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09 10:0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刘宗元,张建平,罗红 点击次数:
玉米在灌浆至成熟期轻旱频率分布特点为:高发区位于Ⅴ区的元谋和Ⅵ区的元江,频率在20%左右,次高区位于Ⅲ区东南部的凯里、三穗、榕江地区以及Ⅱ区的遵义地区,频率在12%左右;其余地区频率低于6%。中旱频率分布特点为:Ⅵ区的元江河谷地带为干旱高发区,高达29%;Ⅴ区的元谋,Ⅲ区东南部的凯里、三穗、榕江地区以及北部的巴中等地为次高区,频率为12%;其余地区频率低于6%。重旱几乎不发生,全区均低于6%。可以看出,玉米在灌浆至成熟期重旱几乎不出现,与抽雄至灌浆期相比,中旱频率强度和范围都有所增加,且东部旱情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综合各发育期干旱频率分布特征,受旱频率最高的时段为出苗至拔节期,受旱频率最低的为抽雄至灌浆期。出苗至拔节期为玉米根系生长重要阶段,此阶段受旱会影响玉米根系吸水能力,使玉米抗旱能力不足,生长发育受限,进而影响玉米产量。
因此,西南地区玉米在此阶段要合理安排相应的补水措施,及时灌溉。
3、结论
通过分析西南地区近50a来玉米生育期内干旱频率时空分布特点,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从ARID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来看:近50a来,80年代受旱程度最低,21世纪初受旱程度最第2期刘宗元等:基于农业干旱参考指数的西南地区玉米干旱时空变化分析113高,且为干旱高发期。
2)从玉米生长季内ARID变化特征来看:各分区ARID差异较大,但波动范围基本在轻旱或中旱程度,个别区域可达重度干旱等级。
3)从玉米全生育期内干旱频率空间分布特征来看:近50a来西南地区玉米干旱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高发区位于云南中北部、东北部以及四川南部;次高区为川东北的广元地区、川西南山地以及滇西北、滇南部的元江地区;少发区位于重庆大部、贵州北部等地。
4)从玉米不同发育阶段来看:阶段性干旱明显,受旱频率最高的时段为出苗至拔节期,受旱频率最低的为抽雄至灌浆期,且随着发育进程,干旱有向东部转移的趋势。虽然目前用于农业干旱监测的干旱指数较多,但由于影响干旱的气象因子、土壤因子以及大气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因此,选择合理的、适合区域干旱监测的指数是分析区域干旱时空变化的基础。本文选用Woli等提出的ARID干旱指数,虽能很好地反应玉米生长季干旱时空变化特征,但ARID是一种较新的干旱指数,计算时所需参数多,以后还应多收集相关资料,有待于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检验。
[参考文献]
[1]贺晋云,张明军,王鹏,等.近50年西南地区极端干旱气候变化特征[J].地理学报,
[2]尹晗,李耀辉.中国西南干旱研究最新进展综述[J].干旱气象,
[3]李高科,潘光堂.西南玉米区种质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
[4]许玲燕,王慧敏,段琪彩,等.基于SPEI的云南省夏玉米生长季干旱时空特征分析[J].资源科学,
[5]张玉芳,王明田,刘娟,等.基于水分盈亏指数的四川省玉米生育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6]王明田,王翔,黄晚华,等.基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西南地区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
[7]徐新创,葛全胜,郑景云,等.区域农业干旱风险评估研究——以中国西南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
[8]黄晚华,杨晓光,曲辉辉,等.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春玉米季节性干旱时空特征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
[9]杨绍锷,闫娜娜,吴炳方.农业干旱遥感监测研究进展[J].遥感信息,
[10]潘光堂,杨克诚.中国西南地区玉米育种面临的挑战及相应对策探讨[J].作物学报,
[11]李少昆,张旺峰,魏邦军,等.不同密度玉米根系在大田土壤中的分布、重量的调节及与地上部分的关系[J].玉米科学,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