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旅游城市的建筑文化遗产与历史街区保护修缮策略研究

时间:2015-12-12 15:1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石坚韧 点击次数:

  摘要: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可缺少的两大自然及人文景观是西湖与大运河。运河杭州段沿线的传统街巷、建筑和景观在运河整体申遗和旅游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规划方案,其产业设施和功能区块随之置换,传统的居住生活方式亦随之改变。以运河申遗及旅游规划项目为研究平台,在建筑文化遗产与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基础上,综合对比拱宸桥西、小河直街两大历史街区,对文化遗产恢复、重构运河经济结构、提升建筑与景观品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目标在于研究典型历史街区的共性和差异,提出活化历史文化遗产的规划模式,并能对同类历史街区的文化和经济协调发展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旅游城市;建筑;文化遗产;历史街区

  运河历史文化经过千年不间断的发展,为众多城市留下了深厚的文脉。但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城市的建设改造提速,城市中传统的文化、民间风俗、生活模式等逐渐被现代化的元素所吞噬,很多城市不断出现“建设失控”和“文脉破坏”的现象。激烈的城市扩张运动、旅游项目改造活动等,往往缺乏科学的、合理的规划理念。对于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居民、尤其是那些历经数代的旧城区的原住民而言,发展、变革对其所产生的切肤之痛并不是这些宏观的、整体的问题,而是难以名状且渐行渐远的乡愁。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从一草一木到一分一秒都包含了他们对城市的记忆、情感和气息,也往往成为了许多外地游客进行休闲、放松感受异地风情的首选地。

  杭州不仅是一个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风景秀丽的旅游之都,力图打造“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在城市功能结构优化过程中应注重旅游、文化和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并将城市发展中的社会、经济问题,以及住民的情感留存、城市的历史韵味等列入专家、学者研究的范围。为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杭州政府于2008年启动京杭大运河申遗综保项目、杭州水上游项目开发等。

  本课题组结合具体工程实践,综合对比了运河沿岸的拱宸桥西、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情况,从中探究差异与相同,总结研究修缮保护策略,以期为将来的京杭大运河发展以及相似的历史街区改造如何平衡保留与革新提供借鉴。

  1、运河历史街区保护项目概况

  杭州作为浙江的省会城市、长三角地区第二大经济城市,其发展速度在国内位于领先行列,城市化发展水平也已进入中期加速阶段。在城市化发展的碰撞下、旅游经济的大规模冲击下,文化遗产不断变异、重组,趋向多元化、复杂化。经济发展使传统文化无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4]。拱宸桥西、小河直街历史街区是运河文化的一部分,城市更新、资源开发不合理使得街区的历史风貌、建筑形态、街道格局遭到严重的破坏。

  1.1拱宸桥西历史街区

  拱宸桥西历史街区位于杭州市拱墅区,拱宸桥西侧,东至京杭大运河西岸,北至杭州第一棉纺厂保留仓库,南达登云桥北侧,西至小河路。总用地面积为9.2hm2,规划面积约为9.7hm2(包括规划道路),重点保护区面积约为75813m2。该历史街区划分为“民居保护区”、“仓储文化创意园”、“杭一棉近代工业文化创意园”三个部分,以及整体区域外预留的风貌协调区。居民保护区部分建筑的拆迁和改建已完成,风貌协调区则主要延续清末民国时期建筑风貌,实现新建建筑与古建筑的自然过渡。

  1.2小河直街历史街区

  位于杭州市拱墅区的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东至小河东20m,主要进行7m道路规划,西至湖墅北路,北部沿河至登云路,南始于小河、余杭塘河北线、京杭运河交汇处。地处街区中部的长征桥路将其划分为东面的重点保护区和西面的风貌协调区。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13.3hm2,规划可建设用地面积为8.25hm2;其中重点保护区块约3.7hm2,可建设用地面积为2.95hm2;风貌协调区可建设用地面积为5.3hm2(图2)。风貌协调区块现已基本完成建筑改建。重点保护区块内主要为住宅区,分布了高密度的人口,同时老龄化问题致使街区缺乏活力。

  2、运河历史街区现状对比

  2.1历史背景对比

  拱宸桥是杭州京杭运河北上的第一站,兴建于崇祯四年(1631年)。清末,随工厂的建立和航运的兴盛而发展,商人、码头搬运工、工厂职工、平民百姓等社会各阶层的人混居在一起,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和阶级等级的划分,最终产生多样化的建筑风格。解放初期,运河西岸,从北到南分布着一系列大小不一的仓库,现如今已基本消失或被改为他用。随着货运码头废弃和纺织厂停产搬迁,往日繁荣景象已不复存在。

  小河直街地区兴盛于南宋,衰落于元、明,主要作为物资集散地,河、陆运输中转地、物资储备地。清中、晚期后开始发展为河埠码头、船工歇脚处,并迅速发展了周边服务于码头的餐饮、茶点、百货、中医等行业设施,至清末民国年间已初具规模。最繁荣时店铺林立,有当时全市最大、最集中的四个孵坊,以及众多著名的老店号,是最有价值的一段历史时期,至今仍也保留了大量的历史遗迹。抗日以后此地逐渐衰落,解放初建立航运公司,公私合营,产权变更,遗留建筑改为住宅或厂房,遂成现状。

  2.2空间形态与建筑特征对比

  从空间结构角度,拱宸桥西历史街区,按功能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块,分别为近代工业区、平民居住区和仓储运输区。不同的区域履行着不同的职责和功能,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空间结构,其居住区是以内桥弄、吉祥寺弄、如意里、同和里、通源里与小河路、桥西直街组成“五横两纵”的空间构架。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传统空间格局和空间尺度关系基本得以保持,外部运河、余杭塘河、小河三河交汇处的传统内河航运风貌保存较好,并留有河埠头、仓库和锚、浆、舵、各种船只等遗迹。

  从建筑角度,拱宸桥西历史街区由于功能和职责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建筑特征。以杭一棉工厂为主要代表的工业区,规模较大,建筑大都为民国时期,保存较好,多为一层的厂房和仓库,少量多层办公楼。以杭州土特产公司仓库为主要代表的仓储运输区,空间主要由完整的四幢仓库建筑,及街面、码头组成,建筑和空间保存完好。居住区有一定数量的沿街下店上宅、前店后宅集商业与居住混合的形式的建筑,其余大部分为民居。小河直街历史保护街区内部建筑以民居为主、商业建筑为辅,保留从民国初一直延续至1970年代以后的建筑风格。其第3期石坚韧:旅游城市的建筑文化遗产与历史街区保护修缮策略研究509中多为二层独立楼房,建筑结构较为简单,多为硬山造、穿斗梁架,原有立面已全被改动,随意搭建披房,保存情况较差。由于年代久远,两大历史街区的建筑基础设施都存在上下水管系统不完善、厨卫设施严重不足,以及院落内部的卫生、通风、采光不佳等问题。

  拱宸桥西与小河直街历史街区在空间形态与建筑形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比如街道与河埠头、码头组成外向性的空间格局,里弄与住宅组成内向性的空间格局等。而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拱宸桥西历史街区在行使居住、商业功能的同时,也发挥了生产、仓储的功能,形成工业区、仓储运输区域和居住区混杂的局面,构成了更加丰富的空间结构和建筑形式。

  3、城市经济发展对运河文脉的影响

  3.1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影响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