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旅游城市的建筑文化遗产与历史街区保护修缮策略研究(2)

时间:2015-12-12 15:1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石坚韧 点击次数:

  作为杭州城市文化、运河文化重要承载体的这两个历史街区,与城市化相碰撞时,势必会以某种新的形式重组而延续其自身的存在。在拱宸桥西历史街区,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运河漕运的衰落,其地块功能也逐渐发生置换。解放初期,沿运河西岸分布着大大小小数量众多的仓库,而如今只有杭州土特产公司仓库仍在使用,其它的已经消失或改为他用,原有的仓储、货用功能逐渐被遗弃。加之纺织工厂的停产搬迁,往昔的商业繁荣已不复存在。而小河直街,虽然在整治和修缮后逐渐恢复了其水乡历史街区的原始风貌,但一街之隔的居民生活小区,缺少中间过渡的现代多层建筑与街区内传统砖木结构的建筑难以协调。这种新旧之间的建筑风格和社会生活方式的矛盾影响了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

  3.2运河申遗与旅游经济的影响

  整合了京杭大运河与洛阳隋唐大运河,涉及沿岸33个城市的大运河申遗工作已进入紧张的筹备阶段。根据国际遗产保护理念,在强调保护文化遗产本体的同时,也要保护遗产的背景,从这个意义上,大运河与沿线自然环境和乡村城镇具有不可分离的关联性。因此,通过大运河申遗,可有效地督促运河沿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京杭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和物质形态载体的历史街区,在运河申遗和旅游经济的热潮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从申遗角度,需大力保护和恢复历史街区的原真风貌;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现代旅游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求,历史街区面临着功能上和形式上的改变。既做到保护原始风貌,延续文化遗产,又使街区能在社会、经济层面切实受益。从最基本的生活设施的改善,到环境质量的提高,再到更高层次生活质量的改善,这些问题都亟待妥善协调和处理。然而,运河申遗、旅游经济发展又是相辅相成的,做好运河申遗工作,能更好打响运河及历史街区的知名度,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旅游开发又为历史街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提高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再利用。

  京杭大运河杭州主城区核心段的保护目标是打造成集“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商住、交通”六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高品质旅游区,成为世界级旅游精品和国家5A级景区,并为运河申遗作好相关准备。作为运河杭州段独一无二的两个历史街区,拱宸桥西、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理应成为运河申遗和旅游开发的亮点和标志性突破口。结合现有的运河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线路,如已开通的运河水上巴士拱宸桥、小河直街等夜游精品线路,对历史街区内部的旅游产品及其配套设施的专项规划设计,加之合理的规划实施和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再利用,更能提升历史街区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

  4、经济增长与建筑遗产协调发展模式

  与传统的江南水乡历史街区相似,拱宸桥西、小河直街历史街区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在相同的历史进程中,街巷、建筑、景观、传统生活、历史文化的形成与保护方面都存在共同点,但具体功能、历史背景、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使不同历史街区又有产生属于自身的特点。

  4.1整合地域文化脉络

  4.1.1历史街区的原真性保护

  原真性保护原则始终贯穿历史街区改造的整个过程,尽量使用原有的、本地的材料进行保护和更新,以达到能保则保、修旧如旧、永续利用的目的。空间尺度的整体设计延续了其原有的低层、高密度的城市肌理,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原有历史风貌及空间布局形式。

  4.1.1.1街巷的保护和整治。基于实际生活的考虑,为方便居民之间的邻里交流、传统生活形态的保持,原有曲折的街巷空间形式应予以保留。同时按照原有的空间肌理,保存原有街、巷、弄的空间序列、脉络。传统的街道空间形式主要由地面、建筑物墙面和顶的特征决定,建筑的外壁和石板的地面组合组成了街巷的三维空间,连续的建筑外壁组合,构成了一定的距离和长度。因此,在整治过程中,去除一些破坏性的随意搭建的构件,保持或翻新建筑原有的临街外立面和铺装地面、大部分的坡屋顶设计,从而还原传统街巷的风貌。

  4.1.1.2建筑的保护和更新。拱宸桥西历史街区在整个区域的外围预留了一块风貌协调区,并进行了其他的功能区划分,小河直街历史街区分为重点保护区和风貌协调区两部分。重点区域的建筑整治过程以保护为主,杜绝大规模的拆建;风貌协调区主要为新建建筑与历史建筑之间设置的过渡地带,使历史与现代实现自然、和谐的过渡和衔接。历史街区的保护在修复、维持原貌的同时也要注重现代生活的需要,其内部的构造、基础设施应根据现代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基本需求进行适当的改造,但改善过程应坚持对遗产主体或重要内容不构成破坏的原则。对于已有建筑的恢复、改造过程应协调不同年代的建筑特征,避免建筑风格的混乱。保护区内的新建建筑,应以原有建筑为蓝本,使传统的建筑风格不被破坏。采用两坡屋顶和白墙、灰瓦、木贴面的材质,使外形特征与重点保护区内的民居保持统一,形成一致的亲切感、和谐的淡雅色彩。建筑高度不得超过2层,可将商业与居住功能结合,建造宅下店、前店后宅的排屋,体现街区的传统风貌。现代建筑手法的诠释、抽象简化的传统建筑符号的保留,以及色彩处理与形体多变产生的丰富的空间变化,都将留给游客深刻的文化感受和历史气息的回味。

  4.1.1.3景观的改造和修复。William等人的研究发现居民对水镇社区的视觉景观具有一定的归属感和认同度。建筑、街巷是历史街区文化的主要展现部分,而景观小品则是历史街区的细节展示。细节的完善和保持对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是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延续性发展的具体体现。因此,对于反映历史街区特性的微小细节,都要完整的保留。运河、小河沿岸原有的码头和埠头、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应统一整体地进行修复和改造。利用原有的材料、合理的技术手段修复破损的码头和河埠头;保留运河沿岸驳坎,修整条石;保留运河沿岸的植被景观,合理布置乔灌木;设计林荫休息空间,以及连续的立面景观。此外,可将沿河民居、码头和埠头同景观绿化带相结合,形成变化多样、功能丰富景观空间。

  4.1.2传统生活方式的适宜性延续

  居民与民居两者相互依存才是建筑价值、文化的最好体现。建筑最原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失去人的气息,建筑就缺少了承载体和生机,难以发挥、体现其真实的价值。完善的、原始的历史街区保护不应只注重实体的物质遗产,同时也要注重其内在的精神文化、传统风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街区的原居民、原文化、原风俗,在历史遗产及环境承载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应适当保留或回迁合理人数的居民量,对传统的文化和习俗进行真实、形象的展示。小河直街历史街区已基本改造完毕,调查显示50%以上住户希望回迁原地居住,为充分尊重居民故土情结和历史街区原住民保护原则,现已推出许多回迁的优惠政策。拱宸桥西历史街区在改造结束后,政府也将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居民回迁,推动历史街区的原生态保护和发展。

  4.1.3旅游经济与文化遗产的协调发展

  拱宸桥西历史街区周围拥有一定的旅游休闲资源,比如LOFT创意中心、桥东运河广场及博物馆等,环境清幽、雅致。结合这一实际情况,该历史街区的旅游规划设计时可充分利用拱宸桥的历史价值,在修复、改造古建筑遗迹的同时,适当地融入现代的住宿、餐饮设施,既可以与LOFT工作室、迎驾台(兼古戏台)、工业遗产等特色景观相结合,又为旅游资源的发挥利用提供了承载体。历史街区涵盖了从传统里弄空间到特色民居、文保建筑、公共展示空间等景象,拥有水陆相生的旅游路线。两大历史街区都可充分利用京杭大运河的水体,进行生态景观、人文景观相结合的规划设计,既提升了生态、人文环境,也有效地开发了旅游资源。

  运河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自身的航运功能,以及促进南北地区文化交流的纽带功能,而是由其延伸产生的市井文化、生活文化、民俗文化等更深层次的内在意义。小河直街在改造过程中以反映清末、明初城市建筑特色、平民居住生活文化为基本原则,实现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再现,遵循延续性规划设计。并基本改造完成后,采取居民回迁的措施,进行整体的布局安排,生动、真实地反映传统、务实、真切的市井生活文化。在后期的发展中,可以将文化与旅游经济开发相结合,把传统的市井文化活动、民间演艺,甚至是普通老年人的聚会交谈、麻将棋牌、戏曲票友、书画篆刻等活动融入历史街区中,利用文化内涵吸引游客,促进旅游资源的发展。

  4.2演绎城市功能与空间类型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