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4 15:5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韩玉,龙攀,陈源泉, 点击次数:
生命周期评价是一个评价与产品、工艺或行动相关的环境负荷的客观过程,通过分析量化评价对象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评价这些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的影响,并评估和实施影响环境改善的机会。该方法侧重分析产品或行动对环境的影响,不适应于对大范围复杂系统的评价。能值分析是把生态经济体系内的不同要素转换为太阳能值,把生态系统或生态经济系统中不同类别难以比较的能量统一起来,定量分析各类资源投入产出的利用状况,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分析中作为能量载体的不同物质的不可加和性,但同时也存在能值转换率等问题。物质流分析同样为投入产出分析,其基本原理是物质平衡理论,通过量化某一物质或某一类物质流入、流出特定系统和在该系统内部的流动和贮储存状况,从而建立该系统内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定量关系。
4、总结与展望
纵观我国目前循环农业评价的研究进展来看,总体归纳起来主要有:
(1)目前对循环农业的评价研究量大、面广,从国家级、省级评价直至市县级甚至村级评价都存在相关文献,几乎遍布全国各省份。但就其内容而同言,宏观层面的评价主要分析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发展程度、发展指数或农业循环经济的有效性,对循环农业技术体系、智力性资源消耗、污染治理能力、节约指数以及循环能力的评价鲜有报道。
(2)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已有文献从社会与经济发展、资源减量化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安全等方面入手形成了比较完整具体的指标体系,对进行农业系统评价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此类评价所形成的指标体系大都相似,少有根据地方特点与行业特点进行选择,选择指标受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大,且少有考虑土地资源与人力资源等消耗指标,因此不够全面。
(3)多数研究对循环农业的内涵认识不清楚,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把农业循环系统简单地当成“资源.废物.资源”闭环农业生产系统,将循环经济的评价理论套用在农业循环经济评价中,缺乏对循环农业本质的理解。实际上循环农业是以产品产出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所涉领域包括经济、社会、自然环境,所涉及的行业包括工业、农业、商业的开放式农业系统。
总之,循环农业评价的核心应该是不同区域、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循环农业模式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减少资源的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以及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需要进一步针对评价的对象,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共性与特性问题;需要根据评价的尺度,国家、区域层面和园区、企业层面的评价重点应该有所区别;对于微观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技术层面,其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也应该区别于宏观层面的评价。总体来看,对于宏观方面的评价相对比较成熟,对于微观评价的研究严重不足,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构建有针对性的适合于不同层面的循环农业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高旺盛,贾敬敦.中国循环农业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高旺盛,陈源泉,梁龙.论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体系[J].农业现代化研究,
[3]高旺盛,陈源泉,董文.发展循环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4]尹昌斌,周颖.循环农业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展望[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5]尹昌斌,唐华俊,周颖.循环农业内涵、发展途径与政策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6]尹昌斌,周颖,刘利花.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7]赵金龙,何玲,王军.谈循环农业的模式及其评价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
[8]马其芳,黄贤金,彭补拙,等.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其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
[9]孙建卫,黄贤金,马其芳.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以南京市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0]贾士靖,刘银仓,王慧军.基于指标体系的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11]吴开亚.巢湖流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2]冯华,宋振湖.山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3]卢远,王娟,陆赛.区域农业循环经济能值评价的实证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14]陈玉成,杨志敏,陈庆华,等.重庆市循环农业的区域测度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15]李佳,张元标.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广东省农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
[16]张伟强.基于DEA的广东农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