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7-02 15:3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周利 点击次数:
摘 要:分析当前时期勃利县特色农业生产存在问题,提出发展措施。
关键词:特色农业;生产;发展
农业生产进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的重要思想。适应农业新常态,必须谋划新思路、拿出新举措“转方式、调结构、突特色”。
1 当前农业呈现的新常态特点
一是人民群众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高层次,由“吃得饱”向“吃得好”“ 吃得健康”“ 吃得有口感”转变,仅是数量的保障已满足不了需要,人们更加追求质量的提高和品种的改善。二是在满足国家粮食安全前提下,农民增收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日益关注的重点,尽管我省农民收入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并进入前10位,城乡差距比例逐步缩小,但绝对值差距仍在加大,一部分农民生活还很困难。三是农业生产与国际市场接轨步伐加快,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日益增大。四是农业资源趋紧和生态环境制约日益突出,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2 勃利县特色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全县以烤烟、万寿菊、甜叶菊、红松坚果、小毛葱、高蛋白大豆等作物为主的特色种植初具规模。全县实现年农业生产总值2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261.7元。以烤烟、万寿菊、小毛葱、马铃薯、西甜瓜等为主的特色支柱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充分显示了特色农业在推进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发展农村经济中的巨大作用。
3 特色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特色农业的发展是健康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在农民增收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我们也看到,我县在特色农业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明显的薄弱环节。一是特色品牌尚未形成;二是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特色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和深加工企业较少;四是特色农业组织化程度偏低,没有与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大多数农民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
4 特色农业发展措施
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县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要把增长点放在加快科技进步上,把着力点放在推进产业化经营上,把落脚点放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坚持“突出特色、强化绿色、增加投入、和谐发展”的思路,加快绿色特色农业的发展。
4.1 制定政策措施,鼓励特色产业发展
把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专业村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大力营造有利于特色经济发展的环境。利用国家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有利契机,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发挥优势,因地制宜,深入实施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推进一乡一业或一乡多业,一村一品或几村一品,大力发展专业生产,建设特色产业群。同时,根据实际不断制定出台新的优惠政策,从资金、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鼓励和扶持特色产业发展。
4.2 做好营销文章,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以营销市场建设为重点,促进商品流通。在培育和发展现有农特产品交易市场的基础上,根据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地理、交通优势,在大四站、小五站、抢垦等乡镇规划建设一批交易市场,搞活农特产品流通。组建销售服务网络,组建专门机构、落实专门人员加强与外地商家的联系,力争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营销网点,扩大营销领域。积极参与全国各省市组织的农特产品展销会、产品推介会等促销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出勃利农特产品,实现产品销售向大市场转变。
4.3 加大科技服务力度,提升发展动力
与有关院所联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开发与转化,以市场的需求引进优良品种,改进种植模式。定期聘请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打响绿色无公害品牌。
4.4 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要从税收、政策、科技、服务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着力引导、扶持、培育一批影响力强的龙头企业,使之逐步发展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引导公司与农户结成紧密型的经济技术共同体,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机制,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拉动,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问题,减少生产盲目性,降低技术、市场风险。进一步鼓励本地农村有能力的人大胆领办、创办特色农产品基地或加工企业,使他们尽快成为特色农业的生力军。
4.5 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加快培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提供服务、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和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规范运作。加强引导,积极扶持,加强管理,逐步规范,架起农户与龙头、农户与市场的桥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