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毕业班的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但要出成绩,并非一日之功,一朝一夕的努力是难以见成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狠抓落实,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狠抓双基,努力克服影响教学成绩提高的不利因素,确保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培养习惯狠抓落实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抓双基培养能力
随着中考的结束,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完全落下了帷幕。回顾几年的教学生涯,感慨颇多。毕业班的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但要出成绩,并非一日之功,一朝一夕的努力是难以见成效的。现将某些个人的想法、做法归纳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有丰厚的收获。好习惯主要指:课上全神贯注地听讲,及时做笔记;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课下巩固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熟记在心;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不抄袭;作业书写清晰、工整、准确,不出现错别字;问答题分要点,分条作答。培养这些习惯要从七年级抓起,常抓不懈。
二、狠抓落实
(一)加强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
共性问题要在班上面向全体讲解;个性问题则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辅导,并进行抽测,讲解之后看是否真正懂得了,防止“南郭先生”的存在。
(二)对问答题,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写,“敢”字当先。
问题设计从易到难,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他们的回答只要符合题意,意思正确,有一定的道理,教师就要多予以褒扬,向他们投去赞赏的目光。
(三)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和技巧。
帮助学生克服“面对问题时束手无策”的畏难情绪。力避学生交白卷。
1.过审题关,这是答题最为关键的第一步。仔细读题,明确问题与要求,把握限定条件,抓住关键词,紧扣材料进行分析。
历史材料分析题要弄清材料反映的核心历史事件,回答时要紧扣这一核心(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人物等)进行延伸拓展。
政治材料分析题要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方面的内容,即“是什么”,如:民生?环境?法律……并围绕“为什么,怎么办”展开。
2.组织答案要做到多层次、多角度、分要点,语言要简洁、专业化,力避“儿话”现象。
3.每次作业批改都要给出成绩,使学生时刻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水平,还需怎么做。
三、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严格要求,严中有爱,但不溺爱,原则性问题必须坚定立场,树立正气。七、八年级时,协助班主任树立良好的班风,严禁课上出现违纪现象,一旦出现,严厉制止,但不能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处理问题过程中要把握“度”,尊重学生,让他们体会到严也是一种爱。
课上发挥教师特长,根据教材内容,展示教师独特的教学艺术魅力,激发学生亲其师的爱师情感,以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如,讲故事、唱歌、说几句幽默而风趣又不失文雅的小笑话,这些都可以调节气氛,营造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效果。适时对学生提出殷切期望,多关注学困生、后进生,让阳光播撒到课堂的每个角落,不要出现被遗忘的角落。多鼓励表扬学生,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最好不出现“表扬一个,打击一片”的情况。
四、狠抓双基,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
(一)抓基础知识。
对课标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如,提问题、小检测等,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为提升能力打好基础。没有牢固的基础,不会建造起高楼大厦,即使勉强建了起来,也是靠不住的,经不起考验的。
(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更要培养他们独立的学习能力和习惯。
因为任何考试都只能依靠学生个体去独立面对、独立完成。合作有利于相互促进,但也会使一些天生懒惰或基础较差的学生形成依赖思想,在学习上“等、靠”,这是要不得的,这会制约整体成绩的提高,是学习过程中的大敌。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既是思想品德课的要求,也是中考所要渗透考察的,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
五、教师要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及考试说明
明确考点,精心备课,突出重点和难点,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紧扣时政热点,稳扎稳打,全力备战中考。
六、实战演练,常抓不懈
中考题型分两大类: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70分)。平时练习时,明确目标,要求学生选择题在限定时间内能达到35分以上,力争突破40分,向45分冲刺。非选择题要达到45分以上,力争55分,向60分以上冲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取得较好的成绩,“分分必争”。有了明确的分值目标,学生就会自觉地克服粗心、马虎、遗漏关键词等不良读题习惯,减少失误,不留遗憾。试卷讲评时,力争让学生讲解,这就促使他们不得不去思考,也是培养他们能力的好方法。
七、与同事精诚合作,发扬团队精神
主动多承担任务,有利于促进自身教学水平及教学成绩的提高,在管理学生方面要与班主任保持步调一致,“团结就是力量”,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八、培养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
在几次考试成绩都不如其他两个平行班的情况下,一次试卷讲评前我曾问学生:“喜欢看动物世界吗?为什么喜欢?从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很多学生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①弱肉强食,要生存就必须掌握生存的本领。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教师进一步问:人类社会是最富竞争意识的,在激烈的竞争中消极对待只有死路一条,只能坐等被淘汰,必定要打败仗。近来我们几次考试成绩都不如别人,为什么?不仅是我,很多人都对我们的实力产生了怀疑。当你遭遇一种异样的、充满怀疑的、高高在上的、不可一世的、傲慢的眼神时,你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你喜欢经常遭遇这种眼神吗?我们的基础知识比较牢固,能力也较强,为什么成绩总不如人?我们的实力真的不如人?我们不行吗?经过这一番煽情,学生内心已产生愤愤不平,看得出他们在暗中摩拳擦掌。此时,我用充满期望、信任、鼓励的眼神环视每一个学生,沉默片刻后,我说:是强者就跟我一起说“我能行”,是勇者就要奋力拼搏,付诸行动。话音刚落,学生高声齐呼“我能行”!
紧接着,我又说:我不想听豪言壮语,我要的是行动,是最终的成果,让事实来见证一切吧!从此,学生成绩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每次考试后,他们所关注的不再局限于本班,还要与别的班相比。每当势均力敌或稍好的时候,学生都会很兴奋,中考后也是如此,他们如同打了大胜仗一样激动兴奋。
九、宣誓的作用不容忽视
中考之所以能取得好成绩,因素之一是心理思想工作常抓不懈,学校领导、班主任、课任教师都能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做着这一项工作,尤其是班主任能与时俱进,时时更写誓词内容。每当晨读前目睹学生宣誓的场景,那铮铮誓言令人激动,心潮澎湃,催人奋进。只是因条件限制,未能留下真实动人的影像资料。
十、努力克服影响教学成绩提高的不利因素
(一)教材因素。
2007年学生使用的政治教材为教科版的,教材中法律知识一片空白,而中考却依托人教版教材,直到2008年4月份才改用人教版。“时间短,课时少,学科受歧视,需要补的内容又多,学生手中无教材,全靠手抄整理”;2012年,中考又新增了《民族政策常识》内容,内容增了,而课时却没有相应增加,这就给复习造成了很大的问题,面对这些制约中考复习成绩的致命因素,教师就需要紧紧依托《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科学、合理、准确、灵活地处理好复习中遇到的困难,争取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二)学生的不良情绪和不良习惯。
复习阶段,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打消傲慢懒惰的思想态度和一些不良学习习惯。2008年,学生刘某在最后三个月中,尤其是模拟阶段,找到了学习文综的感觉,成绩一直很优秀,但也滋生了骄傲情绪,很多情况下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后经对其做工作有了一些改变,中考前,他曾对老师说:中考时力争不翻阅教材。中考成绩出来后,他得了95分,客观题得了满分50分,而主观题只得了45分。当我抱憾地问他时才得知他做主观试题时果真未翻阅教材。这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开卷考试必须适当翻阅教材,参考一下标准规范的答语。
学生杜某怕吃苦、贪玩、懒惰,最后冲刺阶段,要求学生整理一些重要信息,只有他总喊累,有时间就玩,即便整理了一些信息,课下也不注重浏览,用的时候又找不到相关信息,情绪烦躁,结果,中考客观试题得了40分,而主观试题只得了29分。
学生孙某因某种原因中考报名前经常缺课,有时缺课长达三四周,后又回到学校复习了两个多月,几次模拟都不及格,老师着实为他担忧,但并未放弃,时时给予鼓励,他也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最终得了76分,算是交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而学生梁某因早恋无心在学校学习,在家呆了两个多月,结果从本应该优秀的成绩滑落到所有考生中的最低分63分。
上述几名学生的实例给我的教训是惨痛的。今后教学中一定要引以为戒。
以上是我教几届毕业班的体会。最终归结一点就是:一朝一夕不会见成效,贵在常抓不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