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时间:2017-05-16 09:4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lunwenbuluo 点击次数:

  摘要:众多的教育实践表明,讨论式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本文着重探讨了这种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所涉及的理论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讨论式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讨论的特点在于信息的多向传递和迅速反馈,各种思想和观点相互驳斥、相互启发、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充分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了教师单一“灌输”和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一、教学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首先,随着现代媒体技术、移动终端设备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手段越来越呈现多样化、便捷化的特点,因此大学生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以确保课堂信息的吸引力和引导力。其次,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且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如何正确引导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自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教学情况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世界观的改变、人生价值的选择。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系统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讨论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要注意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一)合理分组

  成立学习小组是讨论式教学法取得实效的前提。在分组时,我们应注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既要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又要增加小组间的可竞争性。在开展课堂讨论前,我们首先要以学生的特点——年龄、地区、学识、兴趣爱好等作为分组的重要依据;其次,根据讨论的题目,采用非正式分组或正式分组的形式,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加工,使学生保持一定的参与兴趣;再次,根据课堂讨论或课下小组自行讨论的不同形式,确定不同的选题,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讨论“解放思想”论题时,将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划归一个小组,先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小组讨论,以保证对问题的多角度视角,拓展学生的思维,确保他们对问题思考和讨论的深度、广度,然后采用课堂总结汇报的形式,将各个小组讨论的观点、结论在课堂上展示,让不同小组的不同观点相互碰撞,进一步扩展思路,并在教师的适度监控下形成正确的结论和观点。通过这种方式既保证了课堂时间不被过多占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设计适当的讨论话题

  要使课堂讨论取得效果,讨论话题必须恰当。1976年N,L.Cage把课堂讨论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主题掌握(subjectmastery)、问题讨论(issue—orienteddiscusses)和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②在组织课堂讨论前,我们必须充分掌握学生的年龄、学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并充分挖掘教材,明确教材适合组织课堂讨论的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课堂讨论的话题时,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能使他们有感而发;二是在确定讨论课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经验,便于他们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架构新的知识体系;三是注意讨论课题的难易程度,既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又不能距离他们的能力太远,保证他们通过讨论能够获得的学习成就感和快乐感;四是注意讨论课题要集趣味性、开放性和思考性于一体,使学生的讨论既有过程的体验,又有成果的展出,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思考与解决问题。基于以上的考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这门课程讨论中,我们主要设立了解放思想的实际案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将给老百姓带来什么,现实生活中你有什么困惑,“中国梦”,“生态文明”等话题,既紧扣社会实践,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一定的共鸣,能够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有效扩展了理论深度和广度。

  (三)选择正确的课堂讨论形式

  课堂讨论形式的多样化对于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据时间和讨论课题的要求,将课堂讨论的形式分为课堂讨论和课下小组讨论,同时根据小组讨论话题的特点和活动要求,灵活采用多样化的讨论形式和方法,如理论纵横、实践生活、热点话题等,尽可能地把学生吸引住,克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枯燥性,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比较活跃的状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讨论构建新的政治理论知识体系。其中,1963年Maier提出的“发展讨论”(TheDevelopmentalDiscussion)策略③很适合用于在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认识水平”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讨论课。其做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从提供的案例或分析材料、教师的陈述、学生的讨论以及结合背景资料中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如何看待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怎样认识个人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如何实现创新发展驱动战略”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先把问题分成可操控的几部分,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各小组讨论同一个问题中相同的某一部分。小组讨论结束后,再让学生集中起来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参加讨论的学生就有机会听取其他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解决方案,拓宽思路,矫正自己的一些错误看法和认识,最后再组织学生一起拟定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案(可以不是唯一的)。通过这种学生与教师、同学的互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④

  (四)有效地、适时地调控课堂讨论的节奏和步骤

  课堂讨论是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讨论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讨论的引导者、咨询者、合作者和分享者。教师对学生适时地进行帮助、调控和鼓励,有助于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不是要单纯地引导学生追求一种正确的答案,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是要重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⑤因此,教师在课堂讨论的组织中针对论题要及时、有效地激励、点拨、引导学生,使课堂讨论达到预定目的。

  1.注意教师的引导和示范

  有效的课堂讨论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示范。尤其是针对一些重大的理论课题,如社会主义的本质、基本路线等,教师应该及时引导、规范课题的讨论方向,明确告知学生讨论的过程和方法,尽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2.把握讨论时间和节奏

  课堂讨论的时间需要灵活掌握。教师一方面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准备时间;另一方面,要控制讨论的节奏,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讨论任务,否则就会占用其他教学活动的时间。我在问题讨论时,一般先布置课题,让学生用一周的时间收集资料,然后集中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进行讨论,让学生尽可能地将自己的观点陈述出来。

  3.适度地规范讨论行为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避免学生做与讨论无关的活动,或者在学生讨论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地明确讨论要求并予以指导,避免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尤其在开放式讨论中,教师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话题中心进行发言,避免偏离讨论主题。如在讨论“现实生活中你有什么困惑”时,教师要善于引导,适度规范论题,避免课堂讨论变成牢骚发布会,要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讨论方向,有的放矢地探讨相关问题。

  4.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

  针对大学生思维活跃、对现实问题关注度高等特点,教师应营造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出发,在倾听别人想法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营造热烈的讨论氛围,通过讨论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尤其是对某些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认识和看法。此外,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还应尽量避免以监督者或权威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独到的见解、富有创意的想法,借此激发全体学生讨论的兴趣和热情。

  (五)课堂讨论后的有效评价

  对讨论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是讨论式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讨论中或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种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主要由教师或学生对讨论的组织形式、论题的选择、活动过程、学生参与讨论的态度等方面做出客观的评价,以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结果性评价则是由教师和学生对讨论的题目的认识,理论与现实的联系,主要观点的科学性、创新性、全面性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将理论运用到分析具体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去,最终达到思想认识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为了提高讨论的有效性,讨论后学生应以小组为单位作讨论总结报告。在讨论报告中既要包括小组讨论观点的陈述与总结,又要包括小组成员对讨论总体的评价,为不同思想、观点的碰撞、交流以及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重要的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讨论后的评价过程,既是评价过程,又是师生互动、共学生习、共同进步的过程。

  三、教学思考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课堂讨论或课下小组讨论来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中某些论题的课堂教学,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广泛动员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有助于学生自主地、自觉地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进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创新意识即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⑥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善于发现和运用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途径及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释:

  ①《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1999-6-13)

  ②GAGE,N.I.Psychologyofteachingmethods[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76:166—216.

  ③MAIER,N.R.F.Problem—solvingdiscussionsandconferences:Leadershipmethodsandskills[M].NewYork:McGraw—Hi11,1963:65-90.

  ④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272-275.

  ⑤李洁.两难讨论教学法在高校德育课中的运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⑥唐晓杰等.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