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时间:2016-11-18 09:2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史学玲 点击次数: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巧妙的方式来引导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感性认识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说理训练教学思路
 
  知识是一切思维活动的结果,同时也是进行思维时必不可少的工具。要想有高度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拥有深厚的知识底蕴,而深厚知识的积累又离不开有效的思维活动。知识的学习和思维的训练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同步进行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一、从直观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加强学生对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认识的教学,还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数学知识的教学比较抽象,再加上学生的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抽象的思维能力较差,小学生在学习时会比较吃力。他们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抽象知识的基础,直观事物是数学抽象思维活动的途径和信息来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克/千克”这部分知识时,由于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质量单位根本就没有概念,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教,学生获得的只是强加给他们的死知识。而这样的课堂,只是教师简单地教,学生机械地听,不会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参与进来。所以应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把天平和台称带到课堂上去。我让学生事先准备了黄豆、纽扣、硬币……,在直观的实物和亲自的称量过程中,学生认识了“克/千克”两个抽象的、似乎离他们很遥远的概念。让他们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其实数学离他们很近的思维道理。再如,在教学“角”一节时,为了让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张开的剪刀、五角星、折扇形成的角等,从这些直观的实物中抽象出角。然后再通过实物的直观演示,把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的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直观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也是旧知识的引申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前提。每教一个新知识点,都尽可能地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搭桥铺路,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来不断发展思维。比如,在教学“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一节时,先复习旧知识乘法中各部分的名称“因数、因数、积”,然后引导学生从15乘4等于60中得出:60除以15等于4;60除以4等于15。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就看出了后两个除法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第一个算式中的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因数的公式:一个因数=积除以另一个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而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来的知识体系中,不仅仅使他们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新知识是学生自己通过努力总结出来的,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今后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
 
  独立性比较差是小学生的基本特点,他们通常情况下,看到什么情况就会想到什么问题,对于自己的思维他们还不善于组织和驾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通过指导、引导和示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思维方法。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在课堂上多用那些启发性的、富有兴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在学生思维活跃的状态下,他们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来说,让学生准备几组长度不同的小棒,在课堂上让他们亲自用这些小棒拼三角形,同时提出启发性问题“什么样的三根小棒才能拼出一个三角形”,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演示,操作,讨论,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是积极的,也是有效的。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有了学习的方向,通过几组小棒的比较,他们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一个有建设性的问题,不用教师多讲,学生在发展了有效思维的同时,掌握了新的知识。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思考性,深浅适度,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思维活动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进行说理训练,推动学生的思维
 
  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外壳,所以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的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个好办法。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这一章节时,由于小数与复名数之间相互改写时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比较多,而这些内容恰恰又是小学生及其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这一难点,才能使学生掌握好新知识呢?这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之后,启发他们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应用到实践中,让他们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还有一节也是小学数学知识的难点,那就是“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会这一知识点十分困难,他们往往分不清左右,弄不明白要移几位,更别说扩大或缩小几倍了。所以在教学这一块内容时,要把说理训练融入其中。通过例题的讲授,得出结论后,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做,多练,多说。首先是指名说,并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等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互相纠错,给每一个学生锻炼的机会。这样反复说理,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构思新颖的教学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大部分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乘高。然后给每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有的组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测量出长方体容器中水的长、宽、高,计算出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有的组将圆柱体木块浸入长方体容器的水中,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计算出了圆柱体木块的体积。然后让学生比较报告单上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与体积的关系,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最后让学生看书自学,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的活跃状态,一节数学课看似更像一节探究实验课,教师的一个小点子很可能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一次学习体验。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要让学生在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注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有效的思维能力和很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素质的需要。那么作为小学教师,就应该肩负起这项职责,为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明天,不断努力。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995089042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995089042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9-9508-9042
    微信号咨询:
    1599508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