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落小编回答:
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人们从事写作一般具有两种基本的功能,即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我们可以根据这两种功能以谁为主的标准,将写作学习任务情境区分为两种:自我表达的情境和与人交流的情境。
在自我表达的情境中,人们往往有一种自我言说的冲动和需要,这种言说一般并无特定对象,其目的仅仅就是为了表达出来,有一种见谁就想对谁诉说的渴望;而与人交流的情境则不同,其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表达,而是向特定的读者对象传递信息、阐释说明、劝导说服等等,表达在这里只是手段。虽然,人们常说自我表达就是为了与人交流,甚至说自我表达就是为了与自己进行交流,但是在多数情况下,这两者还是可以区分的,人们的表达一般以其中一种情况为主。
多数情况下,自我表达情境同与人交流情境无法截然分开,它们分别构成连续统的两端,我们实际的情境设计往往是落在它们之间的某一点上。但是我们需要这样一种认识视角,从这一角度对写作学习任务情境进行分类能解开许多困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中西方在写作学习任务设计(包括写作评价任务设计)上是有较大区别的:中国注重“自我表达”,在作文题的激发和诱导功能上下功夫;西方注重与人交流,在写作任务的交际功能上用力气。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是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使然。理解这一点,便于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时采取适当的态度和方式,既不拒之门外,也不全盘照搬。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活动作文、游戏作文存在许多的误解,如果我们运用“自我表达情境”的创设来进行分析,就可以澄清许多困惑,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下文结合案例来谈。
在这种分类的基础上,再结合上文“真实”情境与“拟真”情境的区别,我们可以将写作学习的任务情境区分为四种类型。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中有真实的自我表达情境设计和真实的与人交流情境设计。前者典型的如我国魏书生老师著名的“道德长跑日记”。后者如一位教师设计的“春游国清寺”主题写作活动,游前组织学生搜集隋代古刹国清寺各个景点的相关资料,进行导游词写作;游后组织学生为国清寺写名片,发放给来旅游的亲戚朋友,也发放给素不相识的游客。
拟真的与人交流的情境比较好理解,如上海版语文课本第7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的“表达”部分—“请代课文中的我给妈妈(或爸)写一封信,目的是增进我和妈妈(或爸爸)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再如魏小娜老师曾提起过的一个课例,写作的任务是“假如学校要求所有的女生必须留短发,你是一位女生,拥有一头美丽的长发并且很爱自己的头发,那么请你针对这一学校纪律,给有关部门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意见和主张。”这两个案例中所创设的情境都属于拟真的与人交流的情境。
在教学实践中,写作学习的任务情境属于拟真的自我表达的情境的案例也不少,尤其在活动作文、游戏作文课例中更为常见。对于这种制造“写作内容”的活动作文,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有不少学者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种“伪生活”。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很多优秀的活动作文中的“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写作内容”,还能为学生营造一种自我表达的氛围。下面介绍两个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