颜色与抗穗发芽敏感性表现,红粒品种襄麦25、襄麦55、扬麦158、鄂麦352抗穗发芽能力都较强,白粒品种瑞星1号、衡观35、西农979、郑麦9023抗穗发芽能力都弱,试验表明总体上小麦红粒品种比白粒品种抗穗发芽能力强[9]。

  3)根据参试品种的渍害指标、穗发芽敏感性与丰产性表现,试验发现耐渍、抗穗发芽较强的品种襄麦25、襄麦55、扬麦158产量分别居第1、2、4位,鄂麦352产量居第6位,而耐渍、抗穗发芽能力较弱的品种衡观35、郑麦9023、西农979产量分别居第5、7、8位,瑞星1号产量居第3位。试验表明,一般耐渍、抗穗发芽能力较强的小麦品种,产量较高,但亦有品种耐渍、抗穗发芽能力与产量无相关性[10]。

  4)根据2011-2013年各参试品种的耐渍、抗穗发芽能力与丰产性等综合表现,在湖北麦区现有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中,襄麦25和襄麦55两个品种耐渍(湿)、抗穗发芽能力及高产稳产性较强,可以作为该区域防控小麦耐湿、抗穗发芽的首选品种。

  参考文献:

  [1] 董 静,李梅芳,许甫超,等.湖北小麦材料穗发芽抗性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4):5040-5043.

  [2] 肖世和,闫长生,张海萍,等.小麦穗发芽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 孙本普,李风云,孙要梅,等.小麦合理施用磷肥的研究[J].作物杂志,2003(1):101-103.

  [4] 王 旭,李贞宇,马文奇.中国主要生态区小麦施肥增产效应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2):2469-2476.

  [5] 敖立万,朱旭彤,高广金.湖北小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6] 常海滨,黄少先,唐道廷.湖北省小麦品质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2):14016-14017.

  [7] 张海峰,卢荣禾.小麦穗发芽抗性机理与遗传研究[J].作物学报,1993,19(6):523-530.

  [8] 罗家传,朱高纪,吴秋艳,等.河南主栽小麦品种抗穗发芽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8(12):37-40.

  [9] 何震天,陈秀兰,韩月澎.白皮小麦抗穗发芽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00,20(2):84-87.

  [10] 孙果忠,闰长生,肖世和.小麦穗发芽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5(6):13-18.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