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2-02 14:0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朱剑 点击次数:
4.“特”的本来意义与实现“特”的瓶颈之所在
比较高校学报现状与名刊工程目标“全”与“专”、“小”与“大”、“弱”与“强”都是相对立的概念,唯有“散”与“特”例外,针对“散”而立的“特”,与其说是目标,不如说是方法,名刊工程倡导以特色化作为治“散”之方,实有不得已之处。其实“散”与“全”恰似一枚铜板的两个面,互为因果,故针对‘‘散”的目标还在“专”,“特”只是“专”暂不可行时的替代品。
但是“特”作为名刊工程的目标之一仍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在笔者看来,期刊的“特色”,并非仅限于选题,在选题以外,期刊的编辑意识、整体策划、专栏设计、学科优势、研究方法、行文风格等诸多方面,都是可以体现特色的要素。特别是编辑意识更具决定作用,期刊的特色可以说是编辑特别是主编偏好或风格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特色就是个性,唯有个性才能展现一个期刊的生命力。特色的意义当在于此。但个性的张扬却无助于集体的合作,用特色化来改变高校学报“散”的现状,并非对症下药,效果自然有限;而特色对于权威期刊的构建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真正够得上权威公共平台之称的名刊,必有自己的特色,或者说自己的个性、风格和魅力,那是让学者(读者、作者)认识、认同、欣赏、爱戴、归属一个刊物的魔力之所在,没有特色,必陷平庸。因此,特色并非综合性期刊的专利;特色的形成并发挥作用,要害也不在形式,而在学术共同体对其个性和风格的认可和被吸引,众望所归,何愁不成“权威”?这样的“特”才是名刊工程当追求的目标。
因此,实现“特”的目标和对“散”的治理是两件事,各有其瓶颈所在。实现“特”的瓶颈,目前恰恰在于对“特”的认知错位和功能错用;而治“散”的瓶颈则在于拼盘格局和名校之间的门户之见。
(三)从‘‘小”到“大”的瓶颈:载体之惑与传播障碍
1.综合性学报之“小”的表现
所谓“小”,指的是“高校社会科学学报还存在着发行量偏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偏低的问题”,发行量小当然也就意味着学术影响小。近年来,包括名刊学报在内的高校学报发行量持续走低,不断下滑;不仅是高校学报,几乎所有的学术期刊的发行量都在下滑。许多来自官方和学术界对学术期刊的批评、指责也都喜欢拿发行量来说事。发行量已成为学术期刊人心中共同的痛。
2.“小”的原因分析
(1)纸本学报之‘‘小”的原因
其实,众人所言的发行量所指的仅仅是学术期刊纸本的发行量,以纸本发行量的多少来衡量期刊影响力的大小乃至学术质量的高下在过去也许有道理,但在今天却有失公平。因为,与纸本发行量下滑同时发生的是学术期刊传播渠道的根本性改变,数字化的网络传播已取代纸本期刊而成为学术期刊传播的主要渠道。据一些大型期刊数据库网站统计,库内优秀学术期刊年下载量均数以万计,点击量就更高了。原本纸本期刊的读者,现大多去读数据库了,纸本发行量的下滑也就成为这一改变的必然结果。就像不能将商道的改变说成是商品贸易的衰落一样,我们不能因纸本发行量的下滑就认定期刊的影响在下降,新的更便捷的传播渠道取代旧的传播渠道是历史的进步。如果以发行量来衡量期刊影响力的标准是合理的话,那么,在新旧渠道的交替过程中,只看重传统渠道而忽视新渠道就是片面的。
(2)期刊网中数字化学报之“小”的原因
期刊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忽视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传播的原因是值得深思的。这个原因就是,在学术期刊逐渐退出纸本市场的同时,却在数字化的过程中迷失在了网络的汪洋之中,使人视而不见。学术期刊主要通过商业性经营的大型期刊数据库网站进行网络传播,这些大型期刊数据库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成功地打入了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为研究人员查阅期刊的首选和习惯‘‘如果说期刊数据库将各入编期刊送上了互联网这一信息高速公路,那么,在这条高速公路上跑的期刊还是原来的自己吗?答案并不令人乐观”,至少对社科期刊特别是高校学报来说的确如此。近年来“几乎所有的社科期刊都正在使尽浑身解数,以从严重同构的泥潭中挣脱出来,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彰显自己的特色……然而,考察一下各期刊数据库中社科期刊的存在形式,不难发现如下特点:任何一家期刊,在这些库中都不再以独立的形式存在,封面、目录已与正文割裂而基本消失,剩下的就是一篇篇论文,而这些论文也已被拆散而分置于各个专题库中,以最常见的方式检索,如题名、作者名、关键词,所得到的是来自各种期刊的一篇篇论文。因此,这样的数据库对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已不仅仅是介质上的--纸本的还是电子的,而且,更是实质上的--期刊不见了,因期刊而存在的刊物特色、编辑思想、编排风格、专栏结构、各专栏间的呼应对话统统不见了。社科期刊这一独立存在的个体已迷失在网络的海洋之中”。体之不存,毛将焉附?期刊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只看到期刊纸本发行量的下滑而不见数字化传播的激增也就不足为怪了。
名刊学报也不例外,六年来,名刊工程建设的“路线图”大多都是围绕纸本期刊展开,基本未涉及数字化的期刊重建问题。数字化看似仅改变了编辑手段、信息载体和传播方式,但技术革新往往会伴随着观念的转变,要跟上数字化的时代步伐,实际上整个编辑观念和流程都要更新。做惯了纸本期刊,在名刊建设中,如果编辑观念不能及时更新,那么围绕纸本期刊下工夫而将数字化放在一边就成为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