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1-11 11:2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付全高 点击次数:
摘要: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西南地区罕见的旱灾,再次敲响了我国农村水利设施严重滞后的警钟。严峻的旱情警示我们,惟有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水利设施的资金投入,建立大、中、小、微水利设施相结合的体系,科学调配水资源,才能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关键词:西南旱灾;农村;水利建设;问题;措施
2009年入冬以来,西南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大旱。而西北地区半年不下雨,也没有出现这么大的灾情。原因就在于西北地区农民都有水窖,下雨时把雨水储藏起来,等到不下雨时使用。西南地区降雨量丰富,年降水可以达1300mm以上,还有大江大河,出现大旱灾,主要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跟不上实际需求。西南旱灾主要集中在农村、山区,对城市的影响并不大。这是因为过去很多水利的投资集中到了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农村、农民、农业的用水投入太少。国家每年水利投资力度很大,但主要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地方农田水利设施没有得到重视。作为全国降水量如此丰富的地区出现如此之严重的旱情,暴露出了当地水利设施的问题,也折射出全国水利设施的脆弱。
1、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2009年,60a不遇的大旱灾袭击了云南、贵州、广西、西川和重庆5个省市,部分旱区灾情已经持续5个多月,饮水困难人口2212万人,耕地受旱面积740亿hm2,仅云南旱区的经济损失已经高达170亿元人民币。
1.1国家财政投入不足,且投资结构不合理
从新中国成立到1980年,国家平均每年对水利的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的投资比例为6.7%,1980-2007年下降到2.84%。1980年以前,中央财政设立小型农田事业费,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1980年达23亿,占当年国家财政总支出的1.9%;改革开放以后,小型农田水利事业费改由地方财政负责。国家财政投入减少,对水利建设的投资结构也不合理。水利部门往往出于经济效益,关注的是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工业用水的保障,对于农业用水缺乏投入。地方政府同样因为农田水利投资创造的GDP太低而不愿意把钱花在这方面。虽然2005年中央财政恢复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补助支出0.01%,这与专家测算全国农田水利建设每年需要千亿元以上资金相比,严重不足。云南的水利设施建设从2007年以来翻了几番,确实很受重视,但在水利投资方向上,并没有重视到农田水利设施。
1.2对原有农田水利设施维护不力
我国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均始建于20世纪60-70年代,历经40~50a运营,存在不少问题。国家水利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耕地1.217亿hm2,只有5780万hm2有灌溉条件,其余的是“望天田”。已建成的5780万hm2灌溉耕地,普遍存在灌溉设施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功能退化等问题,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6%,灌溉保证率只有50%~75%。大型灌区434个,有效灌溉面积1667万hm2,骨干工程的完好率仅达到60%;中小型灌区4万多个,有效灌溉面积4067万hm2,设施完好率不足40%。
1.3农田水利产权制度不明
有些地区,由于产权制度不明晰,导致人们兴修水利的热情不高,后期缺乏管护,甚至花大价钱修建的水利工程被废弃。为了调动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有些地区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革,水利设施被私人承包后,有的作为旅游开发,农业用水得不到保障。而沟渠等水利设施既无人承包,又无政府管理,破坏严重,增加了农民用水的困难。农业联产承包之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日趋弱化,市场化成了政府部门“甩包袱”的工具,长期发展下去,将会严重危及我国粮食安全。发展小农水,水利部门不能过分追求资本化,地方政府部门不能过分强调农田水利设施的市场化,损害农民、农业用水。
2、解决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的措施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法律、资金投入、管理等各个方面“多管齐下”,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
2.1加快制定国家农田水利法
早在北宋时期,王安石就制定世界上最早的《农田水利法》,它的实施有力地促进当时农业和社会的发展。现在,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中9亿是在农村,加快制定国家农业水利方面的法律,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政府和个人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把农田水利的建设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保障农田水利建设有法可依。因此,制定国家农田水利法刻不容缓。
2.2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投资结构
作为公共物品,农田水利兼具公益性和生产性的特征,它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由于公共物品的这一特性,使得市场不愿意提供,政府必须在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上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解决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耗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政府应该全力承担。其次,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在项目建设中,注重把有限的资金作为支点,用政策和机制的杠杆拉动项目建设的更多投入,使项目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第三,要加强对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保证现有水利设施正常运行。第四,要优化水利建设投资结构。合理安排大型水利工程、大江大河工程和基本的“小农水”的投入比例,解决农田小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避免出现“最后一公里”的现象。第五,对农田水利建设不力的地区,实行问责制,依法追究当事者的相关责任。
2.3建立和完善多元投入机制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