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03 17:3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高万林,李桢,于丽娜 点击次数:
摘要: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通过分析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关系,辨析论述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电气化、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智能化、农业自动化、农村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提出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当前阶段的内容和建设重点。同时具体描述农业信息化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民素质提升等方面,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全面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农业电气化;农业自动化;农村信息化
世纪8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纤和卫星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当前,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面对农业发展新阶段,中国应当确立信息强国路线,实施信息跨越战略,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1]。迎接世界信息经济时代的挑战,深刻领会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本质和特征,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理顺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电气化、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自动化之间的联系,对于促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和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
1、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其本质是农业的科学技术化,即以现代科技及其应用技术装备农业,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迅速转变,并使农业生产力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时间和空间范畴上的动态概念。其内涵随着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丰富与深化。现代化水平指的是同一时期发达的工业国家所具备的平均生产力水平。同理,作为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业现代化就是指达到同一时期发达工业国家农业所具备的平均生产力的水平。在我国追赶发达国家生产力的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不同时期,随着代表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知识、技术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目标,如70年代开始提出的农业机械化、80年代提出的农业电气化、90年代开始的农业信息化、农业自动化建设等。
当然,完成了阶段性目标并不代表实现了现代化,没有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之前,我国的农业建设就没有完结。目前,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的时间表也与之基本相同。
所谓农业,按照于光远先生的定义,农业指的是十字形大农业,一横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种植养殖业,这一概念比农林牧渔更加全面;一竖分别是农业服务业、农业种养殖业、农业经济产业。十字形大农业概括了大农业的所有方面,而农业现代化就是对十字形大农业整个体系的现代化过程。
农业现代化包括了对大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阶段的现代化过程,并集中体现为农业生产力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力的现代化又细分为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现代化,也有学者称之为农业主体、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环境现代化。
三要素的现代化又有其各自的具体内容。如劳动者的现代化可以分为农民教育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等。农业生产工具的现代化分为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农业信息化、农业自动化等等。同时,按照习惯,人们往往用劳动工具达到的水平来代表生产力水平,因而,就有了生产力达到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水平等的说法。
2、农业信息化
关于信息化的表述,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其中,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生产工具,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和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
农业信息化就是培育、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应用于农业领域的过程。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全过程的信息化,是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消费、市场等各个具体环节,加速对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
有学者预测,一个国家当信息产业在农业中的附加值达到或超过农业总产值的50%时,就认为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电气化、农业信息数化、农业智能化、农业自动化、农村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在农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认清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电气化、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智能化、农业自动化、农村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抓住当前阶段的建设重点,是十分重要的。目前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不同,造成具体实施方案整体思路不清,对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因而,笔者试就几者关系进行论述,并提出以下观点:农业信息化的先导是农业电气化,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是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信息化是农业智能化的前提,农业信息化是农业自动化的支撑,农业信息化是当前阶段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和建设重点。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具有不同内涵。
农业信息化的先导是农业电气化电能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是农业信息化和农业自动化的重要技术基础,同时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电气化包括农业中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利用,以电力为动力的农用技术装备的发展,农村家用电子、电器设备的推广等。在有些国家主要指在农村工副业、养殖业、园艺部门和生活方面使用电能。
农业电气化从技术上可能实现的农业用电项目遍及农业各个部门的所有生产过程和绝大部分生产环节。农村工业,粮食、食品和其它农产品加工业,供水、排灌、制冷、取暖、通风等农业固定作业可以实现高度电气化;高度电气化的温室可以创造适宜作物生长发育的人工气候和环境条件;在电气化畜牧场中,所有供水、喂食、通风、换气、采光、取暖、除粪、挤奶、集蛋、杀菌等作业都可自动进行;在农村生活方面,电气化在照明、广播、电话、电影、电视等方面也取得进展。农业电气化不但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而且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使大农业体系更加完备,为各个体系通过农业信息化过程联系、整合打下了基础。同时,农村电网建设全面推进,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动力;通讯网络逐渐完善,电话机、手机、电视机等电器走进农村,这些为信息的收集、传播奠定了基础。生产方面的应用解放了农民部分的体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只有在充分解放体力的前提下,解放农民脑力的需求才会强烈。而农业信息化过程正是解放农民部分脑力的过程,从这方面来讲,农业电气化的充分发展促进了农业信息化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农业信息化的先导是农业电气化。
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是农业信息数字化,信息是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而农业信息化中的“信息”特指的是对上述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数字化后的农业信息是农业信息化处理的对象和作用的主体。因而,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是农业信息的数字化。
农业信息数字化要求农业的各个结构要素(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与各种过程(生产、加工、储运、经销等)全面数字化、农业以及农业各相关部门(生产、科研、教育、行政、流通、服务等)全面数字化与网络化管理。对数字化后的农业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传播,解决农业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问题,是当前农业信息化的内容。农业电气化过程中,已经部分实现了农业信息的数字化;当前,国家也正在大力加强农业相关数据库建设,如金农工程中,要求各省建立省级农业数据中心和省级粮食流通数据中心等。这些都是农业信息数字化的过程,是农业信息化的起步和基础,或称为农业信息化的初级阶段。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智能化的前提,目前,一般认为“智能化”应当有两方面的含义:①采用“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处理信息与问题。②具有“拟人智能”的特性或功能,例如自适应、自学习、自校正、自协调、自组织、自诊断及自修复等。而农业智能化的含义即在农业中广泛引进各种智能化软件系统(如农业智能化专家系统)及引进农业智能化仪表和装置。智能化系统除了能自动完成某些测量任务或在程序指导下完成预定动作;还应该具有进行各种复杂计算和修正误差的数据处理能力;具有自校准、自检测和自诊断功能。
从对信息的应用来说,信息化涵盖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过程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过程,而智能化是用“人工智能”的理论“处理”信息问题,是对信息的“人工智能”处理过程,是信息化采集、传输、处理三部分内容的处理部分,因而智能化是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学科角度而言,“人工智能”、“拟人智能”等技术也是信息类学科的一个分支,因而,总体而言,农业智能化是农业信息化的一部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信息化为智能化提供了信息资源,并为其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智能化是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产物,也代表了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
没有农业信息化过程提供的软硬件条件及相关信息,农业智能化无从谈起。因此,农业信息化是农业智能化的前提。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自动化的支撑,农业自动化是将多种经营的农业生产、不同的作物、农艺过程、变幻的气候、结构不同的土壤纳入统一的系统加以调整,实现流水作业和自动化生产。由于农业的过程复杂,基础设施薄弱,需要采集的信息多,生产过程影响因素复杂,以当前的技术水平和我国农村现有条件,目前在我国全面实现农业自动化是不现实的。自动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阶段,但目前我国尚不具备这一条件,只有建设好农业信息化,才能为农业自动化发展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条件。因此,农业信息化是农业自动化的前提。
当前,部分农业生产过程已有自动的信息采集,并通过对相关机械的操作完成对生产过程、生产环境的改变,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案例。但仔细分析这些生产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对信息的汇总、分析、判断,还是生产过程中对机器发出指令,都是人工操作或采用事先编制好的程序,这些系统具有刚性的体系结构,但缺乏自组织、自维修及自适应等方面的柔性,智能水平不高。这种自动化只能认为是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电气化的高级阶段,或者说是农业半自动化。只有与成熟的农业智能化技术结合,进行完全的自动生产,根据设定参数和目标,系统能够不断自动调节并自动完成农业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才能称之为农业全自动化。农业全自动化过程中,没有农业信息化高级阶段的农业智能化参与,是不可能完成的;没有农业信息化对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也是无法完成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农业电气化和农业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劳动生产者的体力和脑力,农业自动化的目的是同时解放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就需要以农业电气化和农业信息化为支撑。而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自动化的前提和支撑。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现阶段的目标,通过对农业现代化进程及体系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人们习惯于将同一时期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作为当时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如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机械化,80年代提出的农业电气化代表农业现代化等说法。依照这种规律,信息化代表了当前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力水平,是我国当前所追赶的方向,因而,农业信息化即为当前阶段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内高万林等: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现代化研究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当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使劳动者的体力得到充分解放之后,如何在农业生产中解放劳动者脑力的问题就迫在眉睫了,所以,农业信息化是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
具体而言,农业信息化是在农业的各项事业(农业管理、农业生产、农业商业等)中全面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过程的信息化应用,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农业的各个环节联系更加紧密,规划更加合理,进而提高农业现代化进程。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1)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农业信息化、农业自动化等,不仅仅是生产工具的问题,这些概念既代表了各个时期农业生产力的最高发展阶段,也体现在各个时期农业现代化建设产前、产中、产后整个体系的其它部分。因而,谈到某“化”,要从整体和局部共同把握。而且,随着农业生产在农业整个体系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小,更需要从整个农业产业的角度上考虑农业电气化、农业信息化、农业自动化等产生的效益和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2)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农业信息化、农业自动化等,是时间先后不同产生的建设过程,不能互相涵盖和孤立看待,各个概念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各“化”的提出,是当时农业生产力最高水平的代表,各“化”建设各有独特的侧重点和目标,因而不能互相涵盖。同时,各“化”又往往以其它“化”的基本实现为前提并交叉过渡、互相促进,如农业电气化是农业信息化和农业自动化的先导,同时要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农业自动化需要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电气化建设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实现等等。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时期,要在人均0.067hm2的耕地上解决亿人口的吃穿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技术和信息及其物化了的设备工具和生产资料来武装农业,使之在有限的土地上大幅度地提高生产率。所以发展农业信息化将给我国农业带来难得的机遇。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清醒地认识到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当前的内容和重中之重,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无疑会极大提高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使我国农业取得跨越式发展。
二、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的区别
当前,部分学者将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的概念混用,在认清农业信息化概念的同时,笔者认为也应将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的概念辨析清楚。农业,即十字形大农业,生产过程主要地域是农村,但不限于农村(如国有林场、远洋渔场等);加工过程部分在农村,部分在城市;销售主要在城市;而区域宏观决策、农产品预警等管理更上升到省级或国家层面。农业是一个社会化的产业,是“行业”的概念,无论是地域还是管理层面,都不能被农村建设的内容所包含。同样,农村是一个“地域”概念,不仅涉及农业生产问题,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等问题,不能被农业包含。因而,在进行三农建设的进程中,除了要正确认清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地位,还应将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区分,分别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侧重点不同的建设。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农业信息化建设全面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载体主要包括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过程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信息化等。农业信息化通过上述方面对传统农业产生影响,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农业现代化体系的各个方面。
农业信息化促进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能促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信息化、高效益化。农业生产率将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下降。粗放式大批量生产和高消耗的农业生产模式将被高度集约式的“高产、高效、优质”生产模式所代替,农业产业中服务、销售比重逐渐加大,劳动密集型比重下降,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比重将提高。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规划将更加合理,联系更加紧密,这些都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和优化。
农业信息化提高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的智能工具改造和装备农业各部门,建立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可为农业服务、生产、销售等各阶段的经营管理决策者提供强大的技术手段和高效、畅通、丰富的信息渠道,将农业各阶段经营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解决管理效率低、调控不及时等问题,促进管理科学化、合理化和最优化,从而加快农业的全面发展。利用农业信息技术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技术辅助农业决策者、经营者进行包括农业生产方案选择、过程控制、农事管理、施肥配方、成本核算、产品销售等工作,将使农业生产实现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利润,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农业信息化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的推广,在我国已经加入背景下,农业经济产业建设在整个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农业经济产业包括各种农产品、涉农中间产品、劳务以及各种农业生产要素和生活要素的生产经营。其中,农产品的销售占有很大比重。目前,获得农产品生产、交换主动权的关键之一,就是对及时、全面、重要信息的掌握。所以,无论是国际市场竞争还是国内市场竞争,农产品竞争力的核心都是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只有拥有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手段,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农业信息化还可以减少农产品的市场交易风险。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生产目标充分地满足市场需求而不是自给自足。现代化的农业需要及时了解国内外农产品生产状况和社会需求,这就要求农业生产者必须在充分了解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组织生产。农业生产、分配与消费的各环节以市场经济规律来指导和调节,而这必须有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作保证。相对于工业而言,农业对信息的需求更为迫切。农民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决策方面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从而使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风险加大。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使农民按照市场需求选择生产,并适时销售自己的农产品,这同样构成了农产品竞争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从经济角度看,实现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农业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加快先进经验技术的传播等方面。
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就是大量应用信息化装备,通过对环境等的监测控制,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作物产量。信息化的农业生产要求农业生产环节上要达到一个“精准”的目标———在耕作的整个过程中利用高技术手段实现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空间对所需生产要素如水、肥、药等投入准确的量,实现精确作业。信息化的农业生产需要对自然环境条件的控制进行更加严密和精确的计算,提供及时可靠的气候、环境、资源等信息。这种过程的实现必须依靠信息技术去获取、处理、分析有关的数据信息,并通过信息技术对相关机械进行控制。
农业生产管理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农作物栽培管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养殖管理等各个方面。加强对上述领域的信息化,实现信息的自动传输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由计算机分析数据并进行模拟运算,确定最佳的管理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现代化农业需要生产者充分掌握高新技术。当前,我国大部分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偏低,科技种田的素质亟待提高。而农业信息化的优越性之一就是对先进经验、技术的快速传播。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把农民急需的专业生产技术和最新的应用经验快速地传播到各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广大的农业和农技推广人员可以获得最新技术去指导农民生产。随着新一代农民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网络的发展,他们可直接从网上获取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并及时地运用于生产之中。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方面将起到推动作用。
农业信息化带动农民素质提高及生活现代化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主体。农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福利,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经营管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等,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民可以通过远程继续教育、网上大学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科学素质。高新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可使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生活质量大为改观。
参考文献:
薛庆林,崔和瑞.基于农业信息化理论的农业现代化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5(4)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中国教育年鉴,
于光远.对农业现代化的一些思考[J].农业技术经济,1991(3)傅晨.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涵义与标准的理论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1(12):4-9,
郭庆然.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4)
肖镜.农业电气化[OL].中国百科网
曹宏鑫,王家利,郑宏伟.发展“数字农业”推动农村信息化[J].农业网络信息,2004(1)
贾善刚.点击“金农”工程[J].软件世界,2003(4)林军“.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异同及联系电气时代,2008(1)
高利军,刘壮.谈农业生产的自动化[J].农村牧区机械化,(3)
贾善刚.金农工程与农业信息化[J].农业信息探索,2000(1)吕晓燕.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4)
郑国清,尹红征,段韶芬.论农业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农业[J].河南农业科学,2004(11)
刘洪宇.精准农业向我们走来[N].辽宁日报,
高万林等: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