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基于农业干旱参考指数的西南地区玉米干旱时空变化分析(2)

时间:2015-12-09 10:0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刘宗元,张建平,罗红 点击次数:

  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当土壤中的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时,水分从根部区域进行排水,即可利用的水分含量大于阈值时,水分被排出。排水量的计算公式为:

  11m1()0amaamZD.............≤式中:D为排水量,mm;β为排水系数,取值为0.55;θm为土壤持水量,随土壤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根据研究区域的土壤类型进行取值,mm3/mm3;θa1为排水之前土壤中的含水量mm3/mm3。

  1.4干旱频率的计算

  干旱频率(F)表示干旱发生频繁程度,即干旱发生年数与总资料年之比。逐年统计各站点玉米全生育期内玉米作物干旱的级别和次数,得到各站点作物不同干旱等级的发生频率。FH100%N式中:H为1960-2010年各站相应干旱等级的总次数,N为总年数。

  2、结果与分析

  2.1农业干旱参考指数(ARID)结果验证

  2.1.1农业干旱参考指数(ARID)与实测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分析

  分别选取各分区内1~3个代表站点,将玉米苗期ARID值与实测土壤相对湿度数据(0~40cm)作相关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大多在0.5左右,并且都达到0.01显著性水平(表3)。这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ARID指数模型在西南玉米区干旱应用中的可靠性。

  2.1.2农业干旱参考指数(ARID)模型在典型干旱年份中的验证

  以2010年发生于西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和重庆等五省市的世纪大旱为典型干旱年份,计算了2010年4-5月云南省干旱分布情况。

  可以看出,除云南的5个边缘区域外,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且以中部偏北偏东最为严重,这与严建武[27]等人关于植被指数对旱灾的响应研究结果情况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ARID模型的合理性。

  2.2近50a玉米全生育期内农业干旱参考指数

  (ARID)与降雨量、蒸散量的变化关系,在玉米生长季内,整个西南地区降雨量偏少,平均在3.44~5.12mm之间;作物蒸散量在1.43~3.63mm之间;ARID值大多在0.4左右,在轻旱或轻旱到中旱之间波动。受20世纪80年代受旱基于农业干旱参考指数的西南地区玉米干旱时空变化分析109程度最低,21世纪初干旱易发,受旱程度也最高。

  2.3玉米各发育阶段的农业干旱参考指数(ARID)变化特征

  分别选取各分区内2~3个代表站点(Ⅰ区:重庆、奉节;Ⅱ区:宜宾、叙永;Ⅲ区:巴中、兴仁和三穗;Ⅳ区:广元、雅安和华坪;Ⅴ区:邵通、元谋和泸西;Ⅵ区:保山、思茅和广南),计算了1961-2010年(共50a)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整个发育阶段的ARID值,Ⅰ区内ARID值在0.26~0.47之间波动,处于轻旱状态,在玉米整个生长季内呈缓慢下降趋势,玉米抽雄至灌浆期(6月上中旬)ARID值略呈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不是很大。Ⅱ区内ARID波动幅度较大,玉米播种至出苗期(3月份)基本维持在0.3左右,期间(出苗期)出现一个最低值,ARID值仅为0.1;此后开始干旱有所增强,但基本维持在轻旱以下。Ⅲ区ARID值波动较大,处于轻旱略偏重程度,玉米出苗至拔节期(4月上旬到6月上旬)呈明显下降趋势;拔节至灌浆期(6月中旬到8月上旬)ARID值达到整个生育阶段最低,波动范围在中旱到轻旱程度;灌浆至成熟期(8月中旬到8月下旬)ARID值显著上升,

  又回升到苗期轻旱程度。Ⅳ区ARID值呈V字形走势,玉米出苗至抽雄期(5月上旬到7月下旬)为下降趋势,从中旱等级降为轻旱;抽雄至成熟期(8月上旬到9月下旬)呈缓慢上升趋势,玉米成熟期ARID值达到最大0.51,从轻旱程度回升为中旱,此期旱情有所加重。Ⅴ区的ARID值在6个分区内为最高,其值从3月下旬的0.73缓慢下降到6月下旬的0.48,7月上旬至9月下旬ARID在0.5上下波动,可以看出,这一分区旱情最为严重,基本在中旱或重旱程度波动。Ⅵ区ARID值变化幅度也较大,从陡坡缓慢下降变为局部波动:玉米出苗至抽雄期(5月上旬到8月中旬)ARID值呈急剧下降趋势,从0.61降至为0.14,受旱程度从中旱变为轻旱;抽雄至成熟期(8月下旬至10月中旬)ARID值均比较低,处于轻旱等级。

  可见,西南地区各分区玉米生长季内ARID值基本维持在0.1~0.7范围内,区域差异较大。总体上来看干旱程度大多处于轻旱等级,个别区域可达到中旱或重旱等级。

  2.4玉米生育期内干旱频率年代际空间分布特征由图5可知,不同年代之间干旱发生频率差异较大。从空间分布趋势来看,干旱易发区主要集中在Ⅴ区和Ⅵ区,干旱频率在50%~60%,为1~2年一遇;四川盆地以东及贵州大部地区为干旱低发区,干旱频率基本维持在20%以下。从年代际变化趋势来看,随着年代的增加,干旱频率和发生范围有增强增大的趋势。20世纪60年代,干旱频率在50%~60%之间的高发区只在会理、会泽、昆明等地零星分布,此后高发区范围不断扩大和加重,到2000年后,高发区干旱出现频率达70%左右。

  Ⅴ区为干旱高发区,干旱出现频率在25%~65%之间,为2-4年一遇,该分区玉米生长季内降水少,蒸散量大,且气候干燥,因此极易出现干旱。Ⅵ区干旱频率自东北向西南呈逐步减少趋势,干旱频率多在9%~35%之间,该分区山地为迎风坡面且南部为热带雨林地区,降雨量较充沛,且蒸散量小,因此干旱发生频率有所降低,为4-10年一遇。Ⅲ区大部和Ⅰ区、Ⅱ区干旱发生频率均在18%以下。可见,在玉米全生育期内干旱高发区位于云南中北部、东北部以及四川南部;次高区为川东北的广元地区、川西南山地以及滇西北、滇南部的元江地区;少发区位于重庆大部、贵州北部等地。

  2.6玉米各生长发育阶段干旱分布特征

  2.6.1出苗至拔节期干旱分布特征

  玉米在出苗至拔节期轻旱频率分布特点为:频率低于8%的地区主要分布在Ⅰ区中部梁平和涪陵地区,Ⅱ区的彭水,Ⅲ区的酉阳等地;频率在8%~32%的地区主要分布在Ⅰ区、Ⅱ区、Ⅲ区的大部地区以及Ⅵ区的西南部山地及热带雨林地区;频率在50%以上的地区分布在Ⅵ区北部的广元、绵阳、维西,Ⅴ区的邵通、会泽、泸西,Ⅵ区的蒙自、元江河谷地带(图7a)。中旱频率分布特点为:高发区主要集中在Ⅴ区,Ⅳ区北部和西部以及Ⅵ区的元江、蒙自等地,频率在24%以上,其中Ⅴ区中部发生频率最高,在32%~40%之间,其余地区均在16%以下(图7b)。重旱频率分布与中旱第2期刘宗元等:基于农业干旱参考指数的西南地区玉米干旱时空变化分析111图6西南地区近50a玉米全生育期内干旱频率分布频率分布基本一致,高发区集中在Ⅴ区,高达40%,Ⅰ区、Ⅱ区、Ⅲ区和Ⅵ区的西南部干旱频率最低,均在8%以下(图7c)。可见,玉米在出苗到拔节期,干旱出现主要以轻旱为主,无论是轻旱、中旱和重旱都是以Ⅴ区为高发区,发生频率为2-3年一遇,四川盆地以西为干旱低发区,发生频率为5年及其以上一遇。

  2.6.2拔节至抽雄期干旱频率空间分布

  玉米在拔节至抽雄期轻旱频率分布特点为:Ⅴ区的元谋为干旱高发区,频率高达45%;次高区位于Ⅴ区的元谋、昆明,Ⅵ区的元江河谷地带,Ⅳ区西部的德钦、迪庆地区以及Ⅲ区的巴中地区,频率多在16%~24%之间,其余地区均在8%以下(图8a)。中旱频率分布特点为:大部地区频率均在8%以下,Ⅴ区的元谋频率在30%左右,Ⅲ区的遂宁以及Ⅳ区的维西在8%~16%之间(图8b)。重旱频率分布特点为:Ⅴ区的元谋为10%,其余地区都不超过3%。可见,玉米在拔节至抽雄期,中旱和重旱为偶发,轻旱频率出现高,且主要发生在Ⅴ区的元谋地区,与出苗到拔节期相比,轻旱发生频率减弱,发生范围也明显缩小。

  2.6.3抽雄至灌浆期干旱频率空间分布

  玉米在抽雄至灌浆期轻旱频率分布特点为:Ⅴ区的元谋和Ⅵ区的元江河谷地带为高发区,频率在30%左右,其次是Ⅲ区北部的遂宁和东南部的凯里、三穗等地,频率在9%~16%之间,其余地区均低于9%。中旱频率分布特点为:Ⅴ区的元谋和Ⅵ区的元江地区、Ⅲ区的三穗等地,发生频率在14%左右,其余大部分地区频率不超过6%。重旱频率分布特点为:全区均比较低,不超过10%,其中Ⅵ区的元江和Ⅲ区的三穗频率在3%~9%之间,其余地区基本不出现。可见,玉米抽雄至灌浆期,中旱和重旱也很少发生,轻旱只在元谋、元江、遂宁、凯里、三穗等地出现,基本为3-5年一遇,与前两个发育期相比,这一阶段干旱等级变轻,范围缩小,但干旱开始向西南地区的东部转移。

  2.6.4灌浆至成熟期干旱频率空间分布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