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4-09 10:4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王惠霞 韩世妮 点击次数:
[摘要]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常被用于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内的血瘀证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随着此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合理应用情况日趋严重,不良反应亦随之增加。本文对近年来采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概述其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for 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resolving is often used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lood stasis syndrome including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d its related diseases.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this kind of drug,the unreasonable applic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is also increased.In this paper,the recent liter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jection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were reviewed,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the mechanism was outlined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reasonable application.
[Key words] 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resolving;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Deep venous thrombosis;Research progress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由液态转化为固态,正常流动受阻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常可导致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的发生[1]。临床应基于中医药活血化瘀理论,广泛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防治DVT。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中药注射剂,主要用于防治包括DVT在内的血瘀证及其相关疾病,其临床常用品种包括丹参类制剂、含三七总皂苷制剂、灯盏花类制剂、银杏叶提取物制剂、疏血通注射液等。随着此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合理应用情况日趋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亦随之增加。本文对近年来采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旨在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1 丹参类制剂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味苦,性微寒,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凉血止痛[2],其活血化瘀活性成分主要为丹参素、迷迭香酸、丹参酮等化合物[3],临床常用丹参注射剂包括丹参注射液、注射用丹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等。丹参的主要成分丹参素可抑制白细胞黏附,且对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无明显抑制,故丹参类制剂具有抗血栓形成之效[4]。此类制剂具有抗血栓和降低D-二聚体(DD)作用,可改善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这可能是预防关节置换术后DVT的作用机制之一[5]。研究显示,丹参制剂单药应用可有效防治外科术后DVT的形成,其观察指标主要为多普勒超声结果或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等血液流变学指标[6-10]。海赛尔·哈德等[11]选择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多酚酸盐防治DVT形成的研究结果显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虽然低分子肝素不能显著降低Fbg,但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的Fbg及DD绝对值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者联用预防DVT形成较单用低分子肝素作用更明显,对下肢严重创伤术后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较明显,且安全有效。莫健斌等[12]探讨了不同时机使用丹参制剂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术后失血量和DVT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丹参制剂的时机对术后DVT的发生率有一定影响,术前使用丹参制剂可增加THR手术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而术后使用则安全性相对较高。
丹红注射液由丹参和红花组方而成,其中丹参为主药,红花味辛性温,为辅药。二药皆入心、肝经,相辅祛瘀生新,除邪而不伤正,联合应用具有多组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13]。周裔忠等[14]通过观察DVT形成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及DD水平变化发现,丹红注射液能提高急性DVT患者的总有效率,降低血浆CD62p、CD63、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及DD水平。此外,丹红注射液在预防DVT形成方面疗效也较为显著,赵信用等[15]将90例拟进行THR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未预防性使用任何抗凝药物,仅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结果显示,治疗组中有8例(17.8%)DVT阳性;对照组中有19例(42.2%)DVT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丹红注射液可用于THR术后DVT的预防。
2 疏血通注射液
疏血通注射液由水蛭、地龙组方而成。水蛭味咸苦,性平,有破血、逐瘀、通经之功;地龙味咸而性寒,有清热定惊、通络利尿之功,两者配伍,共奏通络化瘀之功[16]。疏血通注射液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水蛭素和蚓激酶,水蛭素为一种天然凝血酶抑制剂,可与凝血酶特异性结合,阻止凝血酶催化的止血反应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激活反应,达到抗凝血的目的。蚓激酶是一种具有纤溶活性的多酶组合,具有组织型纤溶酶原启动剂的作用,可降低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含量,抑制纤维蛋白生成或直接水解纤维蛋白,能够跟踪溶栓、抑制内源酶性凝血功能亢进,从而预防纤维蛋白血栓形成。Schiele等[17]的研究显示,水蛭素对已形成的DVT也有治疗作用,且可有效预防PE的发生,同时能降低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张宪生等[18]将92例DVT形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缓慢静脉滴注,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疗程均为2周。分别记录治疗前后PT、APTT、Fbg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检验结果,结果显示,疏血通注射液能降低Fbg,且PT、APTT及Fbg均在安全范围内。有研究[19]对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在防治DVT形成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两药联用,抗凝、抗血栓、扩张血管及增加血流等作用叠加,对DVT的疗效得以提高,且不易并发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介入治疗对急性DVT形成患者Fbg的降低作用优于全身治疗。
3 含三七总皂苷制剂
三七总皂苷是中药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中提取的活性成分(主要为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等),为人参三醇类化合物,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功效,临床上常用制剂为血塞通及血栓通等注射剂型。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三七总皂苷能增加脑血管流量,改善缺血区血供,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Fbg含量和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抑制血栓形成,提高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研究显示,血栓通可有效降低凝血因子Ⅰ,改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从而可能降低术后DVT发生的风险[20]。刘吉平等[21]选取320例高龄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各160例。预防组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静脉滴注预防下肢DVT形成,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未用任何抗凝药物,结果显示,预防组术后7 d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及血细胞比容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有研究[22]显示,血栓通等含三七总皂苷类注射剂虽然起效作用慢,不能移除已形成的血栓,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但在改善预后及二级预防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4 灯盏花类制剂
灯盏花是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干燥全草,又名灯盏细辛、东菊,性寒、微苦、甘温辛,具有解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止痛消积的功效。灯盏细辛及灯盏花素等注射剂型为其临床常用制剂。灯盏花素是从灯盏花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改善微循环、扩张脑血管、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宋艳等[23]的研究显示,灯盏花乙素苷元能明显降低血瘀模型大鼠低切变率下的全血表观黏度,提示其可降低毛细血管血液黏度,缓解小血管血栓形成。杜雪梅等[24]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灯盏花素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和临床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特别在改善临床积分方面效果更为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PA水平增加显著(P<0.05);两组的ET-1水平、PAI活性、PL活性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