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的竞争具有同质性,公司竞争力取决于成本和质量,如何加强成本管理成为保险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成本费用管理是保险公司适应激烈竞争的重要手段。保险公司应加强费用成本管理,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盈利和资产增值能力,为企业发展和客户利益不断提高经营水平。其中成本费用管理成为保险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方面。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保险企业费用成本概述
1.财产保险费用成本界定。
财产保险费用成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费用成本主要是从保险风险角度,保险公司发生的与保险风险相关的费用支出,包括手续费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业务及管理费、摊回分保费用、资产减值损失等;这些成本支出与保险公司业务有直接关系。狭义的保险费用成本仅指业务管理费,是公司在业务经营及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各项业务管理费用,如会议费、业务招待费、会费、固定资产折旧、职工工资等。这些成本与保险业务的多少无必然的直接联系。费用成本的多少与保险公司经营水平和经营方针有密切的联系,对保险经营合理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保险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概念。
保险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是指保险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既定目标规划、协调、组织以及监督费用耗费的各项业务活动,使费用控制可以在既定的目标内,用最小的耗费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对费用的产生渠道进行事前规划,从产生与消耗两个渠道对费用实现全方位的管理。
二、保险企业费用成本管理方式
1.开源是根本。
降低成本费用的根本方式是扩大费用产生的基数,即业务规模。鉴于保险行业市场多样性、多变性等特点,目前各保险公司对费用的KPI考核指标多为各口径的费用率考核,如简单费用率、业务管理费用率、综合费用率等。在同一费用率水平下,只有不断扩大业务规模,才能产生更大规模的可用费用;同理,在消耗同样多费用资源的情况下,业务规模越大,费用成本率越低。百元保费的投入费用资源,与业务险种有直接的联系,如大保额特殊风险的费用率通常低于小保额意外险的费用率。通常单均保费越大,其费用率越低,摊薄总费用成本的贡献越大。
2.预算管理是前提。
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要对新年度的产出进行预测,并相应规划资源投放量和投放点,即通常所称的预算。费用预算管理可以从静态预算与动态预算两个角度同时进行管理。
(1)静态预算控制。是指根据各业务单位上报并核定的分科目、分月份静态费用预算数,由财务部据此对业务单位的实际费用报销进行费用科目预算控制。静态预算具体是由固定费用、变动费用、职能费用、行政费用组成。年初各营业单位根据公司确定的各固定费用项目和费用标准,逐项核实,汇总计算,确定部门最终固定费用额度;根据公司立项审批通过的职能费用确定最终的职能费用额度;根据公司业务费用政策、本部门本年业务规模预测、上年度费用实际开支状况、本年度业务发展和重点推动要求以及对市场动向的预估,合理匡算部门本年度预计开支的销售费用即变动费用;根据上年度职能部门行政费用的实际列支情况,结合下年度预计的费用使用情况,确定最终的行政费用预算。虽然年初对各项费用均有全年预算,但其实际列支仍受限于动态预算的可用额度。
(2)动态预算控制。分公司根据自身经营管理政策所给予各下级营业单位的费用可用额度,并据此在部门可用额度的控制范围内使用。如公司给予个别营业单位的额外费用追加及费用奖励都计于此类额度中,其实际使用时仍受限于静态预算的控制。
(3)刚性控制。对税法及监管有要求控制的费用科目,如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预防费等,实行使用额度刚性控制。业务部门按照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职能部门按一定比例分配固定额度,动态核定可用额度,并刚性控制使用。在部门可用额度的前提下,按照当月总量开支计划控制总量,按照分科目的费用静态预算控制费用科目,其中对刚性控制科目,首先看刚性控制科目的可用额度。如部门额度超支,则进入预警流程,在维持部门必要费用开支的情况下,严格控制其变动费用开支。
3.节流是关键。
强化对费用形成过程的控制,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对费用的精细化管理:
实际执行费用的固定资源与变动资源、专项职能费用与部门行政费用并行管理。根据业务部门与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不同及分工,将业务部门的实际发生费用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将行政管理部门的实际发生费用分为专项职能费用及部门行政费用。对费用成本的细化区分,目的是根据成本费用产生的根源进行分类管理、指导和监督。
固定费用是指业务部门与保费收入无关的成本项目和支出,如人员补贴、物业费等。变动费用是指业务部门成本中与保费成比例相关的部分,如业务宣传费用、防灾费、招待费等。专项职能费用是指管理职能部门为维持分公司日常运营,由归口职能部门管理且受益范围为全公司或全公司大部分部门的费用,如人员关联费、保险保障及监管费、固定资产折旧等。部门行政费用是指管理职能部门为用于管理部门日常行政活动的费用,如日常行政办公费用、对外日常会务招待费用、日常车辆费用等。
对费用执行情况管理,是对公司实际使用费用的跟踪反馈,其管理重点在于对费用二级科目分布的指导与分析、费用分月使用进度的预算安排等。合理区分不同性质的费用并加以管理,有利于管理者根据不同性质费用的走势,发现费用指标异常的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费用的总体走势,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4.考核分析是保证。
要对费用实际执行与预算的偏差进行考核,并加以制度化,与人员奖惩或晋升相结合,以加强费用管理的严肃性。要加强费用的使用分析,在公司内部形成分析总结常态化、多维度化制度,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趋势化分析、同比分析、环比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从大量数据的比较、筛选、鉴别中,发现其中的走势和规律;要把定期分析与临时性分析结合起来,对于同事件不同部门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总结,以便同时向管理层提供多角度的决策参考。
5.技术力量是手段。
依靠技术进步来加强公司的费用控制能力,是现代信息社会企业竞争的必要手段。一方面可以利用IT技术提高费用管理的系统功能设置,最大限度地实现费用审批及使用电子化,减少费用审批的内耗时间,以最佳额度及最快速度投放到业务中,实现费用效用最大化。另一方面,利用日益更新的先进统计手段,从统计方法及统计速度增加多维费用统计的可行性,实现更多维度费用的成效。
三、保险企业成本费用核算
1.成本费用核算要遵循配比原则。
本文所说的配比原则是指为配合费用部门或险种的KPI考核,将部分由某一职能部门统一列支的费用根据实际受益原则,采用相应办法分摊至相关部门或险种。即会计核算原则中所规定的收入成本匹配原则,收入表示公司耗费一定量的支出所取得的成果,成本则表示公司为取得营业收入而耗费的代价,两者必须合理匹配,才能保证损益计算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避免各期损益的大幅度波动。这一原则保证了部门及险种费用KPI的合理性与费用实际入账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的协调一致。
2.成本费用核算要遵循一致性原则。
财务会计人员在不同会计期间应采用相同的方法和程序来处理相同的成本费用核算内容。并且核算方法一经选定不能随意地变更,以保证各期成本费用之间的可比性,防止保险公司通过随意改变成本核算方法人为调节各年度之间的损益。从公司内部考核讲,改变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会对不同时点的费用KPI考核的可比性造成影响。
费用成本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不仅在商品经济中代表经济的范畴,也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成本的内容也不断发展,当前企业的现代化管理需要企业以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为目的,更加重视费用管理。费用管理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对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也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