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1-24 13:5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夏玮 点击次数:
摘要:目的:观察浮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25例为浮针治疗组,25例为传统针刺组,就两组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浮针治疗组在症状改善、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显著高于传统针刺组(P<0.05)。结论:浮针疗法及传统针刺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均有很好的疗效,但浮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更能改善患者头晕等症状。浮针治疗起效快,操作简单,不要求有传统针刺的得气感,为广大患者所能接受,具有推广意义。
关键词:浮针疗法;椎动脉型颈椎病;传统针刺;浅筋膜
颈椎病是指颈椎及其附属结构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关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诊断及体征。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发生脊椎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对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压迫,引起的临床症状[1]。本病属中医学中的痹症、眩晕、痿症、头痛等范畴。颈椎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生活及工作压力的日益增大,长时间伏案屈颈、不合理用颈等因素的存在,颈椎病也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颈椎病依据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及混合型等。其中,椎动脉型颈推病又是颈椎病中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约占颈推病中的18%[2],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多以眩晕头痛、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为主,严重者可发生猝倒,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目前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方法繁多,如传统针刺、穴位注射、埋线、针刀、推拿治疗等,但大多数均存在疗程长、施治过程中疼痛、起效缓慢等因素而不易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然而浮针疗法,针对这些弊端,体现了很好的优势,如疗效立竿见影、治疗时间短、病人痛苦小易接受等。本研究选择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医科病房2013.10-2014.10病人,共50例,25例为浮针治疗组,与25例传统治疗组作比较,疗效满意,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医科病房2013.10-2014.10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共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45.3±12.5)岁;病程0.4~15.0年;病情重度13例,轻度3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治疗前症状评分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均符合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诊断标准》 [3],排除眼源性及耳源性眩晕、合并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肾损害,达到颈椎病手术指针的患者。
1.3 发病诱因 长时间伏案曲颈、高枕习惯、天气骤变、外伤等。
1.4 治疗方法
1.4.1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患者反坐于椅子上,双手搭于椅背,前额放在双手背上,尽量拉直颈部。在患者颈部C6或C7棘突两旁作为进针点,常规消毒后, 取浮针针具或φ0.44mm长40mm(26号1.5)毫针,在大椎穴旁开0.5~1寸,等距左右各刺2针,针尖朝上,针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刺入皮下后放平针身,针体沿皮下浅筋膜层行进约3~4cm,病人没有酸、麻、胀感及疼痛感,遂进行扫散运动。操作者以进针点为支点,拇指与食指握住针柄,用针体做扇形运动,左右摆动,施针过程中嘱患者尽量放松,边施针边询问患者头晕情况,根据患者头晕程度决定是否重复以上操作过程,如患者头晕明显缓解或缓解程度不再增加时,可将针体用输液贴固定在颈部皮肤上,留针2小时以上, 每日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2个疗程评定疗效。
1.4.2传统针剌组:选用风池、百会、颈夹脊等腧穴。具体操作方法::风池穴嘱患者低头,朝向鼻尖方向进针0. 8寸;百会穴沿头皮刺入1寸;夹脊穴均直刺进针1寸。双侧同取,平补平泻,每次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2个疗程评定疗效。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