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5-03 09:1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lunwenbuluo 点击次数:
摘要:历史上,商业银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当前的互联网信息与未来的物联网时代的技术变革将彻底颠覆传统银行粗放型的服务模式。为了吸引年轻一代客户,我国银行业需要转变思维,在经营思路、客户定位、业务经营重心等方面快速转型,以在信息时代下实现自身的转型与创新。
关键词:信息;互联网;物联网;金融;商业银行
一、引言
商业银行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从历史上看,为适应生产力的提升及与之相关的交易方式的转变,商业银行经历了从货币兑换、接受存款、代客收付及划拨款项到发放贷款的转变。1694年,在英国王室支持下,由英国商人集资筹建的英格兰银行,成为了世界上首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也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正式确立。从其诞生至今这300多年来,商业银行经历了从专业型银行到全能型和混业经营银行的转变,也经历了来自包括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在内的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多元竞争。从总体上看,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日渐完成,未来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主要在于新兴的直接融资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以及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从历史经验上看,一国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往往伴随着重要的金融创新。目前,以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金融市场间的融合以及金融管制放松为主要内容的金融业新一轮的市场化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在我国中央人民银行于2014年4月29日正式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中,明确指出互联网金融有助于在小微层面上补充传统金融机构的覆盖范围,在降低我国金融交易成本的同时,有助于我国民间金融的正规化与法制化,进而有助于促进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金融行业的产品创新,其最终目的则在于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之间既是互补的关系,也是相互竞争的关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政策上的松绑,传统金融业的高壁垒将不复存在,互联网企业日益侵占传统金融行业的地盘已经是大势所趋。在信息时代下,新兴互联网企业通过将大数据、云计算、数据质押等互联网移动信息技术与金融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原来传统金融行业的运营模式,在满足客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提高金融效率的同时也对传统金融行业,特别是传统商业银行业,带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正如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评价机构和移动银行应用程序供货商Moven公司首席执行官及创办人布莱特金(BrettKing)所表明的,“目前,金融科技发展得如火如荼,科技正重新定义我们对金融服务业的想法”。最近成立的民营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首席战略官及董事会秘书陈峭曾表示:“科技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包括成本更低,透明度更高,客户体验更高效、便捷和规范”。事实上,早在在20世纪末,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Gates)就曾经预言,“传统商业银行将是要在21世纪灭绝的一群恐龙”。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被应用于金融领域,金融脱媒现象愈演愈烈且愈发多元化。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冲击将迫使统商业银行业进行大刀阔斧的商业模式转型。本文在简要阐述互联网技术及其未来进化形式——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飞速进步的信息技术在未来对传统商业银行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商业银行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转型的方向。
本文在第二部分从互联网金融出发,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及其对金融业的影响。在第三部分,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在业务层面上分析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务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第四部分是对前文的一个总结。
二、从互联网金融到物联网金融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一词最早由麻省理工学院的Ashton教授在1999年研究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辨识系统)时提出,指的是把物品与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与通讯,以实现物品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等智慧化过程。物联网在结构上可被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这三大主要设计层次。其中,最基础的是位于三层结构中的最底层的、由各类传感器、RFID标签、GPS和识读器等基本标识和传感器件所构成的感知层,感知层不仅是物联网收集数据的媒介,也是物联网区别于现有互联网的核心。
鉴于其在信息获取方式上的差异,物联网被公认为互联网进化的下一个进化阶段。相对于目前互联网重在信息的分享与获得,主要的信息的发布主体还是个人,在物联网时代,无处不在的智能传感器能够替代个人,在对客观实体环境的变化进行感知与辨识的基础上产生丰富的信息,并通过互联互通的物联网络将这些信息传递给目标用户。得力于云计算对大数据的良好支持,物联网得让虚拟经济的服务和控制融合在实体经济的每一个环节中,并在这一过程中催生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物联网金融。
物联网金融是指面向所有物联网的金融服务与创新,涉及到所有的各类物联网应用,不仅仅局限于金融物联网的应用。目前的互联网金融重在从线下到在线上的整合,互联网公司以其网络资源优势及信息数据优势,以相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较低的交易成本,通过网络渠道将分散的客户聚拢起来,在其网络平台给客户提供了相对丰富的产品选择。但即使如此,这种互联网金融平台仍是一个卖方市场,客户只能在平台提供的产品中选择能够相对更能满足其需求的产品。且这种产品与需求的匹配仍是相对静态的,平台上提供的金融产品并不能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基于传感器技术的飞速进步,物联网金融通过将人与物结合,对于用户习惯的收集与量化将有助于金融机构设计出适合使用者特性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并随着客户需求的转变而更新产品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这里的客户既包括个人客户,也包括企业客户。比如,寿险公司可通过基于传感技术的可穿戴设备时刻采集其客户的生命体征信息,并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推断个人的发病概率,主要目的则在于减少寿险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所导致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这不仅约了交易成本,也是的保险公司在某种意义上真正实现了专业化与精细化运营。
物联网金融一般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的一种进化形式。“未来的银行将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是人们经济生活中的一种行为,同时覆盖了银行业务。互联网金融让银行的融资从传统的关系型融资转变为交易性融资,我们希望能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做好风险控制,这也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我相信互联网金融的新高点是物联网金融,它将是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2015年5月30日,在“2015中国金融创新论坛”上,平安银行副行长赵继臣表示。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三期叠加”转型期,着眼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战略与经济转型,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强调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制造业和电子商务结合,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其中,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是核心内容之一,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面对宏观外部环境的这些大变化,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来说,“互联网+”不仅意味着信息技术上革新,更是一种经营理念和商业服务模式的深层变革。互联网金融与物联网金融之间虽然在技术手段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其本质均在于发掘客户内在需求。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虽然在面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时,传统商业银行在某些业务上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零售银行业务。但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点在于公司银行业务,事实上,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传统商业银行不管在技术上,资金支持上,还是在客户基础上均未处于明显劣势,强大金融实力是传统商业银行让客户保有信心的基石。但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抹平了地区间的隔阂,政府的监管往往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在新兴产业中,马太效应愈发显著。在未来,商业银行只有真正拥有了互联网思维,坚持用户至上,才能在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信息时代下银行业务模式创新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变革给大众的一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借助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直接金融模式在与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间接金融模式的竞争中大有重新崛起之势。比如,依托于金融创新,全球范围内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凭借其便利性与高收益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传统商业银行的活期储蓄存款而成为一般民众的主要富余资金投资渠道。由此可见,未来在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借助于从互联网金融向物联网金融的转型这一历史机遇,商业银行在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彻底颠覆传统银行粗放型的服务模式,向客户提供兼具实时性与个性化的咨询、产品和服务。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接近完成,可以预见地,当前占据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利润份额的公司业务未来不可避免地对利润的贡献将逐步下降。从国际同行间的横向比较看,零售业务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几年的主要增长点。根据波士顿咨询(BCG)公司全球银行业数据库显示,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已经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成熟市场中,零售银行在银行业收入占比往往高于40%,在德国和法国等个别市场,这一比率甚至接近60%,零售银行的发展被视为是银行业充分竞争、成熟发展的结果。另据BCG的统计,预计从2014年至2020年,我国零售银行业收入将保持11%左右的高速增长,至2020年将达到近3万5千亿元人民币,大致相当于2014年我国零售业银行收入的2倍,届时零售银行营业收入将占中国银行业整体收入的40%以上。零售银行业务将成为我国银行业未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目前,相较于企业银行,我国零售银行业受互联网金融的影响较更大。2013年6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推出了在线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在短短十个月内便已录得约900亿美元的存款额,成为通过非实体基金进行资产累积的最高记录。另据J.D.Power亚太公司“2013中国零售银行满意度调研”显示,已经有95%的受访客户知晓,61%的受访客户持有,84%的受访客户打算持有“余额宝”。此后,在“余额宝”的引领下,我国互联网金融呈现出了几何级的发展速度,目前已经形成了以BAT(百度、阿里和腾讯)和京东等为代表的跨界“混业”互联网金融模式。此外,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第三方资产管理以及众多游走于法律灰色地带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不断涌现,也极大地拓展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领域。
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本身也面临着能力有限、监管空白、风控机制薄弱等问题,因而在业务规模、产品与服务等方面相较于传统商业银行仍存一定差距。虽然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吸引了眼球,但是近年来我国银行业连续创纪录的净收益也表明,互联网金融事实上并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银行零售业务构成实质性威胁。当前,传统银行相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一大优势在于客户量上的优势,但是,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从长远看这一优势也将不复存在。当前,各大传统商业银行正在想尽办法争取年轻客户,特别是出生于世纪之交的“千禧世代”,他们将于2017年左右步入成年。“千禧世代”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远高于他们的父辈,商业银行需要以个性化的服务吸引这一新世代。对于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群体来说,包括储蓄、支付、转账、理财等在内的部分银行服务已不再为银行所专有,互联网公司以其更加人性化的产品体验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乃至物联网金融时代,电子银行的飞速发展将大大降低了在金融服务机构之间转换的交易成本。
目前,对于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千禧世代”来说,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以其更加人性化的产品体验在支付、转账、理财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商业银行的部分服务。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可以预见地,电子银行和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将大大降低了在金融服务机构之间转换的交易成本。如何增加对于年轻客户的粘性,是当前传统商业银行所需要急切面对的一大课题。
举例来说,为吸引年轻一代,特别是介于18到28岁的学生及年轻上班一族。2011年5月,拥有百年历史的新加坡华侨银行(OCBCBank)推出了一个全新子品牌“FrankbyOCBC”。“Frank”一词来自英文短语“坦率地讲”(FranklySpeaking),体现了新加坡华侨银行推出这一品牌想要表达的五大核心价值观,即“诚实、真诚、可信赖、聪明、时尚”。在此基础上,新加坡华侨银行为年轻客户量身定做了一整套的银行服务和产品以满足新时代年轻人的金融需求。与之相似地,为使品牌年轻化,国内的招商银行业也针对年轻一族设计了一卡通M+借贷卡和young信用卡。
但是,光有品牌建设还远远不够,吸引年轻一代的关键还在于提供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咨询公司埃森哲认为,如今的消费者已经进入了“客户3.0”时代,其主要特征在于信息资源丰富同时要求严苛、相信群体判断、偏好通过社交媒体沟通交流、有能力使用技术来满足个人需求等。为此,未来银行在零售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进一步了解自身客户,想方设法将数据转化为市场洞察,以求为客户提供最佳体验。
为了给客户提供专业化与定制化的服务,传统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物联网银行”(BankofThings)模式所创造的各种机遇,依托于自身所有的海量客户数据,并结合社交媒体及其他数据源,传统商业银行基于大数据、数据挖掘等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之上的数据分析将有助其深入了解每位客户,进而为他们提供更具针对性、个性化的产品和全面的个人财务分析,并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进行实时更新。更进一步地,商业银行还可以借助从大数据中提炼出的相关信息洞察并预测客户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为客户提供相应的定制化的建议、产品和解决方案,主要目的在于为客户做出最佳财务决策。凭借其无微不至的服务,银行的最终目的则在于为其客户提供贴心服务的基础上,同时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
四、结语
在传统银行业中,除了传统国有四大银行之外,还有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各个地区也有自己的城市商业银行与农业商业银行。在这些银行之间的相互竞争中,各自都能够获得一部分市场占有率。决定各个商业银行营收的主要因素在于物理空间上的隔阂与限制。但是,互联网上却不一样,现代化信息技术抹平了地域上的隔阂。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跨界,互联网金融也遵循互联网的产业特点,即马太效应,赢者通吃。
克莱舍基在《人人时代》一书中有这么一个观点:某些从业者,特别是在那些历史悠久行业中的从业人员,往往在思维上有这么一种偏向或定势,他们往往倾向于把将针对特定问题的临时解决方案当作是一种永久性的、一劳永逸的终极解决办法。这一观点尤为适合当今金融行业中的从业人员。在当前飞速变化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公司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时,对于商业银行这一已经存在了几百年的传统行业,应该勇于正视互联网金融对其外部生存环境所带来的巨大改变。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来说,互联网金融是一把双刃剑,从短期来看是一种挑战,但从长期来看无疑更加是一种机遇。因此,传统商业银行应当充分正视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在经营思路、客户定位、业务经营重心和网点管道等方面勇于转型并且突破创新,以积极应对来自互联网企业的冲击与挑战。
参考文献:
[1]吴晓求.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财贸经济,2015,(2).
[2]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3]袁博,李永刚,张逸龙.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2).
[4]郑志来.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路径——基于“互联网+”对零售业的影响视角[J].财经科学,2015,(5).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