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本书中曾说过“被人称赞的人就像人们称赞他那样可爱,被人憎恶的人就像人们憎恶他那样可恶”。由此可见,评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而教育教学当中的评价尤为重要,它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采取以一次期末考试成绩和一份学生成绩单等终结性评价为主的方式,过分地强调考试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忽视了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和教育功能,不利于帮助他们自我认识和健康成长。而新的教学评价与此不同,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用有效的评价方式来鼓励学生,让他们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给他们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新的评价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潜能,了解他们在发展中的需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本着这些思想和要求,在实际教学评价工作中,我尝试着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面做了些探索。
一、由量化评价转化为质性评价
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化的方式描述、评定学生的发展状况时常常流于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而质性评价的方法则能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因此,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多关注。
(一)日常行为个性化评价。
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价要注重其能力结构和心理结构的全面考查,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入评价之中。评价分为知识、能力、习惯三方面,每方面下设分项,列成一个表格,展现在班级板块里,这样每个学生都成了评价者。比如,课上哪些同学的表现和习惯对自己产生了影响,或者自己对自己有什么评价,都可以写上自己的看法,写上自己的骄傲。现在,我班的同学在实践中已经能够准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评价的表现手段不强调单一标准,可以画小星,可以写等级,可以写评语等等,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二)课堂互动性评价。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创新,创建一个积极、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境,充分发挥教学机智,谨慎评价措辞。面对不同特点的孩子,需要进行具体化、准确化的课堂学习评价,实现由一般性评价到针对性评价的转变,充分发挥教学即时评价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激励作用。教师勤用赏识肯定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小红花”、“智慧星”等小物品奖励学生的良好表现。
学生评课——也许你会认为不可思议,但是实践证明他们确实能行,学生对课的评价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上完每节课,给孩子几分钟时间,让他们谈谈对课的感受,他们说的虽然深浅不一,也不是完全正确,但说出的却是他们的心声。在评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评价教师的教,还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使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评价的主体。
(三)作业激励性评价。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作业在内容、形式、批改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作业评价缺乏激励性,评价内容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潜力。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品质等方面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东西正是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所以对他们的作业应从他们的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诸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引导他们开拓思维,培养他们严谨细致的学风。例如,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巧解、妙解、灵活答题时,教师在旁边打“√”,同时写上评语“你真聪明!”“解法真妙!”“优+创造性”等,教师的评价使学生感到成功的愉悦。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不打“×”,在错处作标记“—”或“△”,同时写上评语“请及时订正作业”,“你会找到错误原因的”,“想一想”等等,这些评语激发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错误之处能引起他们的重视,让他们养成认真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促使学生向着更高、更美、更远大的目标努力。
二、发挥学生在考试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考试作为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需要和其他评价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全面评价和判断学生发展的状况。
(一)以学生为本,设计试卷。
试卷设计应具有亲和力,使学生能够与之平等交流,产生积极对话的愿望。试卷的内容和形式一定要注意趣味性,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对能力、综合性学习也应创造性地加以体现。我是这样实践的,改变题目形式,如“算对一题就可以得到一个胜利苹果,比一比看谁的胜利果最多”,题目的语言贴近儿童的心理,有利于学生的评价和发展。
(二)改变考试形式,评价方式多维化。
摒弃传统的单一闭卷形式,尝试多维评价方式。如评价心理素质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让学生自选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口述,师生一起评判;评价知觉水平和记忆能力,要求学生在五分钟内,按照录音机所报题目展开复述;评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自备工具实际操作,调查探索。
(三)处理考试结果要人性化。
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一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对考试的结果应加强分析指导,重在为学生提供建设性改进意见,而不应成为给学生“加压”的手段。不用百分制量化、表示评价结果,不排名次,而是用“你真棒”“学得不错”“加把劲”等短语表示评价结果。这样就把学生始终看作一个有多种需要的鲜活的个体,让他们成为试卷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承受者,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主体放在自律和他律的评价环境当中,使他们产生内在要求进步的愿望,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这种需要在儿童的内心世界更为强烈。”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传统的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于是评价就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他们就真正地成为了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也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使其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