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0-22 11:4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鉏晓艳等 点击次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单因素对红提澄清汁透光率的影响
根据酶解试验(图1)结果可知,当单因素试验中果胶酶添加量0.025 mL/L、pH 5.5、酶解温度35 ℃、酶解时间30 min时,红提澄清汁透光率都可达到95%以上。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结果表明,红提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酶解温度的升高略有上升,加酶量、pH、酶解时间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均较小。
2.2 酶解工艺参数优化结果
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由表2中透光率的极差分析得到的各因素影响次序为A、C、B,即加酶量是影响红提果汁澄清度的最主要因素,酶解时间为次要因素,pH影响最小,分析得其最优参数组合为A2B2C3,即果胶酶添加量为0.02 mL/L,酶解时间为45 min,酶解pH为3.5时果汁澄清效果最好,果汁透过率达到99.10%。
2.3 不同护色剂的护色效果
果汁常温储藏后用全自动色差计检测果汁的L*、a*、b*值,由表3可以看出,果汁在常温下储藏,L*、a*值会随储藏时间逐渐下降,在5 d时,添加不同护色剂的果汁a*值下降较快,b*值有所上升,但在10 d时果汁的L*、a*、b*值变化较小。第4组在常温下储藏5 d后的L*(亮度)较好,a*值(红度)最高,b*值(黄度)较高,为几组中护色效果最好的一组。所以第4组添加0.4%柠檬酸与0.05% L-半胱氨酸盐酸盐的护色效果最佳。
2.4 工艺过程对红提果汁成分的影响
2.4.1 对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根据图2可知,红提果汁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为510 nm,本试验中的吸光度A均为在此波长下测定的结果。由图3可以看出,红提果汁中的花色苷含量较低,热烫、酶解与巴氏杀菌对花色苷含量影响甚微,离心工艺对花色苷的含量影响较大,离心过程导致一定量的花色苷损失。
2.4.2 对总酚含量的影响 根据图4结果可知,红提汁中的总酚含量较低,果汁总酚含量在加工过程中降低,离心、热烫、酶解及巴氏杀菌工艺对总酚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2.4.3 对含糖量的影响 由图5可得,红提汁中的总糖含量较高,可达21.21%,热烫及巴氏杀菌对果汁含糖量的影响较小,酶解离心后总糖含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可能与果胶分解沉降去除有关。
2.4.4 对总酸度的影响 由图6可得,工艺过程中红提汁总酸度的变化较小。由于最后两组为添加0.1%柠檬酸与0.05% L-半胱氨酸盐酸盐护色的果汁,所以酸度较高。
3 小结与讨论
红提澄清汁最优酶解工艺为果胶酶添加量0.02 mL/L,酶解时间45 min,酶解pH 3.5,获得红提澄清汁的透光率可达99.10%;最优护色剂组合为添加0.4%柠檬酸+0.05%L-半胱氨酸盐酸盐。该工艺能有效提高红提澄清汁的生产效率、减轻其褐变程度,提高产品感官品质。
由于果汁在加工过程中会出现后混浊现象,所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如酶解法)去除其中的果胶等成分[18],可使果汁澄清。本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果胶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pH的最佳范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加酶量是主要影响因素,并获得3个因素的最优组合参数,提高了果汁透光率。
果汁褐变分为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酶促褐变指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PPO)的催化下进行羟基化作用,生成三羟基化合物,进而氧化成容易聚合成黑色素物质的的羟基醌[19,20]。酶促褐变可通过温度、pH、氧气、抑制剂等来进行控制[21]。非酶促褐变比较复杂,包括美拉德反应、焦糖化褐变、维生素C氧化变色、酚类物质褐变等,长时间的高温、适宜的pH都可加速非酶促的褐变反应[22]。本试验通过热烫灭酶,添加护色剂降低果汁pH、脱气罐装抗氧化等手段来抑制果汁褐变,使得红提澄清汁基本保持果汁原色。
水果中花色苷和酚类具有抗氧化功能,跟其他水果相比,红提澄清汁中花色苷和总酚含量较低,加工中的热烫、离心等环节也会导致其含量下降。总糖和总酸度是衡量果汁口感的重要指标,红提汁甜度较高,酶解离心后含糖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研究中,添加柠檬酸和L-半胱氨酸盐酸盐进行护色的同时也会增加果汁酸度,使得终产品的口感酸甜可口。
参考文献:
[1] 崔春红,刘林林,葛邦国.新疆红提凉果加工技术研究[J].中国果菜,2012(6):40-42.
[2] 吴立根,王岸娜,连东军,等.浓缩苹果原汁的护色工艺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6(5):80-83.
[3] 张丽霞,周剑忠,黄开红.蓝莓澄清汁酶法制备工艺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263-265.
[4] 杨青贤,刘婷婷,姜美丽.水晶梨澄清汁加工工艺及品质控制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2(1):38-44.
[5] 李淑媛,张 憨,王亚楠.冷冻甘薯片的护色工艺[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5,24(2):55-59.
[6] 王 媛.复合护色处理对鲜切荸荠褐变的抑制[J].食品安全导刊,2013(4):76-78.
[7] 唐道邦,张友胜,陈卫东,等.山楂凉果加工护色技术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6(11):77-78.
[8] 赵丽莉,田呈瑞.酶处理在果汁生产中的应用[J].饮料工业, 2007,10(2):12-15.
[9] 吴文龙,王小敏,李维林,等.不同加工工艺对黑莓浆果出汁率及果汁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8,29(3):172-175.
[10] 田金辉,许时婴,王 璋.热烫处理对黑莓果汁营养成分和多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4):133-137.
[11] 张胜珍,马艳芝.苹果总糖含量测定方法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09(2):252-253.
[12] 毕 颖,刘 燕,张 平,等.蒽酮比色法测定大豆乳清废水中总糖含量[J].大豆通报,2006(3):24-25.
[13] 徐辉艳,孙晓东,张佩君,等.红枣汁中总酚含量的福林法测定[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3):126-128.
[14] 刘金豹,翟 衡,张 静.果汁褐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饮料工业,2004,7(3):1-5.
[15] 舒念辉.果汁褐变及控制研究[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1,47(5):59-61.
[16] 马 霞,王瑞明,关凤梅,等.果汁非酶褐变的反应机制及其影响因素[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2(9):46-48.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