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4-05 13:3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lunwenbuluo 点击次数: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增长减速、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发展阶段。在经济“新常态”商品市场环境下,流通产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以及先导性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总体具有产业发展增速下滑、业态结构性调整以及内外贸融合加速等特征。如何更好的趋利避害,迎接新经济时期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是当下我国国民经济以及流通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调整的关键。本文主要从我国宏观经济基本发展形势的层次,针对当下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宏观经济商贸流通农村市场发展形势新常态
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增长减速、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发展阶段。在经济“新常态”商品市场环境下,流通产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以及先导性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总体具有产业发展增速下滑、业态结构性调整以及内外贸融合加速等特征。如何更好的趋利避害,迎接新经济时期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是当下我国国民经济以及流通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调整的关键。本文主要从我国宏观经济基本发展形势的层次,针对当下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现状
(一)“新常态”经济发展环境下国内流通产业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从表1数据统计信息当中能够清晰看到,在当前新常态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在各方面、各领域的发展也更加趋向合理化,各产业部门之间也开始趋向融合,产业经济增长模式也更加优化,社会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总体来看,就是表现为新型流通业态发展迅猛的市场经济形势。在这种环境下,各行业企业为了占据与争夺市场竞争有利位置,在商业运营管理模式上逐步实施创新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网络购物产业的异军突起,包括像B2B、B2C、C2C在内的众多网络零售模式以及线上与线下融合的020网络商业交易模式迅速发展,在新经济时期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市场商业模式成为了主流消费形式。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根据我国互联网信息统计中心关于第三十五次数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前我国网络购物的总用户量规模已经突破了三亿五千万人,达到3.61亿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庞大的消费群体,各企业为了争夺有利位置,纷纷采用网络营销模式,这进一步加快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从而,引发更多的传统商业模式运营下的实体店开始逐步转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流通方式。在2015年上半年针对国内百强连锁企业进行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开展了网络零售运营业务。与此同时,在020电商模式运营下,各企业也在不断的创新变革,例如苏宁易购、京东商城等。
与新常态经济下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产业模式有所不同的是,国内实体零售业态逐步呈现为差异化发展趋势,这种模式的转变,也是为了更好应对当前电子商务流通模式的巨大冲击,同时也能较好的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下消费结构、消费需求多元化的基本需求。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现已开业的购物中心已经超过了四千家,其特征主要呈现为功能综合化、服务集成化,其所具备的市场优势就在于更加符合城镇化发展的基本需求。与此同时,实体零售业态也表现为另外一种形式,就是以小型化、便利化为主要特征的小型超市,集中在居民集聚区域。
(二)市场表现特征及未来发展估测
1.区域流通一体化。在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国流通产业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多呈现为空间分布式区域一体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第一,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较完整的东部沿海经济地带。在空间分布上,包括从我国最南端的北部湾一直到广东珠江三角洲经济带,再到东南海峡西岸、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以及以山东东部地区为主的黄河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再到环渤海经济圈以及东北辽宁新经济带等。第二,除了上述东部沿海经济带之外,在继西部大开发国家发展战略之后,在当前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下,对于中部地区的以商贸流通产业为先导性的经济开发战略也得到了实施、落实,例如以湖北武汉为中心的“1+8”城市经济圈,以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为中心的长株潭城市群,以及河南的中原经济带开发项目等。
现阶段这种区域流通一体化的产业空间战略布局,使各区域产业部门之间的流通能力以及整体流通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相比较于以往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商贸流通模式,在现阶段主要呈现为经济区与经济区之间的比较、竞争,例如长三角经济区域、珠三角经济区域、环渤海经济区域、中原经济区域等,在经济区域进行整体竞争力、规模化等指标考量的过程中,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市场能力的高低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在当前宏观经济复杂变化的时代环境下,各区域之间的竞争逐步演变成以流通产业为主的商业影响力竞争。
2.城乡流通一体化。早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就提出了五个“一体化”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实施项目以促进城乡流通一体化为核心。城乡流通一体化是伴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而逐步演变的,而城乡流通一体化又是整个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它基本改变了我国传统的以城市为核心的流通模式,从而将处在分割状态下的城乡经济开始融合在一起。在“十二五”发展规划时期,我国在城乡商贸流通领域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总体上并不乐观,在城乡二元经济格局下,所谓的城乡双向流通机制改革并不理想,尤其是在我国中部、西部地区。在现阶段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下,我国现存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主要还是以“流通-市场”为中心,主要表现为多功能、竞争力强的市场发展模式,由城市向农村扩展、由农村向城市延伸的过程,这也是今后我国现代商贸流通产业主流发展方向。
在当前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城乡现代流通将由“平面化”转变为“立体化”。传统城乡商贸流通及其市场运作模式主要是伴随着物的流动过程中其他流的分流或者合并而进行的,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现代一体化。在这种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下,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几乎都是孤立开来、相互分离的,所谓的区域融合通常也仅仅是在一定时点上的集结、流动。因此,在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形势影响下,未来流通体制可能也会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进而将会重新定义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各产业企业部门内部流程及其相应的社会化流程也会相继发生变化,例如独立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融合下的产业形态变化等。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对流通产业影响
所谓“流通产业”,其主要是指产成品制造商将商品经过批发商、零售商最后再达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个市场流通过程。通常情况下,其都是按照从生产地到消费地这样一个商品流转过程,其中主要涉及到的市场经济流通要素包含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而与之相对应的行业发展领域则是批发、零售、物流、餐饮、信息和金融等诸多行业。
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运行环境下,流通产业是作为一种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中介,其时刻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有产业部门与区域经济的运行,包括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率、经济增长的效益等多方面。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经济体系制度变革的过程中,流通产业的市场地位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先导机制,也就是说,流通产业负责将制造商所生产出来的制造品通过交换流通到消费者手中,在这个流通的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产业领域非常广泛,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当前的整体社会生产力。
(一)当前国民经济发展形势探讨分析
我国流通产业全面发展应该出现于美国金融危机之后,自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为了更好应对金融危机以及消除其相应产生的影响冲击,相继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在当时主要还是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主,通过一系列国民经济刺激政策的相继实施,截止到2009年10月份,国内各产业部门经济的调整与发展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社会经济稳固回升态势良好,在金融危机过后的前三个季度,国民GDP同比增长分别为6.1%、7.1%、7.7%。201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5.8786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十二五”发展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总体发展态势趋向合理,国家针对社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以及国民经济基本增长态势也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整体上看,主要表现为加快国内及周边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融合进程、强化双边贸易关系、拉动内需、促进城乡商贸双向流通现代化发展等。
(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1.重视生产忽视流通。受到传统商品经济思想的影响,在当前,很多人或者企业都普遍认为,发展工业就是发展经济,大力投资工业化发展就是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出现了重工业轻商贸轻流通的市场格局。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错误认知,主要是因为部分人认为商贸流通产业并不能直接创造出物质财富。这种市场经济发展观念的严重偏差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显现出一系列市场缺陷。例如,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升级得不到实现、社会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等。在这种情况下,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缺乏与商品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结构性服务机制,进而造成了销售困难、滞销积压等不良现象。
2.重视外贸忽视内贸。当前严重困扰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市场问题就是消费不足、内需不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企业归向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重视外贸而忽视内贸。很多行业企业以及政府部门普遍认为国内市场属于一种自发市场,不需要对其进行市场化管理,而是一味的加大出口力度,最后就造成了同样的产品或服务国内销售价格却远远高于国外销售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城乡居民不愿意消费、不想消费,而国家、企业则在“埋怨”国内居民不消费,进而将发展重点转向国际贸易,因此就造成了“恶性循环”的市场怪圈。
3.忽视流通指标。过多的忽视经济实体中的流通指标,进而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决策的科学性。商品经济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质量的一个评判标准,而商贸流通则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充分显示着区域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但是,我国各产业发展部门在国民经济发展形势统计、分析以及预测过程中,经常性的忽视对市场流通指标的跟踪、监测。
(三)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尤其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在商贸流通领域所受到的影响一直都没完全消除。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制定出台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直到2011年我国仍然继续保持着高增长速度,一跃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但是,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背后,并没有达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简单来说,就是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并不高,其基本增长点主要是靠单纯的拉动投资,而与之相对应的突出矛盾就是国内消费严重不足,更多的国民消费流向国外。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政府部门和企业将流通产业发展空间的拓展方向转向了农村。
当前农村市场是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消费市场,它对于扩大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促进国内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关键的意义与价值。对此,我国在最近几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例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相关的刺激农村市场消费的优惠政策。但是,通过上述一系列经济政策来刺激农村消费,对于我国农村市场区域流通产业的发展并不是长远之策,它并不能从根源上有效解决国内消费严重不足的问题。
之所以会造成上述问题,本文认为主要存在两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我国缺乏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虽然少数农村地区得到了发展,但对于全国范围内广大农村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处在较低的层次。农村居民收入得不到增长,就不愿意消费或者是不愿意主动消费。第二,我国缺乏现代化的农村流通体系,在这种局面下,农村居民表现为不能消费或者是不敢消费。
上述两个影响因素的分析,通俗来说就是农村地区流通业出现的“卖难”、“买难”现象。例如农产品的“卖难”,包括像菜、畜产品、水产品、粮油、茶叶、花卉等;“买难”现象主要是指城市市场区域所生产的工业用品。在这里,我国应当在遵循市场运行机制的前提下,有效构建现代化的农村流通体系,以此来拓展农村流通市场的影响力,让农产品多进城、让工业品多下乡,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进而有效解决农民“卖难”和“买难”的问题,而不应当是一味地通过政策调控去刺激农村消费,这样的刺激性政策对于一直处在城乡二元经济体系下的农村地区,将会是更加的不公平。
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国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建议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逐渐从统制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环境下,社会生产相对过剩,由此所造成的影响远远比市场产品短缺更富有挑战性,其所产生的市场后续危害程度将会更严重。因此,必须加大对现代流通产业体系的投入建设力度。
(一)转变观念,重新认识流通业在市场经济、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不仅是在我国,在全球市场范围内,商贸流通产业都是用来衡量一个地区、国家、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的有效标准机制。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经历了重重困难,从最开始的基础薄弱,到市场发育不全等问题,再到我国加入WTO之前商贸流通领域发展相对滞后等现象,无不影响、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格局的形成。进入到21世纪以来,尤其是在“十二五”发展规划时期,我国商贸流通产业逐步走向商品化、货币化、市场化,其中主要以商品批发、零售领域为主。在当前新常态经济环境下,我国社会经济在各方面各领域的发展逐渐趋向成熟,但是在“成熟”之前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只有转变发展观念,并以市场导向、实际发展需求为基准,重视商品流通产业在市场经济、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才能妥善解决当前突出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农村消费不足、商贸产销滞后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创新出真正适合我国流通产业、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新方向。
(二)强化行政管理机构的宏观调控职能,促进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
政府必须进一步强化行政管理机构的宏观调控职能,促进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在具体实施策略上:第一,加强对我国农村流通设施的建设。转变以往传统意识下重“生产”、轻“流通”的市场发展观念,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拓宽农村市场投资渠道,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或者引导城乡区域内社会资金投资到农村流通领域,而不是一味地去刺激农村消费增进城市工业品产值。其中,包括以物流产业为主的基础配套设施,以及城乡贸易中经济信息服务、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资料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等。第二,创新农村流通业态。在这一方面,当地政府需要积极引导以及鼓励农村市场中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企业之间的产销合作机制的搭建,在此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市场地位要对等,相关政府部门切忌功利化、形式化、官僚化、政绩化,一切都要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增长为基础,一定要明确的认识到,农村不再是城市发展的附庸品。
结论
本文基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对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在文章结构上分为了三个层面来进行研究论述。首先,简要概括了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现状,包括宏观经济形势,流通产业基本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等;其次,从多个角度系统化地辩证分析了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对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包括利与弊两个方面;最后,依据着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对我国今后流通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措施。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然进入到了“新常态”阶段,在这一时期,对于以商贸流通产业为主的各产业部门市场发展前景而言,有利的影响包括:其一,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形势向好,与在“十一五”发展期间相比较,经济形势相对比较平稳,在这种市场经济环境下,有利于流通业的发展和回升;其二,在这一经济时期,虽然我国出口贸易与之前比较,在国际贸易所占比重有所下滑,同期横向比较也有所减缓,但是总体进出口贸易形式趋于好转,简单而言就是进出口贸易产业结构愈发合理;其三,新经济形势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开始向第三服务产业部门去倾斜、转变,从而就为各市场区域内流通业的发展与经营创设了大氛围、大环境。
参考文献:
1.吴爱丽.基于城市商业圈布局的商贸流通业发展三维动态模型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5(22)
2.路红艳.经济“新常态”下流通业转型升级方向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7)
3.杨波.我国流通业的增长和变化——基于空间的视角[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26(3)
4.褚艺华.我国流通业增长的经济外部性及发展趋势[J].商业时代,2014(15)
5.李骏阳.我国农村消费品流通业创新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5(4)
6.何函翊.谈我国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化对经济绩效的动态影响[J].商业时代,2014(21)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