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渐进主义视角下上海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
时间:2015-05-14 09:4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董世屹 点击次数:
应该说,这一步改革的步子是迈得比较大的,已经涉及到了养老保险体制机制的层面,初步实现了由以国营、集体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为代理人的企业单一责任模式到国家、企业、个人的责任分担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渐被统帐结合型养老保险制度代替,保障对象也由国有、集体企业中的正式职工扩大到所有的户籍劳动者;但必须看到,这一阶段的改革仍属于增量改革的范畴,并不是对原有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倒重来或另起炉灶。
3.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们到上海工作、生活。据统计,1990年全市总人口中仅3.8%(50.65万人)为外来人员,而到2000年,外来人口已达346.49万,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达到21.1%。十年间增长了近6倍,其速度之快出乎意料。数百万外来人口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何解决这一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也成为上海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个突出问题。2002年9月1日,为了落实外来人口这一利益阶层的养老保障,上海开始施行《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类单位使用的外来从业人员,包括工伤(或者意外伤害)、住院医疗和老年补贴三项保险待遇,以及门急诊医药费补贴。规定用人单位和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按照缴费基数12.5%的比例,缴纳综合保险费。综合保险费由用人单位缴纳,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由其自己缴纳。用人单位和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连续缴费满一年的,外来从业人员可以获得一份老年补贴凭证,其额度为本人实际缴费基数的7%。此外,城市化的发展也造成了不少失地农民,2003年上海出台了《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重点解决这部分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推出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是上海稳步扩大养老保险保障对象的重要改革举措,也体现了“广覆盖、保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但这一改革并没有对上海已有的养老保险体制产生影响,而是针对新的保障对象采取的新的保障措施,是对上海养老保险体制的一个有益补充,包括2003年推出的小城镇社会保险也是如此,从而使上海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更广。
4.2009年以后的上海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突出特点是着眼于制度整合,如将原参加“小城镇社会保险”和“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的从业人员均纳入城镇职工保险范围内,并对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的相关政策也作了相应的调整。通过整合,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保资金的运作效率和可持续性,促进用工制度的平等,体现公民平等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
三、小结
渐进主义模式的这种原则对于实现一个大的政策目标的决策方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综上所述,渐进主义模式对上海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践具有显著的适用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利用渐进主义模式不仅能制订具有更好可行性的政策,而且能更有利于减少失误,有效规避改革道路上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和风险。
参考文献:
[1]孙艳峰.上海社会保障城乡差异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2]肖严华.上海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路径分析与政策选择.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
[3]肖严华.上海养老保险制度的结构改革与制度整合.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第6期
[4]王宇熹,汪泓,肖峻.养老保险体系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与政策选择——以上海为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5]崔先维.渐进主义视阈中政策工具的选择.公共政策,2010年第5期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