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5-16 09:2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lunwenbuluo 点击次数:
【摘要】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亟须解决课堂有效沟通和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渠道,共情作为一个有效工具,可以起到桥梁作用。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情现状,尝试从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设计、增加教学互动、完善教学评价等方面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情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共情能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035-02
共情,作为一个概念的提出,源自多种说法。近代有代表性的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对此做了阐述,指出它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在教育教学层面,共情表现为基于心理学所表达的共鸣,展现出教师对学情的感知与影响,进而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共情由此备受关注。
一教师共情的认识与理解
杜亚士和卡科贺夫曾指出:“在教育过程中的‘共情’,就是指教师不但有能力正确地了解学生的感受,同时还要将这种体验向学生传达,从而促进学生对自己个人的感受和经验达致更深的认识。”因此,我们今天讲的共情,特指建立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桥梁”,教师能够洞察学生内心世界和真实想法,建立起较为通畅的沟通和交流渠道,促进学生理解教师意图进而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态度上,就是教师要真正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在能力上,就是教师要把握了学生的真实心理,并把这种理解升级为学生的认同与认可,进而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传递给学生,表达自己对学生情绪与意图的感受、理解与尊重,促进学生成长与进步。
教师共情既是一种意识倾向又是一种能力,是指教师能真诚地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能对学生的感受与想法进行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体会与思考。作为一种意识倾向,反映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能力,体现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生对教师的认同程度。因此,把握教师的共情能力,需要在坚守教师职业操守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情分析能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进而对学生施以恰当合理的影响,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二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情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复杂,教学选择性难度增大
思想政治理论课2013年新修订教材对教材内容体系做了很大的调整和补充,内容虽更加贴近实际,但理论性的倾向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内容筛选和精髓掌控。而现实情况是课时有限、时间紧迫、精力缺乏,教师不可能所有内容都能非常熟练、讲练自如,必然会增加教学内容的选择难度。
2.教学设计不准,易忽略学生真实需要
教学设计是教学效率的保障,没有好的教学设计很难达到好的教学目标,也必然会使学生难以接受和吸收教学内容。然而,在传统教学设计中往往会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而忽略学生的真实需要,较少理会学生的内在需求,因而常常会产生“填鸭式”的灌输情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3.教学互动不畅,交流缺乏勇气和默契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最容易产生冷场的情况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不去思考、不愿回答,出现暂时的“对峙”状态,教学活动无法顺畅进行。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师生间缺乏共情效应,教师没有恰当地设计问题,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疏于引导学生思考,致使学生缺乏勇气和信心,不愿意交流沟通,师生间缺乏应有的默契。
4.教学评价不活,学生个性得不到肯定
现实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出人意料的情况,如在回答如何去看待一个人物或事件时,往往就会有学生回答另类答案,回答看似不入主流,甚至明显违反社会事实情况,教师一般会及时纠正、加以批判,或避而不谈,这样会破坏课堂的良好教学氛围,也不利于教学互动的持续开展。传统的教学评价无疑会制约学生个性的发挥,课堂教学效果将无法得到保障。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情能力的对策研究
1.教学内容选取上正视学生实际接受能力
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2013年新修订教材的使用,教学内容做了调整和补充,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发师生共鸣,与“中国梦”共振,需要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清要点,精讲、细讲、选讲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做到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解学生之所惑,点教学之所要,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要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体现在教学中,既要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中精讲,又要在不同的章节中围绕具体的问题细讲,也要就改革的进程作简略的阐述。又如,在讲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时,讲清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逻辑归宿及内在联系即可,就会得出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结论。这样,学生不至于感到知识体系的混乱,也不会反感深奥的理论晦涩难懂,与现实结合紧密,反而会起到认同、认可乃至消化、吸收的效果。
2.教学设计环节上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实效是每个教师应该把握的教学思路,也是教学生成的先决条件。基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师需要加强教学设计,“依据教学情境需要和学生特点,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同时还要及时点拨、释疑、引导,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学会学习,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讲到“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内容时,引入了“跌倒的老人要不要扶”的话题讨论,结合新闻事件和娱乐小品《不能让他走》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展开道德探讨。通过道德要解决的问题与现实问题的链接,从而明确道德本义是弃恶扬善,伸张正义,传播社会正能量,让学生在质疑声中掌握道德的含义,这既让学生明白了帮助他人的高尚品质,也为树立见义勇为、摒弃不良行为观念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当然也需要明确道德不只是舍生取义,而是共同进步,温暖人间。教学设计在教师共情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把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反映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需要,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互动交流中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见解
教学不是教师的个人表演,而是师生间的互动参与交流活动。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思维一般比较活跃,但心思往往不在学习上,这就需要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牵引到教学中来,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勇于发表不同见解,进而进行合理的解释说明,促进师生间的深层次交流,让学生体会教师的尊重与理解,在贴合学生情绪体验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共情能力,促使学生自觉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讲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容时,引入“韩剧《来自星星的你》风靡亚洲”和“彭丽媛着汉服出访国外”两幅图片,请学生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最后教师点评,得出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民族文化的自信,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如何建设文化强国的主题,充分表达了对学生情绪和意图的感受、理解与尊重,也在教学互动中导入了教学内容,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4.教学评价过程中肯定学生展示不同个性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是评判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共情能力的一种体现和要求。为此,提高教师共情能力,必须要完善教学评价,不仅要使学生受到知识的洗礼,更应让学生把握好自己的个性,充分展示自己,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本领,不断促进学生自我的发展与进步。每当问及学生对教学评价时,教师评价往往反映在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关爱上。也就是说一个好的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懂得尊重、善于肯定学生的人,然后才是教学内容的传授,教学方法的运用。作为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意见,对于学生的各种不同意见和看法,特别是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教师应给予充分的尊重,肯定学生的智慧和个性发挥,再辅以必要的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地运用共情,学生势必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理解”,从而真心融入课堂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柒文英.共情: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教育新方法的实践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2):126~128
[2]赵国忠主编.让教师爱上教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41
[3]吕晓梅.教师共情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运用[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3(1):44~46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