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级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17-10-09 15:4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彭振 点击次数:

  摘要:“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级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十分紧迫。当前西南民族地区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表现为课程安排针对性不强、教学方式有待创新、实践环节流于形式、法学教育层次不明确。文章认为,要完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育实效,调整师资力量,拓宽国际交流合作。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级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国家领导人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以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互利合作迈向新的高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由于国家发展差异,人才培养模式既有共性特征,也有个性特征。如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11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差异,使得中国面向东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办学理念、课程设计、体制和管理方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为中国培养面向东盟的国际法律人才创造了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南地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增多,更急需能熟练掌握和应用周边国家语言和熟知相关国家法律的国际法律高级人才。西南地区各法学院校只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根据市场需求和国际分工原则,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确定国际法律高级人才培养模式,才是推动西南民族地区法学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级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紧迫性
  (一)当前西南民族地区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情况
  一是法学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于各门类专业人才的需要,西南地区高等院校大力发展法学教育,以大时代、全球化为法学的时代背景,适应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需要。例如,近年来广西某高校的法学院以东盟法、民族法和知识产权法三大特色学科为品牌,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国际性法律人才,这些人才不仅熟悉东盟国家语言、文化等基本情况,对法律也十分了解,满足了当前这一地区的法律人才需求。二是教师队建设不断提升。随着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人文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进入西南地区从事法学教学科研工作。例如,通过柔性引进人才这一政策,西南各省区高校吸收了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等国内985、211高校的专家学者,为西南地区法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三是教学研究力度不断加强。以立项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不断创新法学培养模式,保证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例如:广西某高校法学院积极与公检法实务部门共建“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共同培养学生。定期举办有关法律实务的讲座活动,从实务部门聘请一批热心法学教育、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人士给本科生上课,指导学生;打造“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在法律实务领域有突出业务能力,并具有较深厚法律理论功底的优秀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作为实践指导教师,填补校内专业教师对学生职业能力指导的不足。四是重视实践教学。近年来,西南地区各高校法学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统筹规划,构建了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践教学三个层面有机结合、科学合理、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广西某高校通过开展模拟法庭、庭审观摩、法制大篷车等活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教学资源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科研的兴趣。
  (二)“一带一路”对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法律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立法工作者人数不足。2015年修改后的《立法法》把地方立法权的范围扩大到“设区的市”,规定设区的市在不与上位法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这一变化客观上要求立法机关吸收更多的立法人才,以满足民族地区立法的需要,促进民族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二是法律服务行业人才不足。律师队伍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立案审查制度转变为立案登记,司法机关受理的案件数量越来越多,但法律服务业却表现出严重的人才不足,同时西南地区法律服务业人才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例如,广西有约6000名律师,但这些律师满足不了广西日益增加的诉讼需求,大部分律师集中在省会等大城市,其它地区的律师数量较少,而且,部分律师常年不从事法律工作,或者只选大案要案,不接小案。三是高素质法律人才的稀缺。“一带一路”的建设,需要一大批既懂东盟国家文化和语言,又熟悉法律、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法律人才。例如,随着中国和越南两国经济贸易总量的不断增加,贸易纠纷的数量也逐年提升,解决这些纠纷,需要一批既懂中国、越南两国法律,又熟悉两国语言的法律人才,而从目前来看,这样的人才仍然比较少。
  三、当前西南民族地区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法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如法学教育中乏系统的比较法、外国法教育,学生获得国际化法律训l练的机会与途径单一,缺乏国际视野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由此出现法科人才国际性、复合性、应用性不强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法治建设的需要。而当前西南民族地区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安排针对性不强
  高级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打造国际法律纠纷的裁决者和理论变革的引领者,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良好的法律智库支持。西南民族地区高校法学课程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培养应用型、研究型、复合型优秀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设置开放型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实务型课程体系。但当前西南地区大部分法学院校的课程仍然体现在传统的法学课程安排上,没有自身的特色。例如,知识产权专业的法学学生在本科阶段如果不安排专利代理实务等课程,学生就只能掌握一般的理论知识,而缺少实务的训练,从而导致学生毕业时不能很好的写完一个真正的专利申请。又例如,有些高校对法学专业知识的课程十分重要,却忽视了法律职业道德等课程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式有待创新
  现阶段的法律教育大多采取的是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主要是以教材的讲授为主,最终以试卷的形式进行测试。这种方式使得法学教育成为单一追求考试答案的生硬培训形式。相应的,法律的学习过程还存在着不善于动脑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讲授的知识,往往死记硬背;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加思考就翻书找答案;而对于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也是应付差事的完成。这就使得法律教育成为了被动的学习的过程,而其中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学方式的陈旧和乏味。例如,有的教师上课“满堂灌”,课堂互动性较差,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了教学效果欠佳。
  (三)实践环节流于形式
  法学是世俗的学问,甚至很多是实践性的、技术性的,因此单靠课堂讲授是不够的。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教育是文史哲主导的模式,加之20世纪90年代前缺少法律职业,法学教育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分析、法律诠释,因此距离司法实践的要求差距较大。西南地区法学院校实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践教学时间少,大多数法学院校的实践教学为2-3个月,实践时间往往是大四上半学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在实习单位往往只能从事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如传送文件、打印资料等,并没有真正进入工作的实质,学不到真正的实践经验。二是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一方面,法学院校对实践教学的考核制度不够全面,学生完成实践后只需要提交实习单位的证明即可,而这种考核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应付了事,实习过程中不认真、实习日期不足等现象。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对实践教学的投入,远远跟不上实践教学的需要,如学校无法提供学生实习的住宿、路费等费用,导致学生只愿意在离学校较近的单位实习,参与实践的选择性变小。三是对实践的指导不够。实践是需要指导的,只有充分的指导,才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当前,许多社会实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指导,而是简单安排工作。
  (四)法学教育层次不明确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995089042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995089042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9-9508-9042
微信号咨询:
1599508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