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14 10:1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李学慧 点击次数:
摘要:基于新型城镇化内涵,结合西北地区发展实际,构建了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运用Eviews软件对2000-2013年中国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和城镇登记失业率是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文化教育发展有助于推动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第三,经济发展落后和基础设施欠缺对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有较大的制约。
关键词: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
一、引言
新型城镇化区别于传统城镇化,它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追求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协调发展与高效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实质是农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包含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根本转变,涉及经济、环境、社会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地区GDP年平均增长率达22.7%,城镇化水平也逐年提高,由1978年的16.3%增加到2013年的51.3%,增长了3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基础设施不完善、城乡差距明显、资源利用不合理、教育水平低下等,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快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就必须分析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问题。
已有一些学者对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如曹广忠和王纯洁(2008)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考察了东部沿海省区人口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差异、特征,不同的省份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沿海省份的城镇化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吴江和申丽娟(2011)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对重庆地区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素质发挥一定的支持作用,产业提升和充分稳定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具有重要意义,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就业政策、市场体制等可能成为阻碍因素;轩会永和阎文峰(2014)通过建立城镇化影响因素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78-2011年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农村居民纯收入对新型城镇化的贡献率最大,居民消费次之,工业化对新型城镇化贡献不显著,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最低。
对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做出研究的文献较少:如刘科伟(2004)结合西北地区自身优势与农村城镇发展的实际,对西北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张杰(2010)采用面板数据计量方法对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进行研究,对制约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深层原因进行探索,认为特殊的地理环境、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远离中国经济核心区是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落后的主要原因;陈怀录(2013)立足于西北地区发展建设的特征,探索西北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规划路径,在经济发展、城乡统筹、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路径重构;李晓娟(2014)以陕西省为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地方性内涵与路径进行了探讨研究。关于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已有文献多数又以定性分析为主而缺乏定量分析,本文通过构建影响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体系,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二、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
新型城镇化水平通过城镇化率来衡量,城镇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率,本文选取城镇化率(Yt)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的指标选取如下:选取人均GDP(X1)和第二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X2)作为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率的影响指标,选取城镇登记失业率(X3)和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X4)作为人口就业对城镇化率的影响指标,选取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X5)作为产业发展的代表指标,选取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6)作为社会进步对城镇化率的影响指标,选取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X7)作为城乡统筹的代表指标。
(二)模型建立
由于影响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因素单位不统一,取值大小悬殊,如果选用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得出的回归系数差异将会很大,无法深入研究各因素对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程度,因此选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研究:
lnYt=c+a1lnX1t+a2lnX2t+a3lnX3t+a4lnX4t+a5lnX5t+a6lnX6t+a7lnX7t
其中,c表示常数,aj(j=1,2…7)为因素xi(i=1,2…7)对城镇化率Yt的弹性系数,即xi每增长1%所引起的城镇化率增长率为aj%。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