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启动六年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从所发表学术论文的影响力和质量来看,入选的综合性学报已成为同类期刊中的佼佼者,但与高校管理者和学者心目中真正一流名刊的形象尚有距离。在通往名刊工程“专、特、大、强”目标的道路上,有着四大问题需要解决:如何实现专业化转型、如何打破高校门户之见、如何适应数字化发展、如何应对期刊评价。这些问题构成了学报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而问题的根源则在高校学报体制。即将启动的高校期刊体制改革为名刊工程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名刊工程的目标与期刊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是完全吻合的。名刊学报应借此东风,共同构建专业化、集约化、数字化的高校名刊平台,以求突破瓶颈。在这一全新平台的起步阶段,当以现有名刊学报为基础,对各刊纸本发表的论文同步实行专业化和数字化的二次重组,创设以一级学科划分的若干数字化专业期刊,借助大型期刊网的数字化平台予以整体呈现,从而实现名刊学报集体的专业化转型与集约化、数字化发展。假以时日,辅之以必要的后续手段,则彻底突破瓶颈,达成名刊工程既定目标终将可期。
关键词:名刊工程;报刊体制改革;高校学报;专业化;集约化;数字化
已有百年历史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在20世纪曾经有过多次辉煌的时期,而每一次辉煌,与同时期社会科学研究的进步都是合拍的。但是,世纪之交以来,作为社科期刊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学报却整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数量有了空前增长(社科学报达到了1300余家)的同时,其整体声誉不升反降,来自学术界的各种批评和诟病之声不绝于耳“千刊一面’、“低水平重复”等等不一而足。显然,出现了某些管理者和办刊人没有及时察觉或即使察觉了却难以改变的问题,使得学报的发展与社会科学研究的进展不再同步,产生了颇为严重的不相适应的情况。
应该说,最迟在2002年,教育部已明确意识到了高校学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一年夏天召开的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工作研讨会上,袁贵仁(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在题为〈新世纪新阶段高校社科学报的形势和任务》的主题报告中,除了充分肯定高校社科学报在过去所取得的成就以外,还重点阐述了所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1)有些主办单位对学报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足;(2)不少高校社科学报满足现状,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办刊理念、办刊模式和办刊方法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3)相当一部分学报定位不清,选题雷同,内容重复,个性、特色不够鲜明;(4)高校社科学报还存在着发行量偏小,不同程度地存在求生存、图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清醒地意识到高校学报存在问题的同时,袁贵仁在报告中分别从学报、主办单位(学校)以及教育部的层面提出了应对与解决问题的要求和思路,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启动“名刊工程”。一年后正式出台的《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实施方案》所确定的目标是“通过国家(包括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和主办单位)的支持和学报的改革,在五年时间内滚动推出20家左右能反映我国高校学术水平和学科特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社科学报及其特色栏目。其中,培育出5至10种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科学报。逐步改变目前高校社科学报全、散、小、弱’的状况,实现专、特、大强的目标。”
2003年底,教育部组织评选出了11家大学学报,首批入选名刊工程。翌年2月,教育部与这11家学报签订建设协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自此正式拉开了建设序幕。此后,第二批8家学报、第三批7家学报于2006年和2009年相继入选了名刊工程。教育部有关领导对名刊工程进行了精心和全面部署。在2004年2月名刊工程首次主编座谈会上,袁贵仁指出:名刊工程应是一个导向工程、一个建设工程、一个创新工程、一个特色工程、一个整体工程、一个质量工程、一个责任工程、一个系统工程。由此足见,名刊工程实际承担着救困与复兴的双重使命,要通过名刊工程的建设,为高校社科学报找出一条走出困境重现辉煌的成功之路,以名刊工程为示范“每一份高校社科学报最终都将经历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
与六年前相比,名刊建设的环境正在发生着影响重大而深远的变化。如果说六年前文化体制特别是出版体制改革刚刚起步,尚未触及期刊体制,而数字化方向在期刊界还有争议,名刊建设只能暂时回避这些问题的话,那么,六年后的今天,文化体制改革已向纵深推进,而期刊数字化前景已清晰可见,名刊建设将不得不直面这些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变革已迫在眉睫,作为期刊最高行政主管部门新闻出版总署已为报刊体制改革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报刊体制改革已是箭在弦上;至于数字化,新闻出版总署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引导传统出版行业积极利用新兴技术、有效融入数字化出版潮流的政策措施”。教育部对此也作出了积极回应,李卫红副部长在2010年4月指出:“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数字化出版对高校社科期刊建设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要求期刊业创新发展思路,积极利用新兴传播技术,开创全新的业态和发展模式。”所有这一切对名刊工程而言,都意味着正在改变的已不仅是环境,一些原来的“环境问题”也会成为今后名刊建设的实质性问题。
那么,名刊工程建设应有何新作为以及如何作为?这是摆在名刊工程入选学报(以下简称“名刊学报”)面前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而名刊学报的选择又必然影响到千余家社科学报未来的走向。本文意在通过对名刊工程建设成效、需要突破的瓶颈的分析,提供若干新的发展思路,以抛砖引玉。
一、六年建设回眸:名刊工程成效简析
2010年4月,李卫红在第三批名刊工程主编座谈会上的报告中对名刊工程建设成果进行了总结,指出:“名刊工程从建设之初开始,就肩负着光荣使命和艰巨的任务。时至今日,名刊工程建设已有六年。六年来,入选期刊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建设目标,立足本校实际,努力提高办刊质量、破解难题,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的确,六年来,名刊学报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全部的精力从事名刊建设,各刊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名刊工程已引起了学术界和学术期刊界广泛关注,名刊工程所取得的明显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
名刊建设的成效突出地表现在各刊所发表学术论文的影响力和质量有了整体的明显提升,这从一些期刊统计数据中也可以明确地反映出来。近年来,常被用于学术期刊评价的数据主要有:(1)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制作的期刊他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数据(CSSCI);(2)《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转量和文摘率数据;(3)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制作的《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和转载率数据。本文也将采用上述三项数据,通过对名刊学报与同为综合性的社科院(联)期刊进行比较,试图明确名刊学报在社科期刊界的实际影响力并尽可能兼及质量水平。之所以选择社科院(联)期刊作为比较对象,还因为在社科期刊总类之下,这些期刊是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专业期刊以外最为学界重视的期刊类别。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