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思想品德课改的总章程。它既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又是实施教学的指南。只有反复学习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了解其主要变化,弄清其具体内容,落实其各项要求,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效率,才能确保思想品德课改深入进行。《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于2011年12月颁布。学习和落实新课标,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应注重以下三点。
一、必须自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标,在课程性质的“思想性”特征、“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的显著部位多次强调思想品德课程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精神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育人之本。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涵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在这个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代表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互交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着强大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为当代社会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作出高尚的道德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发挥着引领风尚的作用。
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标规范的课程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具体体现。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一定要紧紧抓住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面对当前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一项极其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二、必须着力打造生活化、高效率的思想品德课堂
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标对于课程性质的表述是:“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这里明确、清晰地强调了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
思想品德课程应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符合当代德育的发展趋势,即德育要回归生活,不能脱离生活而生硬灌输、空洞说教。因为人的思想品德是在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思想品德课程应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的含义和要求是: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实施教学;要紧密联系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实施教学;要尽量满足初中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实施教学。总之,要注重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建构和打造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做到用生活来教育学生。
建构和打造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的具体操作环节包括:导入新课生活化,即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导入;创设教学情境生活化,即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学问题生活化,即创设有思维含量的、学生颇感兴趣的教学问题;开展教学活动生活化,即围绕学生关注的生活中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布置课后作业生活化,即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予生活实践。
三、必须努力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是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教学建议”是思想品德课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实施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增强教学建议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标提出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这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教学建议。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应该做到:1.依据而不拘泥于教材,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了解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任务,重新整合教材,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也就是说,可以不必按照教材中的框题、目题顺序逐一向前推移。2.依据学情和吸纳互动中产生的新知识,适当扩展、补充、完善教材,即建构教材。在课堂教学中,一节课所涉及的知识要由教材提供的知识、教师自己的知识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的新知识构成,以此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和滞后性。3.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结构;创设和采用有效、新颖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思路清晰、简明顺畅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