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4-09 10:1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许世龙等 点击次数:
防沙工程的背后有着强大的资金支持,而资金支持不能单独依靠政府投入,应当拓宽防治土壤沙化融资渠道,促使土壤沙化治理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土壤沙化的治理要与农牧民的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在改善生态的同时,配套后继产业的发展,立足生态建设成果的转化利用,加快培育和开发稳定增收致富的产业,实现退耕还林后“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生态改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三赢”之路[6]。
此外,土壤沙化趋势之所以难以遏制,一方面源于很多人对防治土壤沙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防治土壤沙化与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在我国防治土壤沙化工作中,虽然涌现过很多先进模范,但是由于防治土壤沙化工作具有周期长、回报慢、风险大、后续资金难以为继的特点,治理者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来冶沙,结果却是生态环境虽有所改善,可很多治沙者却因此陷入经济困难的窘境,很难对其他民众产生示范带动效应,也极大削弱了他们的治沙积极性。因此,对已经治理好的土壤沙化区,国家应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使治理者摆脱经济困境并有所收益。同时,对承包治理土壤沙化区的人员应给予技术方面的支持,以减少低效的劳动。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只注重经济发展,忽视生(下转第47页)(上接第7页)态环境建设,片面追求短期利益。防沙治沙是一项利在千秋,功却不一定在当代的工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生态环境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并没有将生态环境指标纳入到政府政绩考核标准,因此很多地方政府在土壤沙化防治工作中目光短浅,好大喜功,治标不治本,不寻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结果更是事倍功半,土壤沙化趋势难以得到有效遏制[7]。应当在我国土壤沙化趋势明显的地区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将环境成本纳入到经济核算体系,将生态建设指标作为政府政绩考核标准,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教育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当前防治土壤沙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健全完善各级治沙工作机构,实行专项工作目标责任制,从制度上扫清阻碍防治土壤沙化工作的体制机制障碍。
【参考文献】
[1]季方,樊自立,赵贵海.塔克拉玛干沙漠土壤沙化发生条件及对土壤性状影响[J].中国沙漠,1996,2:161-165.
[2]张仁健,周家茂,曹军骥.中国沙漠化及其防治[J].中国粉体技术,2007,1:1-5.
[3]张荣群,刘黎明,张凤荣.我国土壤退化的机理与持续利用管理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3:52-54.
[4]高照良.黄土高原沙地和沙漠区的土地沙漠化研究[J].泥沙研究,2012,6:1-10.
[5]白一丁.发展沙产业:治理沙漠化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以鄂尔多斯地区为例.内蒙古:内蒙古大学,2011.
[6]康晓达.西部地区沙漠化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2:35-38.
[7]沈孝辉.中国沙漠化现状与对策反思[J].人与自然,2002,6:5-19.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