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货币流通速度、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时间:2013-12-24 11:0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雷小果 点击次数:

  [摘要]文章通过与美国数据的对比,考察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趋势和周期特征,同时分析其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前的货币流通速度不但在趋势上,也在周期上处于相对低的位置,鉴于其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密切关系,对于潜在的通胀和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通货膨胀;经济增长
  [作者简介]雷小果,中国工商银行公司业务一部,北京,100140
  [中图分类号]F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13)06-0003-0003
  中国货币数量及其相关问题历来是备受争论的问题。这关系到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乃至经济增长政策的制定。为应对次贷危机,中国政府亦做出了相应的对策,这不可避免地对今后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在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标即为货币流通速度,只有对这一指标有相对准确和完整的了解,才可能做出相对妥善的货币政策,特别是通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阐述,货币流通速度是"同一单位的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充当流通的次数。是决定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要货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流通中货币数量的不足。但在确定货币流通速度时,应该是处于流通中不断运动的货币,不包括暂时停止或长期沉淀的部分。因此,现实中,无法确定有多少货币正处于流通过程中,有多少停滞不动。所以,对货币流通速度测定,主要根据不同层次货币与相应商品的流通,确定各层次货币的流通速度,如以商品零售额与现金余额的比值,测定这时期现金的流通速度;以国民生产总值与M1或M2的比值,测定M1或M2的流通速度。但无论得出的比值如何,与严格意义上的货币流通速度会有所差异。"这一定义是基于古典的货币数量方程式-费雪方程式(PY=MV)而形成的。尽管对于这一方程式有诸多争议,但是这一方程式所蕴含的基本关系是明确的,只要比较方式得当,仍然对于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颇有裨益。本文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比较我国与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旨在对我国的货币指标有相对准确的了解。第二部分分析货币流通速度和通胀及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分析对今后几年的通胀趋势和经济增长有所警示。第三部分是政策建议。本文所用数据如无特别说明,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和美国圣·路易斯联邦银行经济数据库(FRED)。
  一、货币流通速度比较
  这一部分主要比较美国和中国以M1/M2衡量的货币流通速度的趋势、绝对值以及周期性特征。
  图1显示了美国自1959年以来用M2和M1衡量的货币流通速度。从图中可以看出,M2衡量的货币流通速度基本保持不变,而M1衡量的货币流通速度有明显的趋势特征。80年代以前,货币流通速度一直处于增加阶段,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是经济长期增长,另一方面金融系统相对稳定,货币的创造过程相对稳定。而80年代以后由于金融管制放松,传统的货币创造渠道被拓宽,各种金融创新活动使得货币创造相对容易和反映经济周期的特征。此外,若以80年代开始计算,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相对稳定(M1),均值为7.76,标准方差为1.15(图2)。与此相对应,M2流通速度均值为1.87,标准方差为0.15.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表现出以下特征:(1)M1衡量的货币流通速度尽管有周期性波动,但是从长期看呈下降趋势,这与美国的持稳或见长的趋势不同。M2流通速度虽然数据不多,但是也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2)无论是M1还是M2衡量的货币流通速度,中国都偏低。中国的M2/M1流速均值为0.75/2.72,远远低于美国的相应指标。这反映了我国金融化程度较低。(3)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加速,而从2008年开始下降,这与美国的变化趋势一致,反映了全球化的趋势,以及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经济萧条时流通速度降低。
  为了考察货币流通速度的周期性特征,本文用H-P滤波剔除趋势性因素,季节性数据选择lambda=1600,年度数据选择lambda=400。图4表明,以M1衡量的货币流通速度波动明显加剧,在1980年以前波动很小。另外,两种衡量方法的周期性特征相似,相关度高达0.503,特别是经济周期低谷时两者的波动方向一致,比如20世纪80年代初、2000年初以及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阶段。
  由于中国的M2数据量小,我们以H-P滤波M1衡量货币流通速度,如图5所示。与美国在2009年周期性波动已经见底的情况不同,中国在2010年似乎货币流通速度仍呈下降趋势(由于受数据限制,未能明确地得出2010年至今的趋势变化,但是给定有关我国近两年急剧增加的M2和增速相对稳定的GDP,货币流通延续2010年下降的趋势似乎无疑)。
  二、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本节先利用美国数据分析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胀的关系,借以检验费雪方程式的有效性。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通胀的可预测性,以及数据的可信度。图6在图4的基础上加上了显示了美国自1959年以来的CPI数据。可以看出,CPI的波动、特别是短期的变化较大,而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相对缓慢。从数据很难看出两者明确的变动关系(相关度=0.031)。比如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货币流通速度加快的同时伴随通胀率上升。但是90年代中期通胀相对较高的时候货币流通速度反而处于阶段性的低点。因此,我们倾向于认同货币流通速度相对外生的观点。
  与美国货币流通速度不能解释通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与CPI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通胀的每次波动都伴随着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比如20世纪80年代初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通胀下降;90年代中期通胀的上升伴随着货币流通速度的上升;直至最近2008年经济危机之前和紧随其后的2009年,两者都保持一致的变化方向。但是2009年后,情况出现变化,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但是CPI早现转折,呈上升趋势。由飞雪方程式可知,当通胀上升、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而GDP增速却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必然是大量的货币发行。反过来讲,通胀和货币流通速度二者必有其一发生问题:要么潜在的烈性通胀尚未发生,要么是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居民持有货币意愿剧烈增加,逐渐接近流动性陷阱。无论哪种情况发生,都对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和结构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政策建议
  1.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相较美国偏低,除了与消费习惯等因素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金融发达程度有关。较低的货币流通速度表明单位货币实现产出的效率较低,经济体的活力十分低下。因此,一方面要加强金融系统改革,鼓励民营、私有银行的发展,在金融领域放开管制,加强金融对非国有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减少对经济中实体的管制,特别是减少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束缚,大力抵制国有企业的垄断,放开对资源、通信等领域的准入限制。
  2.最近一次的经济危机可能对我国存在潜在的危机。2009年以后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已经开始回升,说明各种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使得经济体正逐渐步入恢复。但是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却没有丝毫的回升,而是继续急骤下降。这一方面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可能使得经济进入流动性陷阱,重蹈日本的覆辙。另一方面,财政政策的弊端显现,经济在粗放和盲目的扩展之后活力下降,增长放缓,经济效率下降,后续增长乏力。
  3.潜在的通胀可能很高,对经济的未来增长危险加大。央行应该谨慎扩张信贷,特别是严管信贷投向,对经济的发展走向做更为审慎的判断。
  [参考文献]
  [1]丁安华,谢亚轩,赵文利.关于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三个事实[R].招商证券(香港)宏观报告,2010-04-26.
  [2]贾康.稳物价应关注"货币流通速度"[N].中国证券报,2011-12-02.
  [3]刘钥铭.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5).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