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对拔牙创骨愈合的影响研究

时间:2013-09-20 10:1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吴其松 点击次数:

  牙拔除是口腔科的常规手术操作,但局部牙槽嵴会发生萎缩和吸收,导致牙槽骨骨量不足,影响牙列修复和种植,主要原因为缺乏牙齿的支持和功能性刺激[1,2]。预防拔牙后牙槽嵴吸收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尽管目前已研究出多种方法,但因效果不稳定、操作步骤复杂、材料制备繁琐及费用高等原因,限制了广泛使用[3]。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在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4],有报道指出其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5]。维生素C具有促进骨细胞增殖和骨胶原合成的作用[6],同时可促进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7]。以上均表明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均是成骨诱导剂,因此推测对预防牙槽嵴吸收有作用。因此,本研究给予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拔除大鼠局部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治疗,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与分组
  拔除40只雄性Wistar大鼠的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Wistar大鼠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公司,体重250~280g,本研究采用同体对照,左侧拔牙创内填入浸泡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的明胶海绵(观察侧),右侧仅填入明胶海绵(对照侧)。明胶海绵并剪成固定大小(0.3cm×0.3cm×0.7cm),地塞米松和维生素的浓度为10-8mol/L和50mg/L,在地塞米松和维生素混合液中浸泡2h,取出后冻干。两侧均保持填入明胶海绵12周。
  1.2牙拔除动物模型的制备
  采用根钳拔除法制备牙拔除模型[8],具体步骤如下:给予30mg/kg3%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常规消毒,采用根钳直接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术后肌注青霉素预防感染,80万U/次,每天2次,连续3d。术后止血后,立即于拔牙创内填入明胶海绵。给予为期3d的半流质饮食。
  1.3评价指标
  分析术后2周、4周、6周和12周的牙槽骨骨密度、牙槽嵴高度吸收值、牙周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
  1.4评价方法及标准
  收集双侧牙槽,并拍摄X线片,分析X线片灰度值来评价牙槽骨骨密度;同时采用游标卡尺测量拔牙处最低点距牙槽嵴顶连线的距离,连续3次,取平均值作为牙槽嵴高度吸收值。收集拔牙创处的牙周组织,加入裂解液,冰上研磨充分后,离心处理(3000r/min×10min),保留上清,分别采用ALP酶联免疫试剂盒和免疫印迹法检测ALP活性和VEGF的蛋白水平。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牙槽骨骨密度
  对照侧和观察侧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牙槽骨骨密度水平有差异(P<0.05);除术后2周外,观察侧的牙槽骨骨密度均高于对照侧,且除治疗12周(P<0.01)外,其余均存在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牙槽嵴高度吸收值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牙槽嵴高度吸收值有差异(P<0.05);除术后2周和4周外,观察侧的术后6周和12周的牙槽嵴高度吸收值均低于对照侧(P<0.05或P<0.01)。见表2。
  2.3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牙周组织ALP活性
  对照侧和观察侧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牙周组织ALP活性有显著差异(P<0.01);除术后2周外,观察侧牙周组织ALP活性均高于对照侧,其中术后12周(P<0.01),其余均存在差异(P<0.05)。见表3。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