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的三层次指向(4)
时间:2016-09-24 17:0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余一凡等 点击次数:
(四)变“话中有话”为直接有力的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一向强调“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很多作品希望呈现出来的全部内涵绝非字面意思所能涵盖,读者唯有仔细琢磨才能体会出作者的“言下之意”和“言外之意”。在这一传统文化之下,以往的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呈现出一个突出特点:通过对理论文本的学习体会贯穿其中的精神。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追求直接、个性的话语表达和戏谑、直白的感情表达,其呈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从积极的意义上看是一个袪魅的过程,而从消极的意义上讲则是对传统意义和价值的回避和消解。在此,那些“话中有话”式的表达方式不再受到民众青睐,主导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需要更加直接有力。
在互联网条件下,直接有力即意味着主导意识形态在表达时要“直抒胸臆”,直指人心,将艰涩深奥的道理用通俗易懂、浅显明白的语言表达出来。它呈现出来的不应是一堆冷冰冰的大道理,而是能够直接解释现实的简单明快,直接回应质疑的大方有力,在适应这种简单化逻辑中展现自身在话语表达上的时代个性。
总之,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建设总的原则,是在尊重互联网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与互联网的内在价值设定和精神有机结合,进行意识形态工作的综合创新。而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调整与创新,其基本前提和最终归宿都是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公共领域〔C〕//汪晖,陈燕谷,译.文化与公共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2〕宋丽丹.维护移动网络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J〕.红旗文稿,2015(6).
〔3〕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网络时代人类存在方式的变革〔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胡 泳.众声喧哗〔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金民卿.大力加强网络文化的价值观引领〔N〕.光明日报,2014-04-21.
〔7〕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
〔8〕米歇尔·福柯.知识的考掘〔M〕.王德威,译.台北:麦田出版有限公司,1993.
〔9〕侯惠勤.意识形态的历史转型及其当代挑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2).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