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5+3”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思路探索

时间:2017-04-27 09:0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lunwenbuluo 点击次数:

  【摘要】随着临床医学“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和全国推广,新形势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能力培养成为了热点讨论话题。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调研及与其他院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的交流,发现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对导师组的监督与培训、课程模式单一传统、学生沟通交流技巧匮乏、忽视科学研究等。为培养优秀的临床医疗人才,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完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思路。

  【关键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能力;培养思路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一直处在不断摸索和调整之中。在培养类型方面,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教育并行,对培养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目标作出了不同的侧重,打破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仅仅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单一形式。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分别将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逐渐探索出5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5+3”)的分段式培养模式,建立了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无缝对接,实现以学生执业胜任能力提升为主线的递进式、序贯式的整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自2010年国家在上海进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试点改革以来,已逐步形成独特、实用的临床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临床硕士招生与住院医师招录相结合,硕士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执业资格获得与学位授予相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硕士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四证合一”。在培养中强调临床技能训练为重点的培养方案和以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了重大的区别。然而在重视实践能力的背景下是否还应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调研及与其他院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的交流发现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对导师组的监督与引导,课程模式单一传统、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匮乏、忽视科学研究等问题。为培养优秀的临床医疗人才,笔者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完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思路。

  1明确导师组职责,加强成员间合作交流和指导能力

  调查发现导师在研究生心中具有重要地位,导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成长,学生往往对导师在思想品德及学术上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成为自己学习的楷模。对专业型研究生而言,导师的角色往往以导师组的形式存在,其责任感和归属感反而有所削弱。加之专业型研究生长期在临床基地轮转,无法长期参与导师的课题工作,无法获得导师的直接指导,造成了与导师之间关系生疏。导师组各成员往往肩负着医疗、科研、育人等众多工作,在精力的情况下,有些导师往往“重医轻教”或“重研轻教”。同时高校和培养基地在职称评审、绩效考评等方面对导师组指导研究生临床实仍然侧重于科研项目成果的表达,削弱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组的积极性。导师组的建立是基于同时提高学生的科研、临床等综合能力,完善单一导师带来的弊端,而实际上根据调研笔者发现导师组成员之间缺乏交流,往往造成学生无归属感。根据以上问题和本校经验,笔者认为学校应担任起导师监督评价及培训工作,调动导师培养学生的热情。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1学校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督促二级院系制定具体的导师(组)指导方案,明确导师组成员的具体职责,把导师组成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职业能力培养及技能培训等纳入导师评价。

  1.2多组织讨论会加强导师组成员和培养对象的交流,共同提高导师(组)的指导能力。根据学生具体学科专业及个性特点,要求导师组制定完整的培养计划,包括培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医患沟通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等。

  1.3导师组成员里需有固定成员担负起研究生思想素质教育的责任,发现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如出现问题及时疏导和上报。

  1.4定期组织导师培训,纠正导师将“研究生”视为“科研助手”的错误认识,增加责任感,提高教书育人的思想境界。

  1.5将导师带教计入工作量,保证导师薪酬及时到位,尊重导师的劳动付出。[1]

  2采取多形式授课模式

  2015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出台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对课程学习与考核、临床训练等做了明确的要求,这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而与传统的研究生相比,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须在临床科室轮转33个月之久,加上临床住院医师工作的特殊性,很难长时间组织所有学生统一授课。根据这样的实际情况,为保证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医德、人文素养的高质量教学目标,需合理安排课程计划,创新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提高授课质量。比如理论课授课采取PBL和慕课等教学模式。

  2.1PBL教学旨在把学习设置于仿真的、复杂并具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下,让学习者学会如何解决真实性问题,领悟问题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锻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在PBL教学法过程中的锻炼,学生们学会了通过资料查阅、团队合作等途径来帮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提升主动思考的能力。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经历了本科阶段培养的研究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储备,因此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非常适合运用PBL教学法进行临床思维和实践方面的训练。

  2.2慕课自问世以来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其灵活、开放、自由等特点可以让学习者自由选择学习场所和时间,而且可以再慕课平台上提出问题,需与教师互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而这些特点正切合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使其可以利用自由零散时间学习,节省来往医院和学校的时间,甚至可以在寝室、科室完成在线学习,随时充实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巧。同时慕课平台采用电子自动评分,学生互评打分和教师打分的方法进行评分,其评价方式更为全面和客观。[2]

  2.3除了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学校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仍是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方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论学习时间较短,为激发他们在空闲时间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和培养基地需配合提供良好的网络系统、数据库等,配备多媒体自习室,让学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完善培养模式,重视学生沟通能力培养

  根据调查显示部分研究生的沟通能力欠缺,无法独立完成病人的问诊等,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医疗环境下,加强沟通技巧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可开设医患沟通方面的人文课程,在周末开设人文医学讲座,将医患沟通技能考核作为研究生培养期间的重要考核标,全面提升研究生素质。在遴选授课老师时,应选择临床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医疗事故少、病人认可度高的老师。在教学方面,多采取专题小组讨论,运用量化式评价体系来强化研究生临床思维,培育实践综合能力,提高医患沟通技能。同时还可适当安排研究生去医疗纠纷协调部门学习,更直观地面对医患纠纷,增强医患沟通意识,提高处理纠纷技巧;鼓励研究生多参与社会实践,主持或参与医患沟通方面的课题研究,扩展对医患沟通的深层次认识。[3]

  4加强学术氛围,培养科研思维

  因专业型研究生长期不在学校,为保证学生除临床实践外也能更多参与学校学术活动及感受科研氛围,可尝以研究生学生会为依托,打破年级和专业的限制,以科研学术活动为主导组织各类比赛及论坛,加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临床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及基础学院等其他学科专业研究生的交流,互相学习,补充不足。同时要求各住院医师规范化基地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导师组定期开展科研讨论会,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指导学生将科研成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4]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不断探索“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明确导师组职责和监督评价机制,组织导师培训,强成员间合作交流和指导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术氛围,培养科研思维,把握培养质量,才能全面提升学生能力,达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真正目标。转《科技视界》

  【参考文献】

  [1]胡光丽.“5+3”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20):245-248.

  [2]胡威,于欢.慕课应用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医学教育的初探[J].才智,2015(35):94-96.

  [3]武亮亮,等.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现状调查及提高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38):1-3.

  [4]陈建军,等.临床医学研究生网格化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3):1136-1137.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