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0-08 15:5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杨一楠 点击次数:
此外,《一站到底》中选手的个性和才艺展示也极具娱乐性。比如有一期主持人问“春天,孔雀经常开屏是为了什么?”,选手竟然回答:“吃饭!”再比如《一站到底》中名校研究生檀越凭借谦逊的人格魅力以及博学多识的才华成为年度站神后,成功征服了广大受众。有网友甚至改编出“信檀越,不挂科”,“檀越,你怎么看”这种流行语来推崇檀越,可见受众十分关注节目中选手自身个性的张扬,而这同样也是节目的娱乐性所在。这样的优秀选手,再加上题目本身的趣味性,甚至节目标识——一双脚丫等各种娱乐元素的融入都使受众在观看节目时既可以消遣时光,获得轻松感,也借此对自己当前的紧张生活做以调整,满足了受众的心绪转换。
二、走大众路线——满足人际关系和竞争的心理需求
受众是为了满足自身各方面的需求才愿意参与接触媒介的活动,因而如果媒介呈现给受众的是游离于受众生活之外的,自然就无法激起受众使用媒介的需求。《开心辞典》当年的火爆是利用一人闯关、完成家庭梦想的形式满足大众普遍参与的心理。如今《一站到底》在前者的基础上可谓更甚一筹。
首先,它的主持阵容采用的是夫妻搭档。夫妻搭档产生了一种“拟态”的人际关系,这种隐性的大众路线使受众对这对夫妻主持有一种“熟人”或“亲人”的感觉,受众和主持人的距离感减弱,受众就更乐意收看节目。
其次,目前很多人对于《开心辞典》的记忆都只停留在王小丫的招牌笑容上,而对其中的参赛者毫无印象。而《一站到底》作为新型益智类节目,主打的则是平民草根牌。即把参与者当做节目的主角,主持人和题目退居其次。在节目中,每位选手都有自己的专属标签,受众不仅能见证选手的答题过程,同时也可以聆听到他们背后的故事以及人生感悟。虽然《一站到底》是引进国外版权,但和原版相比,节目还是进行了很多创新。制作人薛巍曾谈到过,母本“Who'sstillstanding”只是单纯的答题,而《一站到底》关注更多的是选手与选手之间以及选手和受众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薛巍也提到对于每期的选手,栏目组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寻找、筛选。我们可以看出,《一站到底》对于满足受众的人际关系需求做了很大努力。节目希望营造的是一台平民和平民的对抗盛宴,这种人和人的较量,不仅让整个节目充满了未知性,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受众的参与度即受众和节目的互动性。因为让作为平民身份的参与者成为主角,由他们来构成节目的主要拟态人际关系,这种形式本身就非常大众化、平民性。比如当节目中选手之间进行较量时,受众会进行角色认同,通过抢先猜测答案使自己和参与者处于一种竞赛比拼的状态,享受由此带来的乐趣;而当这些草根逆袭成为站神后,受众会认为自己就是节目中的人物,通过角色置换获得某种不真实的成就感,从而也实现了目前盛行的草根逆袭的心理诉求。此外节目还设置了网络版《一站到底》和手机游戏《一站到底》,使全民参与答题竞争,更加扩大了节目的影响,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
第三,《一站到底》走大众路线来满足受众竞争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题目的通俗化。益智类节目如果题目设置过分高端专业,就会提高参与的门槛,不能较好的满足受众积极参与的心理。因而题目最好能具有娱乐性和常识性。《一站到底》对于题目设置的定位则充分体现了它的大众路线,即没有深度,只有广度。节目的题库虽然涉猎文史、娱乐、体育、地理等各个方面,但更多是跟广泛的受众能接触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极具趣味性。比如:节目中曾出现“用来测量钻石重量的单位是?”“《还珠格格》中紫薇的母亲叫什么?”之类的问题。虽然让人有点哭笑不得,但正是这样大众化的题目才能激起受众普遍参与竞争的心理从而获得满足感。《一站到底》希望提供一个平民化的舞台,选手参与节目更重要的是享受博弈、挑战的乐趣,并不一定是高智商、高学历才能一站到底,更多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具有丰富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存的草根赢得了大奖。就像制作人薛巍说的,如果题目太难就会降低受众的参与度,只有容易的题目占多数,才能让电视机前的受众跟着一起博弈,从而更有亲临现场、一试身手的冲动。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