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6 16:0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冯锐,吴克宁,王倩 点击次数:
摘要: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生态良好等要求,以中江县为例,从耕地的自然禀赋、基础设施与工程施工条件、社会与经济可接受性3方面选取12个指标,运用理想解逼近法和限制因素组合法,对西南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做出时序安排与模式分区。结果表明,中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安排上近、中、远期整治区的面积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19.28%、37.86%、43.86%;中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划分为3个模式区,即坡度限制因素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区和农田道路重点建设区,各区所占比例分别为41.34%、31.53%和27.13%。研究方法可为县域土地整治规划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土地利用,分区,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时序安排,模式,中江县
0、引言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指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在土地整治对国家粮食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三大战略起支撑作用背景下,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有效提升粮食产能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中国耕地保护进入以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内涵,“以产能为核心”的时代。
“集中投入、主动建设、积极保护”,“以整治促建设,以建设促保护”将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基本农田保护的方向,研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基本农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区域耕地整治或基本农田保护的研究主要以农用地分等定级等成果为基础,以GIS和数学模型等为手段,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及整备区的科学划定、以数量质量为目标的布局调整优化、保护与建设模式等的研究,微观尺度上对基本农田建设的研究包括土地平整、农田道路通达性、集中连片度等的评价以及建设内容与优先度、基本农田的整治区域、模式的划分与时空配置等研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土地整治,其整治目的、内涵与手段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要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基础条件和区域环境,进行时空配置和建设模式的研究。本文以四川省中江县为例,研究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条件评价方法,并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进行合理的时序安排与模式选择,旨在为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与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1研究区概况
中江县处川中丘陵地区西部,位于E104°26′~105°15′,N30°31′~31°17′,总面积2200.39km2。2010年全县辖29个镇16个乡,总人口143.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5.35万人。中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7℃,多年平均降雨量788mm,属四川盆地中最少雨量地区。中江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拨600m左右,地形以丘陵为主,占全县82.6%,低山次之,占16.2%。全县耕地面积为101200.02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46.01%,其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有条件建设区内耕地面积为99568.66hm2。
1.2数据来源
数据源包括:1)2010年1:1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主要用于研究底图和潜力测算;2)2006年完成的农用地分等成果,各项指标值和权重;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资料,用于确定各乡镇、村的发展定位,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建设区域和禁止建设区;4)地方志、各乡镇农业经济报表数据和农田水利普查数据,用于农田基础设施现状的分析和人口分布与发展定位的分析并对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灌排条件进行修正与更新;5)调研数据,通过调查问卷入村调查获得关于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外部水源保证率等资料。
2、建设布局规划方法
2.1评价单元的确定
评价单元是评价对象的最小单元,单元内部的地形地貌、土壤和气候等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应相对均一。土地整治在实践中一般是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基层规划的编制,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组织,以行政村为具体实施单位,因此,本研究采用行政村为基本评价单元,对自然条件或土地利用差异较大的行政村,可通过叠加相应的图层来划分成若干个均质评价单元,对以图斑为单元提取的指标信息采用加权平均法汇总至评价单元。
2.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安排
土地整治时序安排,首先要预测农地未来的利用方向;其次要通过区域自然条件、农业生产限制因素以及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分析耕地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条件;最后要通过农民意愿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来考虑耕地建设的可行性与组织实施难易程度。
2.2.1决策指标体系建立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出了5个方面的建设目标,同时对建设条件、建设区域和禁止建设区域做出了明确规定。基于以上分析,从中江县属丘陵地区,耕地质量相对较差,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情况出发,本研究从自然禀赋、基础设施与工程施工条件、社会与经济可接受性3方面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墒权法确定权重,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求解,得到时序上的安排。
2.2.2评价指标分值计算
指标体系中,部分指标按照表2进行分级打分,其他指标经计算后进行标准化处理。
1)新增耕地潜力(C2)
新增耕地面积虽不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必备要件,但中江属丘陵地形,新增耕地潜力大,在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应优先考虑高潜力地区。新增耕地潜力通过典型调查按新增耕地系数折算。
2)耕地集中连片度(C3)
实现耕地集中连片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耕地进行集中建设,集中保护,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机械化的题中之义。本文连片度的计算采用GIS分析中的空间相连性计算法,假设间隔距离在17m以内的地块是相连的并进行缓冲分析构建集中连片区片。缓冲融合后形成了8986个集中连片区,平均面积为11hm2,符合中江实际,能够满足农户规模经营,处于合理的取值范围内。
3)地质灾害(C4)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