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发展依赖的是强大的竞争力,而强大的竞争力依靠企业文化的支持。作者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占领竞争高地,达成内部凝聚,获取高附加值,并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针对企业现存弊端,提出了启发性建议。
关键词:企业文化竞争高地内部凝聚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
企业发展依赖的是强大的竞争力。资金、资源、渠道和市场占有率是企业竞争力的基本面。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原料不足、招工艰难、工艺落后、渠道不畅、没有市场等,这些因素都是企业的硬伤,是摆在企业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往往最能引起重视,也往往容易解决或最先解决。企业文化就不同,它是企业竞争力的特殊面。有人觉得它是虚的,可有可无,引不起企业的关注,被人忽略的往往是最危险的也是最具有潜在发展力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了解它,深入研究它。
什么是企业文化?狄尔和肯尼迪在《企业文化》一书中这样概括:“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上下一致共同遵循的价值体系,一种员工都清楚的行为准则。”
人的行为始终受价值观的支配,企业活动作为人的行为也同样受价值观的制约。就拿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对经商行为的影响来看,不难发现其重要性。中国的“老字号”之所以经百年而不衰,晋商、徽商能如此迅猛崛起,主要得益于对传统商业伦理的坚守。他们讲求以义为先,重义轻利,表现出较强的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他们重承诺,崇信誉,有着近乎固执的道德约束。他们尤其遵从平等经商,童叟无欺,货真价实,重视质量,维系了市场的纯净。企业对价值观的坚持成就了企业文化,反过来也影响着社会文化。在今天,日本、韩国等国的企业和全球华人的企业都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认同并推崇这些准则,规范着他们的企业行为。诚然,儒家思想对企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在吸取其基本精髓的同时吸纳更多现代的优秀元素很有必要。对文化的改良是积极的,对文化的忽略不仅意味着背叛,简直意味着自杀。如果一个国家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只顾着赚钱而忘却应尽的社会责任,无异于一场不自觉的集体自杀。这很可能把社会推向极危险的境地。企业文化的建设,无论对企业本身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的进步都是必要和迫切的。
一、企业文化优势是企业间竞场的高地
如果说企业间的竞争类似于战场的话,企业文化优势的获得就是抢占竞争高地。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全球化对中国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日益明显,但整个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还相当滞后。中国的国有企业存在着制度文化的缺陷,民营企业深受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纠结,又由于中国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基础建设的落后,企业间信用关系混乱,欺诈、拖欠甚至赖账等失信行为严重,企业为获得更多的利润以次充好甚至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整个社会产生了严重的信用危机。企业内部受特权思想和人伦关系制肘,内争内耗,管理松懈。
这些由文化产生的企业弊端,也只有通过企业文化的改良来消除。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若能从文化建设着手规范企业行为,就能捷足先登,在外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内形成强有力的凝聚,从而抢占到企业间竞争的高地。就以台湾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商“广达”的成功为例,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1988年,林百里39岁重新创业,成立了广达公司。林百里深知企业文化是公司创建者建立的,至关重要,因而从一开始,林百里的作风就深深地影响着广达的企业文化建设。广达在技术及效率上求快,但经营上却崇尚“乌龟”精神。林百里相信,“务本”是最好的策略,“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他借用《管子》的理论,形成了自己的“乌龟哲学”:“我们要像乌龟,谦虚、稳健,乌龟都是按照目标,一步一步往前走。”在广达成立后的前10年里,林百里不参展、不接受采访,也不搞多元化经营,全心专力于主业,媒体上几乎没有广达的新闻。直到1997年,公司接到戴尔计算机公司的大额订单,一举击败当时参与角逐的十几家公司,一鸣惊人。以上市为例,广达公司早就可以上市,但林百里却坚持要先做到客户分散,经营团队稳定,公司的确有资金实力。对于广达公司取得的成功,林百里说:“我希望用中国哲学,让广达成为一个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计算机公司。”
二、企业文化传动是内部凝聚的磁场
龚晓菊对企业文化的作用做了这样的概括:“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功能等功能,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统一员工的思想,规范员工的行为,减少内部摩擦,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共同奋斗,团结员工共同抵御外部的压力与风险。企业文化的存在,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树立企业的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发展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是企业价值观念的具体化,它必须使个人的行为、思想和感情与企业整体统一起来。当其一旦统一,就会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形成强力的精神磁场,从而实现企业的自我控制,并产生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能量。
企业目标、愿景、使命、价值观、行为规范、企业环境、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意识、核心理念、道德、风俗习惯、制度规则、企业形象、传奇和英雄等内容构成了企业文化。在文化建设的统筹中,企业文化应围绕核心理念和价值观保持它的一贯性、延续性和发展性。既要体现对核心理念和价值观的坚持,又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企业员工的实际需要做出动态的调整,以期企业文化产生最大的效能。
三、企业文化辐射是产品获得高附加值的手段
企业文化可以使产品增值,这不是天方夜谭。当企业文化随着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不难发现,产品就会被当成某种理念或价值观念标识出来。当这种标识成为人们的基本共识时,产品就被品牌化了,品牌所拥有的高附加值就被企业所获得。就好像我们平时买车,想油耗低些,用起来经济些,就会选日本车,因为节能的理念在日系车中被标识出来。如果想结实些,安全些,就会选德系车,也因为安全耐用在德系车上被标识出来。最耐人寻味的是劳斯莱斯,它成为世界上总产量最少而又价格最昂贵的极品汽车。它的成功得益于对汽车技术的狂热追求和对威信与名誉的近乎固执的维护。最经典的案例就是一对美国夫妇的驾车遭遇,这对夫妇开着劳斯莱斯在欧洲自驾游,在一个偏僻的荒村突然车轴断了。当他满腹牢骚和委屈地拨通劳斯莱斯设在伦敦总公司的电话几小时后,公司竟然让维修工坐着飞机来到现场,把车修好。当这对夫妇回到伦敦支付修理费用时,公司不光全部埋单,而且对事故造成的不便向他们道歉。这种在人们看来很傻的行为,正体现了劳斯莱斯公司对企业文化价值观念的坚持。也正因为他们的坚持给企业带来了无上的口碑,这样的车即使卖得贵些,也物有所值。
中国企业若还只是企图用花哨的文化活动来经营自己的品牌,就与真正的品牌望尘莫及了,应该首先检讨自己企业文化的浅薄与空白。
四、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企业若想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定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强大支持,创新企业文化可使企业获得新的竞争力。科特勒提出的社会责任营销的思路为企业发展开拓了无限的前景,他主张企业有更多的公益良心,与客户建立更牢固的信任纽带,才能获得“基业长青”的回报,推动企业和社会的双赢发展。他说:“企业的社会责任营销可以改善社会福利,创建差异化品牌定位等收益,企业应将社会责任感和它们的营销活动相结合。”企业由传统的广告方式转变为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可以再造企业文化,重塑企业形象,并由此打造企业品牌。
将更多的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文化之中,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可以增进企业间的信任与合作,还可以获得政府的信任与支持。但眼下一些企业借社会责任之名,投机取巧,图企业发财之实。这些一旦为公众所知,不仅有损企业形象,对社会信誉也是极大的冲击,要警惕这样巧立名目的公益慈善对社会文化的扰乱。企业应根据企业本身的行业特点和企业能力来拓展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要盲目跟风,要从服务社会和企业发展中寻找最佳平衡点,才能真正找到适合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教]
参考文献:
1.马春光.管理学—全球化视角(案例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7.第一版19页.
2.龚晓菊.制度变迁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9.第一版.233至234页.
3.梁素娟、王艳明.科特勒营销思想大全集.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9.第一版.4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