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04 15:0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杨徳云 点击次数: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老年慢性病档案的建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社区内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对高血压患者建立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并给予执行;对照组100例,执行一般的社区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的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建立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并给予执行,可以很好地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稳定,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档案,老年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9(c)-0134-02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是脑血管病、心脏病及肾脏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一亿多人,其中老年高血压患病率达22.4%~71.0%,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1]。有研究资料指出治疗高血压的最有效措施是"以社区健康促进并以控制危险因素为基础的综合防治"[2]。由此可见,全科医师在高血压防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探讨一种有效的模式来防治高血压成为一个新的课题。为了调查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的建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笔者对本社区内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建立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并给予执行,取得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例患者均为2011年2月~2012年2月本辖区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74例,女26例;年龄57~72岁,平均(62.3±5.1)岁;平均病程(46.4±10.4)个月;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例,大专19例,中专及以下学历7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71例,女29例;年龄58~73岁,平均(63.1±5.4)岁;平均病程(48.1±11.2)个月;其中,本科以上学历6例,大专14例,中专及以下学历80例。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对高血压患者建立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并给予执行;对照组执行一般的社区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内容的具体内容如下。
1.2.1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年龄,联系电话、老年情况、宗教情况、慢病情况、病程等。
1.2.2血压的监测要求老年高血压患者每天监测血压1次,至少隔天1次,将血压数值记录进档案,制成一个连续的动态图。
1.2.3随访记录每月随访1次,对老患者进行个体化指导,将随访的结果记录进档案。
1.2.4体检记录定期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将所有体检结果记录进档案。
1.2.5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与干预工作包括开展电化教育,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举办宣传栏、高血压宣传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等。
1.2.6高血压高危人群登记和管理对于高血压严重患者,或者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进行高危人群登记,作为一个特别关注的档案。
1.2.7高血压社区/医院双向转诊制度对于高血压患者必须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这对患者、社区和医院均有利,严重时转诊至医院,稳定时转入社区,可以节省医疗资源及减轻患者的负担。
1.2.8逐步推行"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以患者自我管理为中心。制定"高血压病自我管理手册"让患者进行自我学习,然后定期开展研讨会,解答患者的疑问,教会患者怎么样进行自我管理。
1.3一般的社区干预内容
包括开展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科学生活方式指导、规范化用药、实验室指标全方位的监测。
1.4疗效评价
按卫生部制订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定。显效:舒张压下降≥20mmHg或≥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有效:舒张压下降10~19mmHg或下降≤1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收缩压下降≥30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