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中国大众平等观念评析

时间:2015-10-12 08:5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张永和 点击次数:

  [摘要]在对一份问卷中有关平等内容的分析后发现,虽然大众的平等观念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中国大众平等观念样态却呈现出了别样的问题,暴露了大众在抽象平等观与现实平等观、法律上的平等观与道德上的平等观、公民的平等观与身份的平等观问题上的矛盾以及冲突。这些矛盾以及冲突不可避免。大众的平等观是多元的,特别是人格的平等观念很难达成一致。平等的观念是相互感染的,也可以通过教育形成一部分,但并不能完全一致。所以,过度矫大众平等观只会伤及社会,也会伤及平等本身。
  [关键词]平等观念;道德平等观;法律平等观;公民平等观;身份平等观恩格斯在总结卢梭的平等观时说: “文明向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就向前进一步。”①他赞赏卢梭在平等发展理论上与马克思辩证思想的一致性,因为卢梭认识到这种不平等达到“顶点”,就会出现“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情况。所以,恩格斯说: “这样,不平等又重新转变为平等; 但不是转变为没有语言的原始人的旧的自发的平等,而是转变为更高级的社会契约的平等。”②这或许是人类社会追求平等的全部希望。恩格斯逝世已经100 多年了,他所向往的那种“更高级的社会契约的平等”没有到来,社会中依然存在大量不平等现象,基于这样的现状,人们对于什么是平等和不平等观念必然参差不齐。而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就成了我们的元问题。
  2012 年,我们在全国范围做了一项“中国大众人权观念调查研究”的问卷调查,③问卷中有两项涉及平等问题,分别是: “您是否认为所有人的权利都应当得到尊重和保障”
  和“您认为哪些人的权利应该得到保护”。如果仅就两个问题分别而言,可以单独成立。
  但通过进一步数据分析后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矛盾,即,有答卷者可能在肯定回答了“您是否认为所有人的权利都应当得到尊重和保障”之后,却可能在“您认为哪些人的权利应该得到保护”的选项中选择了否定回答。也就是那些在前面已经认为“所有人的权利都应当得到尊重和保障”的部分民众却在“您认为哪些人的权利应该得到保护”中又否定了之前的选择。这折射出大众在从不同层面上看待平等问题上的矛盾。基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通过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分析,展示中国大众平等观念的最基本样态,分析形成这一样态的原因。
  一、问题的形成及展开
  ( 一) 抽样设计与执行
  这次调查采用概率抽样基础上的大规模问卷调查方法,通过工作人员问卷面访的方式,获取全国样本范围内民众的个体数据。按照误差率小于5% 的精度要求,设计抽选出20000 个样本,实际抽到15579 个样本,最后有效采访15164 个样本,有效率为97.34%。
  此次调查采用异比分层、多阶段、等概率的方式抽取样本,范围达到了全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④共30 个省、市、自治区( 港、澳、台及海南除外) 的125 个城市。初级抽样单位( PSU,Primary sampling units) 为县级行政单位( 四个直辖市以市为初级抽样单位) ,抽样框采用《全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 2010) 》中的县级行政单位名单及户数资料; 次级抽样单位( SSU,Secondary sampling units) 为乡镇/街道,抽样框采用行政区划网站及《2010 中国建制镇基本情况统计资料》相关数据。
  各省问卷回收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问卷发放地点及数量
  西部
  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
  1558 份3588 份23 份308 份519 份800 份
  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广西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宁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3 份150 份323 份175 份73 份132 份
  中部
  湖南省湖北省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
  447 份261 份209 份1168 份387 份1189 份
  东部及东北地区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
  75 份94 份163 份364 份160 份1328 份
  福建省广东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
  742 份325 份201 份53 份136 份207 份
  数据来源: 中国大众人权观念调查数据库
  此次调查的受访人确定为14-70 岁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从问卷发放过程看,新疆和西藏的问卷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主要发放给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和藏族,其他省市的问卷都采取随机发放。从回收情况看,应该说基本上涵盖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二) 问题的提出
  问卷中涉及平等的第一个问题是: “您是否认为所有人的权利都应当得到尊重和保障”,问卷结果分析显示: 71. 6% 的民众认为“所有人的权利都应当得到尊重和保障”,28. 4%的民众并不认为“所有人的权利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障”。( 见表2)表2 您是否认为所有人的都权利应当得到尊重和保障单位: 人,%
  频率百分比
  所有人的权利都应当得到平等对待9862 71. 6大多数人的权利应当得到平等对待2464 18. 3应当根据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对他们的权利予以不同程度的对待579 4. 2应当根据每个人的社会贡献对他们的权利予以不同程度的对待810 5. 9合计( N) 13715 100
  缺失1449
  数据来源: “中国大众人权观念调查研究”数据库,卷12但当切入第二个问题: “您认为哪些人的权利应该得到保护”,我们所获得的一部分数据显然与第一个问题的结果相左。( 见图1)
  理论上讲,如果选择了“所有人的权利都应当得到平等对待”的都一定会选择“吸毒者”、“卖淫者”、“罪犯”、“同性恋”及“第三者”的权利应该得到平等保障,那么,以上几组答案的肯定回答应该保持在71%左右。但从图1 我们却看出,就“吸毒者”、“卖淫人员”、“罪犯”、“同性恋”和“第三者”这五类人而言,只有平均16. 98% 的答卷认为他们的权利应该得到平等保护。比例最高的是同性恋者,有22. 7%。最低的是第三者,为14. 4%! 也就是说,就多数人而言,这些人的权利并不被认为应该得到平等保护。
  图1 您认为哪些人的权利应该得到保护
  数据来源:“中国大众人权观念调查研究”数据库,卷A12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大众不能理解平等概念本身,只是平等概念首先是抽象的,而对平等的感受却又是具体的。仅对概念理解远远不够,大众对平等的真正理解必须在现实中完成,也只有在现实中,平等才能呈现其本意。只有当平等概念遭遇现实,人们才会建立起平等与否的观念。所以,平等观念与一个人依存的社会环境有关,而社会环境却由社会现实、道德观、法律观、文化传统以及意识形态等等决定。所以,大众如此反差的平等观念显然是因为平等概念与现实中应然的平等状态发生了冲突。一旦这种冲突发生,现实往往会占上风,也就必然产生不一样的判断,形成平等观念的冲突。
  无疑,从以上数据所反映出的情况看,中国大众平等观念主要表现在抽象平等观与现实平等观的二元分野上。
  二、抽象的平等观与现实的平等观
  就概念而言,平等是指一个人在政治、经济地位,及基于此在程度、价值、质量、性质、能力与他人相等的状态。当我们对其进行一般描述时,它只是抽象的存在。因为抽象的平等是人们在并不直接指向任何具体状态时,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有的或实际存在的评价。而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评价或看待事物时,它便是具体的。因此,现实平等观则是指人们对于真正存在于现实中的相互平等关系状态的评价。
  历史上,比如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当抽象的平等概念作为革命的口号、旗帜时,思想家们以其独特的魅力,一再告诉我们平等的观念产生于原初“人人生而平等”的状态。
  但思想家们告诉我们的故事却无法证明这种状态存在过的事实。毕竟,这一命题是一种玄设,是浪漫主义的。而事实却是,平等观念形成于后天的,因为观念是社会和共同体的产物。亦如卢梭自己说的,“由于约定并且根据权利”而来的“人人平等”。不过,这里的“约定”一定不是他想象的“契约”,而是人们在社会过程中不断集成的行为规范和心理期待,最后划定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形成“权利”,并达成“人人平等”。
  其实,平等概念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有其悠久的历史,但今天被我们理论化的平等作为事实,却并不随其产生而产生。
  在西方的精神家园古希腊,已经有了大量的平等思想,但却没有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平等的事实。晚近的美国,被世人称之为弥漫着人权思想的《独立宣言》,却对黑奴制视而不见; 1863 年,虽然林肯总统宣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但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1896 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作出的“普莱西诉弗格森案”( Plessy v.Ferguson) 判决,使对黑人采行“隔离但平等”措施得以合法化,判决中有关“隔离”的部份被执行得十分彻底,而有关“平等”的部分则不然。所以,南方出现更多种族隔离制度法令,甚至工厂、医院及军队都采取了相应的种族隔离制度,直到20 世纪60 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正统意义上说是赋予了黑人平等、自由和尊严。但事实是,今天的美国,歧视有色人种的情况屡见不鲜。2014 年8 月9 号,一名白人警察在密苏里州的弗格森市开枪打死了18 岁的黑人青年迈克·布朗( Michael Brown) ,从而引发了持续的抗议。那时,民众首先思考的就是: 这是不是一个民权问题。因为他们在被歧视方面非常敏感,而这就是一些美国社会中存在歧视有色人种的最好注脚。
  平等在中国并不缺乏历史的厚重,是中国政治话语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所导致的就是施“仁政”。其实,“仁”的原始含义是无等差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孔子待人如己的对等思想。庄子从宇宙本体之道的高度俯观万物,得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墨子的“兼爱”是其学说的基本命题。所谓兼爱,就是指普遍平等的爱,即不分血缘亲疏和等级贵贱的无差别的爱,是一种博爱。这种爱不同于儒家局部的、有差别的偏爱。因此,墨子用兼爱代替偏爱。商鞅的“刑无等级”,同样可以视为是对平等思想的注释。这些有关平等的思想与理论的提升,并不输给西方任何平等思想与理论,是中国乃至世界政治哲学中最富有的遗产。但在千百年的封建社会中,这些政治哲学理念并没有通过制度予以确认并实施,仅仅作为我们平等理想存在。因为,在中国几千年的专制制度下,我们看到的只是等级制度不平等的事实。
  皮埃尔·勒鲁说,平等是“一种原则、一种信条、一种信仰、一种宗教”。⑤ 我们注意到,在他那里,平等实际上只是抽象地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平等就是一个形而上的问题。作为抽象的、形而上的平等是有意义的,其特殊的使命就是建构一个平等的基本价值,形成一个最宽泛的目的性准则。因为平等不会作为手段存在,而只可能是目的。
  但如果将平等理解为目的,必然有其自己的表现形式。什么是平等的表现形式,在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平等,这或许是我们把握平等的切入点。平等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它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折射平等,而任何不同方面又不能完全涵盖平等全部。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还是人格的。这里所说的平等应该是以上各方面的总和。由此看来,抽象的平等与现实的平等在许多情况下是不能等同的但却相互勾连。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平等并不完全是一个形而上的问题,它具有现实性。因为只有在现实中,平等才可以被感知,被认识,被理解。人们不可能拿着平等的“原则”、“信条”、“信仰”、“宗教”在现实中去比对什么是平等,什么是不平等。
  回到前面我们提供的问卷题干,我们发现,表2 的问题是: “您是否认为所有人的权利都应当得到尊重和保障”, 71. 6%的人认为应该得到尊重和保障。这不涉及任何具体平等权利的问题,其题干是“是否……应当”,是一种应然状态,所以获得71. 6% 的认同。如果我们转换一个角度发问: “您是否认为所有人的权利都得到了尊重和保障”,我相信该结果一定非常难看。因为这一结果必然被答卷者的现实经验所影响。作为抽象的平等,似乎是一个大而化之的话题,只有在现实中,平等才被我们直接体会。在现实中,存在着许多可衡量平等的微观指标,比如资源的、环境的、收入的、教育的、就业的、医疗的、尊严的等等,虽然他们之间或许并不直接关联,但这些指标中任意一项得不到满足,都会直接影响问卷的选项。我们看见,图2 中除了我们所列的五类人以外,也并没有一项达到100%。所以,表1 的问题是观念性的,并不直接指涉任何具体的权利,如果一旦从某一具体权利上发问,答案就完全不同。
  前面的图表说明,一个维度的平等观与另一个维度的平等观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不一致。比如,并不是说那些认为教育政策存在不公平现象,就会认为福利政策不公平。
  但由于平等的观念产生于具体的不平等的体验,所以,任何一个具体的不平等现象,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平等的总体判断。不过,另一种情况也同样存在: 一个维度的不平等并一定直接影响另一个维度平等的判断。但抽象的平等观念同样会对具体的平等观产生影响。如果不存在抽象的平等观,平等就没有价值追求,这样的平等观仅仅是功利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告诉我们,将功利的平等作为人的终极追求,非但不能达至平等,其结果适得其反。这一问题无论是在亚里士多德还是罗尔斯、德沃金、乔万尼·萨托利甚至阿玛蒂亚·森那里都已经有充分的论证。
  这里我们也注意到,上述问卷中平等观所涉及的并不是社会中比如福利、经济、政治、教育等具体方面的权利问题。如果涉及到具体的平等权利,比如教育政策是否公平的问题,我们的问卷呈现是这样的答案:
  表3 您认为目前我国教育存在以下哪些问题
  单位: 人,%
  频次个案百分比
  学校收费贵8879 60. 5
  109
  中国大众平等观念评析
  ( 续)
  频次个案百分比
  教育政策不公平8299 56. 6
  教育质量差8072 55. 0
  国家投入不足6585 44. 9
  学校安全隐患大6349 43. 3
  满意,没有问题850 5. 8
  合计( N) 14665 266. 1
  缺失499
  数据来源:“中国大众人权观念调查研究”数据库,卷A16表4 户籍与教育政策不公平交叉分析
  单位: 人,%
  教育政策不公平
  户籍选择未选合计
  农村3508 3087 6595
  53. 2 46. 8 100
  城镇4713 3123 7836
  60. 1 39. 9 100
  全国8221 6210 14431
  57. 0% 43. 0% 100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