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丁香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经济价值

时间:2017-05-10 09:2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lunwenbuluo 点击次数:

  摘要:对丁香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并概括了丁香花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价值,使人们对丁香花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便于进一步对其开发、利用。

  关键词:丁香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经济价值

  中图分类号:Q5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6341(2012)04-0035-03

  丁香花(syringaLinn.)是指木犀科(Oleaceae)丁香属(Syringa)植物的花卉。丁香属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全世界约有40种,分布于欧洲和亚洲,我国有27种,自东北至西南各省均有分布。哈尔滨市现有16种,广泛栽种[1],且于1988年定为市花。丁香的种类主要有:暴马丁香(Syringaamuren-sisRupr.)、洋丁香(SyringavulgarisL.)、朝鲜丁香(SyringadilatataNakai.)、紫丁香(SyringaoblataLindl.)、小叶丁香(SyringamicrophyllaDiels.)、河南小叶丁香(SyringapubescensTurcz.)、关东丁香(SyringavelutinaKom.)、蓝丁香(syringamey-eriSchneid)、红丁香(SyringavillosaVahl.)、白丁香(Syringaoblatavar.affinisLinelsh.)等。早春开花,圆锥状花序顶生或侧生,硕大繁茂,呈白色、粉色、紫色、紫红、蓝紫色,绚丽雅致,是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

  丁香花芳香浓郁,沁人心脾,这种香气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对健康有益还是有害?有何药理作用及经济价值?本文就围绕这些问题对近年来学术界对丁香花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1、丁香花的化学成分

  每种植物都有各自的挥发性物质,形成各自的独特气息。东北林业大学的尹承增用顶空吸附法对紫丁香、蓝丁香、小叶丁香、红丁香、暴马丁香五个品种的花进行了测定。通过色谱分析和质谱鉴定,确定芳香气味物质11种:螺-(3,3)庚-1,5-二烯、3-辛醇、二甲苯、侧柏烯、苯甲醛、4-蒈烯、3-蒈烯、正十一烷、β-异胡薄荷醇、正十三烷、β-松油醇。由于气相色谱时间较短,所以高分子量的物质没有检出。用蒸馏—萃取装置提取紫丁香花挥发物质,主要成分为:紫丁香醛18.05%、丁香酚15.29%、依兰烯32.44%、胡薄荷酮5.50%、橙花叔醇3.02%、高级烷烃3.7%。用石油醚浸提暴马丁香鲜花,香气成分为:氧化芳樟醇、芳樟醇、橙花叔醇等[1]。尹卫平等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出河南小叶丁香挥发油中的16种化合物:甲酸2.84%、乙酸12.82%、1,2-二乙氧基乙烷7.67%、1-羟基-2-丙酮、1-戊烯4.34%、正己醛3.16%、2-呋喃甲醛5.56%、2-烯-己醛1.45%、3-己烯-1-醇2.12%、1-己醇4.44%、苯甲醛1.79%、3-乙烯基吡啶3.18%、5-甲基-5-乙烯基四氢-α-呋喃二甲基甲醇1.45%、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18.87%、α-萜品醇1.50%、乙酸2-苯乙酯0.79%[2]。AhmadMansoor等从洋丁香树皮和花中分离出丁香苷(syrin-gin)和阿克替苷(acteoside)[3]。李祖光等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吸附采集白丁香鲜花的挥发性成分,并用GC-MS及总离子流色谱法鉴定出:丁香醛A~D、丁香醇A~D、α-蒎烯、β-蒎烯、桧烯、月桂烯、柠檬烯、桉树脑、顺式罗勒烯、苯甲醛、异松油烯、芳樟醇、苯乙醛、α-松油醇、对甲氧基茴香醚、茴香醛、(Z,E)-α-金合欢烯、(E,E)-α-金合欢烯等39种化合物,其中4个丁香醇异构体和4个丁香醛异构体是白丁香鲜花的特征性香气成分[4]。回瑞华等采用水蒸汽蒸馏-溶剂萃取装置提取辽宁紫丁香鲜花花蕾的挥发油,又采用GC-MS法进行分析,分出32个组分,据质谱谱图确认17个组分,其中主要成分为:苯甲醛、紫丁香乙醛、8-羟基-9-甲基-萘烷酮、丁酸芳樟醇酯、丁香酚、橙花叔醇[5]。吴鸣建等对河南小叶丁香的花和果实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光谱鉴定化学结构,结果首次从小叶丁香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4个化合物:橄榄苦苷(oleuro-pein)、10-羟基橄榄苦苷(10-hydroxyoleuropein),oleoside-11-methylester及2-(3,4-二羟基苯基)乙醇[6]。张文静等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盛花期紫丁香花精油,用GC-MS结合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定性方法,从精油中鉴定出6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苯乙醇(16.12%)、(E,E)-法尼醇(13.43%)、苯甲醇(6.24%)、紫丁香醛C(3.91%)、肉桂醇(3.64%)、紫丁香醇A(3.61%)、4-乙烯基愈创木酚(3.38%)、紫丁香醛A(2.62%)、吲哚(2.34%)、苯甲酸苄酯(2.31%)、紫丁香醇D(2.25%)和苯乙醛(2.03%)。其中紫丁香醛异构体和紫丁香醇异构体是紫丁香鲜花的特征香气成分[7]。李祖光等采用固相微萃取吸附采集紫丁香鲜花的香气成分,用色谱—质谱分析鉴定,并用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分析,结果鉴定出大香叶烯-D(22.37%)、β-波旁烯(15.97%)、苯甲醛(11.03%)、β-石竹烯(7.56%)、β-古芹烯(3.43%)、芳樟醇(3.18%)、丁香醛B(2.99%)、α-胡椒烯(2.70%)、β-苯乙醇(2.39%)、苯乙醛(1.99%)、苯甲醇(1.89%)、丁香醇B(1.87%)、α-愈创木烯(1.49%)、丁香醛A(1.46%)、α-蒎烯(1.39%)、丁香醇A(1.03%)、α-草烯(1.03%)等48种化合物。其中4个丁香醇异构体和2个丁香醛异构体是紫丁香鲜花的特征香气成分[8]。

  综上所述,丁香花中现已发现的物质可归为如下几类:

  (1)烷烃:高级烷烃、正十一烷、正十三烷、1,2-二乙氧基乙烷。

  (2)烯烃:螺-(3,3)庚-1,5-二烯、1-戊烯。

  (3)芳香烃:二甲苯。

  (4)醇类:3-辛醇、3-己烯-1-醇、1-己醇、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丁香醇A~D、2-(3,4-二羟基苯基)乙醇(3,4-二羟基苯乙醇)、苯乙醇、(E,E)-法尼醇、苯甲醇、肉桂醇、紫丁香醇A、紫丁香醇D、β-苯乙醇。

  (5)酚类:丁香酚(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4-乙烯基愈创木酚(2-甲养基-4-乙烯基苯酚)。

  (6)醛类:苯甲醛、苯乙醛、正己醛、2-烯-己醛、丁香醛A~D、茴香醛、紫丁香醛、紫丁香乙醛、紫丁香醛A、紫丁香醛C。

  (7)酮类:1-羟基-2-丙酮、8-羟基-9-甲基-萘烷酮、对甲氧基茴香醚(对甲氧基苯乙酮)。

  (8)羧酸及其衍生物类:甲酸、乙酸、乙酸2-苯乙酯(苯乙酸乙酯)、丁酸芳樟醇酯、苯甲酸苄酯。

  (9)杂环化合物:5-甲基-5-乙烯基四氢-α-呋喃二甲基甲醇、2-呋喃甲醛、3-乙烯基吡啶、吲哚。

  (10)萜类化合物:月桂烯、(Z,E)-α-金合欢烯、(E,E)-α-金合欢烯、橙花叔醇、顺式罗勒烯、β-异胡薄荷醇、侧柏烯、异松油烯、4-蒈烯、3-蒈烯、氧化芳樟醇、芳樟醇、α-蒎烯、β-蒎烯、依兰烯、桧烯、柠檬烯、α-松油醇(α-萜品醇)、β-松油醇(β-萜品醇)、桉树脑、胡薄荷酮、大香叶烯-D、β-波旁烯、β-石竹烯、β-古芹烯、α-胡椒烯、α-草烯、α-愈创木烯。

  (11)苷类:丁香苷、阿克替苷、橄榄苦苷、10-羟基橄榄苦苷、oleoside-11-methylester。从现有的研究结果看,丁香醇和丁香醛是丁香鲜花的特征香气成分,无毒无害。极个别的成分如1-戊烯、苯甲醛,在浓度高时对眼、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性。鲜花中醇类、醛类、萜类化合物较多,是主要的芳香成分。关于丁香属植物花的化学成分的研究目前还属于初级阶段,研究的对象不同,采用的技术手段不同,得到的结果差异很大,尽管暴马丁香、紫丁香、紫丁香变种白丁香、红丁香的亲缘关系较近[9],但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统一性还很差,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2丁香花的药理作用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已能确定的丁香花的药理作用如下:

  2.1兴奋作用

  丁香酚对人的大脑皮层、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有利于调节情绪,提神养性,促进健康,因此开花时节,经常散步于丁香树下,可以使人精神轻松,消除疲劳。

  2.2消炎作用

  丁香酚的杀菌能力比石炭酸高5倍以上,对肺炎双球菌、流感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苯甲醛、呋喃甲醛、α-萜品醇具有抗炎、止痛药效,在丁香属植物是药材有效成分。丁香苷对四种革兰氏阳性菌和三种革兰氏阴性菌及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10]。橄榄苦苷具有广谱抗菌、消炎作用,且毒性很低,小鼠1g/kg未见死亡。研究还证明该物质仅攻击病原体而对与人体共生的肠道细菌无害,这是其超越人造抗生素的一大优点。王丹丹等利用从紫丁香叶中分离出的3,4-二羟基苯乙醇进行试验,结果表明:3,4-二羟基苯乙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活性最强,此成分在花中同样存在。柠檬烯用于动物实验显示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抑菌作用。

  2.3健胃作用

  丁香具有健胃作用,5%丁香酚乳剂可使胃黏膜分泌显著增加,而酸度则不增加。

  2.4镇痛作用

  丁香酚可治疗牙科疾病,防腐止痛,效果显著。用法是将少量丁香酚油滴入龋齿腔,从而减轻牙痛。桉树脑为无色油状液体,具有强烈的樟脑气息,也具有祛风镇痛等作用。

  2.5抗病毒作用

  丁香酚具有抗微生物、抑制脂质过氧化、扩张外周血管等多种生物活性。有人采用4~6周龄近交Balb/C小鼠实验,研究了丁香酚(15~250mg/mL)体内外抗人疱疹病毒(HSV-1和HSV-2)活性。结果表明,丁香酚显著减少HSV-1和HSV-2增殖,且呈剂量相关,丁香酚在所试浓度范围内无细胞毒作用。丁香酚250ug/mL与HSV-l或HSV-2于37C培养lh后病毒感染力至少下降50%,说明丁香酚具直接杀病毒作用。丁香酚(1mg/mL)局部应用可显著抑制小鼠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生。由于丁香酚抗病毒活性至少部分地因其直接杀病毒作用,故不宜在体内而适合体外使用[11]。文献报道芳樟醇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橄榄苦苷具有抗病毒作用。

  2.6解热作用

  GBlint等发现洋丁香叶萃取物丁香酚对大鼠和家兔有解热作用,口服或腹膜内给丁香叶提取物0.2~0.4g,相当于0.1~0.3g氨基比林的降热作用,其毒性显著小于氨基比林。大鼠口服洋丁香萃取物的中毒剂量为4.0g/kg,而氨基比林为1.50g/kg。冯甲棣等通过给大鼠中枢、外周及腹腔注射注入丁香酚,观察到小剂量的丁香酚能解热,大剂量则能致低温,而且中枢用药效果明显强于外周用药,表明丁香酚很可能是一种中枢解热剂[10]。

  2.7抗癌作用

  ParkH等利用从关东丁香茎皮中提取的橄榄苦苷和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吡喃葡糖苷,经细胞试验证明具有体外抗癌活性。另有研究表明丁香酚等苯丙醇类清除NO自由基的活性较好,提示其对NO诱导的肿瘤有抑制作用[10]。据报道,苯甲醛还有抗癌增效作用。

  2.8抗氧化作用

  氧自由基是生物体内有氧代谢的产物,能引起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破坏,是生物体衰老和许多疾病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从木犀科植物中分离到的丁香酚、黄酮类及裂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如:橄榄苦苷、女贞苷(ligustroside)均有明显的氧自由基清除作用,橄榄苦苷的作用强于维生素C。丁香酚的羟自由基清除活性高于羟自由基特异性清除剂甘露醇。丁香酚对核黄素—甲硫氨酸光照还原生成的活性氧也有清除作用,丁香酚不仅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亦可抑制化学反应产生超氧化物,说明其可直接捕获超氧化物。

  2.9降压作用

  AhmadMansoor等从洋丁香树皮和花中分离出丁香苷和阿克替苷,药理实验证实二者对血压正常的麻痹大鼠有明显降压作用,并有剂量依赖性和结抗抗毒菌碱类药物作用,但对去甲肾上腺素或颈动脉结扎所致的血压升高没有作用,其降压作用在给药后立即出现,1min后达到最大值。丁香苷和阿克替苷在使血压降低的同时也使心律下降,丁香苷的降压作用未被抗组胺类和抗毒蕈碱类药物所拮抗。橄榄苦苷能减轻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程度,预防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舒缓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压的能力。

  2.10降血糖作用

  据文献报道,橄榄苦苷具有降血糖作用,且毒性很低。

  2.11加强免疫系统作用

  部分医师已成功将橄榄苦苷用于对医学上无法解释的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症和肌纤维痛患者的治疗中,这可能是其直接刺激免疫系统的结果。

  综上所述,从丁香花提取的化合物中,苷类、酚类、萜类、杂环类的药用价值较大,且河南小叶丁香、洋丁香、关东丁香、紫丁香所含居多,更适合药用。在河南省民间就有用河南小叶丁香的花、果实泡茶饮用以消炎、镇咳、治疗肝炎和肝硬化的习俗。早在1986年孙士华等就通过实验证明了紫丁香叶、关东丁香叶、朝鲜丁香果实的乙酸乙醋的抽提液及紫丁香叶、朝鲜丁香果实的水煎剂的毒性皆很低[13],由此推知花的毒性不会高。目前市面上已有丁香叶制成的炎立消片、立克宁滴丸、广炎灵注射液等药品销售,希望不久的将来能推出丁香花系列药品。

  3丁香花的经济价值

  丁香花除了上述的药用价值外,在其他领域也凸显其应用价值,产生了经济效益。

  3.1环保价值

  丁香植物对烟尘、氟化氢及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都具有一定的抗性,本身就是优良的绿化环保树种。再加上丁香花散发浓郁的提神香气且挥发性物质有杀菌作用,更能起到净化空气、清新空气的作用,因此,环保价值显著。

  3.2工业价值

  3.2.1日用品及化妆品工业

  丁香花中的很多芳香类物质可作为香精用于日用品(牙膏、口香糖、香皂、洗涤剂、除味剂等)及化妆品的生产,如:桉树脑、萜品醇已用于香精、化妆品和香皂工业,且成本低;河南小叶丁香花挥发油含有的香料化合物5-甲基-5-乙烯基四氢-α-呋喃二甲基甲醇为实验室合成香料提供了天然模板;苯乙醛和苯甲醛为重要的醛类香料成分,芳樟醇是一种重要的萜类香料成分,广泛用于化妆品(香水)香料。金合欢烯是倍半萜类香料成分,具有花香和木香气息。尤其是某些除了气味芬芳还有杀菌作用的物质如丁香酚,可作为化妆品中消炎保健的成分。还有的物质如橄榄苦苷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紫外线对皮肤膜脂质的分解,促进纤维细胞生成胶原蛋白,从而高度保护纤维细胞,自然抵御由氧化而导致肌肤的破坏,更免受紫外线伤害,达到护肤、嫩肤的功效,这样化妆品就升格为护肤品。

  3.2.2食品工业

  世界各国对香料香精的生产和研究极为重视,植物性香料被广泛应用于饮料、糖果、食品行业。丁香花中提取的气味芬芳、无毒无副作用的芳香物质如吲哚可以制成食用香精用于食品加工;芳樟醇已是水果类食品香料;丁香酚作为芳香健胃剂,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强消化能力,所以进行肉制品烹饪时可加入丁香花的干品或鲜品。崔云前等人的研究指出4-乙烯基愈创木酚和4-乙基愈创木酚是白酒、啤酒(特别是小麦啤酒)、葡萄酒、酱油等产品的重要呈香物质。丁香花中的苯甲酸、丁香酚还可用作食品防腐剂,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在倡导“绿色消费”的今天,开发无污染、无公害的植物香料、防腐剂等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尹承增.丁香花挥发性物质的分析与评价[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尹卫平,赵天增,张占旺,等.丁香属河南小叶丁香挥发油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98,29(4):225~226.

  [3]殷翔.丁香叶提取物贴片成型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李祖光,李新华,高建荣,等.白丁香鲜花在不同开花期的香气化学成分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5,25(4):63~66.

  [5]回瑞华,魏倩,肇虹岩.辽宁紫丁香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0(2):94~96.

  [6]吴鸣建,赵天增,张海艳,等.小叶丁香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3,34(1):7~9.

  [7]张文静,郑福平,孙宝国,等.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分析紫丁香花精油[J].食品科学,2008,(9):523~525.

  [8]李祖光,曹慧,刘力,等.紫丁香鲜花香气化学成分的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159~162.

  [9]孙振雷,刘海学,雷虹,等.丁香属种、变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J].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1998,8(3):16~19.

  [10]周丽光.关东丁香化学成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1]王晓芹摘,李晓辉校.丁香酚体内、外抗人疱疹病毒活性[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1,16(5):213~213.原文:〔英〕/BenenciaF…//PhytotherRes.2000,14(7).495~500.

  [12]橄榄苦苷.http://baike.baidu.com/view/4328994.htm.

  [13]孙士华,肖洪彬.几种丁香植物的药理作用研究[J].中医药信息,1986,(2):37~38.

  [14]于金平,任全进.温胃暖肾丁香花[J].园林,2002,(4):38~39.

  [15]崔云前,曹小红,王春玲,等.发酵行业4-乙烯基愈创木酚和4-乙基愈创木酚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09,(4):14~17.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