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15 10:2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张炜 点击次数: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处理措施。方法: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麻醉处理措施。结果:本组60例患者手术过程中麻醉效果良好,手术治疗后可以迅速恢复清醒。手术前40例患者呼吸正常、意识良好,术后能够迅速清醒。术后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肺部感染3例,植物人2例。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麻醉处理必须结合患者病情选择正确的麻醉方式,有效控制麻醉药物的应用剂量,降低颅内压增高,进而确保开颅手术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麻醉处理;分析
现阶段,患有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例数逐渐增多,其死亡率也随之升高。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通常合并腹部创伤、颅骨骨折、脑肿胀、头皮开裂等疾病,并且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昏迷,或是发生休克。对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主要是采取急诊手术,但是手术过程中麻醉处理相对比较多,若想提高临床总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就必须对麻醉处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现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接受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针对其麻醉处理措施进行深入探究,具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9~68岁,平均(46.17±5.34)岁。颅脑损伤原因:高处坠落19例,交通事故致伤40例,其他致伤1例。其中,硬膜下充血21例,颅内出血1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10例,原发性损伤19例。
方法:手术前对全部患者给予阿托品,剂量0.5mg,进行肌内注射。进入手术后,确保息者气道顺畅,把患者口、鼻、咽部内的血性液体、呕吐物彻底清除,开放其静脉,注意对患者的临床观察,主要是尿量、氧饱和度、血压、心电图,对于病情非常严重的患者,还应该对患者中心静脉压、有创测压勤于监测。在必要情况下,可给予患者滴注甘露醇,进而有效改善患者脑水肿状况。也可应用地塞米松,剂量10~15mg,以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小脑水肿的肿胀程度。手术过程中,应用羟乙基淀粉、林格氏液,二者比例2:1。根据患者病情状况确定手术治疗中患者是否需要补充血液。本组纳入60例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全麻,应用异丙酚,剂量2.0mg/kg;咪达唑仑,剂量0.03~0.05mg/kg;维库溴铵,剂量0.1mg/kg;芬太尼,剂量3.0~5.0mg/kg,迅速诱导插管。严格控制患者的呼吸,应用呼吸机把患者呼吸调控在10~14次~min,潮气量维持7.0~9.0mL/kg,利用通气调节把动脉血的二氧化碳分压调控在25~30mmHg范围。因为插管、拔管过程中会对部分患者产生刺激,因此一定要在这个阶段追加深麻醉,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结合手术时间、患者的反应适当追加维库溴铵、异氟醚,在静滴过程中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异丙酚。因为患者个体差异不同,麻醉药物的剂量也有所不同,对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动态观察,应将输液速度调整到最佳。对于颅脑损伤程度严重的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由于颅压增高一般会产生急性脑膨出,需把颅脑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左右。
结果
本组60例患者在手术治疗中的麻醉效果良好,手术治疗后可以最快恢复清醒状态,手术前40例患者呼吸正常、意识良好,术后能够迅速清醒。把气管拔除掉以后,患者可以保持安静状态,同时对临床医生提出的简单问题可以合理地解答、理解,未发生呕吐、恶心等临床症状。通过长时间观察,没有病例产生麻醉后不良反应。对于术前20例意识不清楚、病情严重的患者,尽管手术后意识障碍得到了缓解,但需保留气管。在整个手术麻醉过程中,没有患者死亡,但是在后期由于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而死亡者9例,主要原因在于4例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患者肺部感染,2例患者植物人。其余51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总有效率85.0%。术中5例患者发生躁动,及时给予瑞芬太尼、异丙酚后逐渐恢复稳定。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