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是我国当今城市发展建设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文章通过对国内外该领域近年的发展前沿动向和实践的回顾,探讨了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的必要性和科学意义,分析列举了在中国实施保护和改造再利用研究的基本内容,指出经由对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实践层面上的实证研究,提出具有现实技术针对性的改造设计方法、评估原则和技术规范要点为中国当前之必须。
关键词/: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 遗产保护 改造再利用 方法 中国
ABSTRACT:Theprotectiveremodelingandreuse ofindustrial historicbuildings and sites is animportant problemurgentlyneededresolving.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oject practice both at homeand abroadon this topic shows us the necessity and academicsignificanceof thiswork. It is amatter of great urgency tocomeupwith thedesignmethodof technical amiability, thecriteriaof appraisal aswell as thekeypointsof technical norms by substantial case study and practice.
KEY WORDS:Industrial historicbuildings and sites,Conservationofheritage, Remodeling andreuse,Method,China
一、研究的必要性
人们普遍相信,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工业技术的发展以及更进一步的工业哲学知识体系的建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先决条件。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使得这一信念产生动摇;进入20世纪90年代,更是进入了一个被迅速成长的信息社会、国际交流与全球经济深深影响的新纪元,同时,可持续发展由于全球性的环境持续恶化而逐渐成为人类看待世界的基本共识。概括讲,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21世纪初的世界正在“从工业化时代走向信息时代,从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社会,从城市化走向城市世纪”。
这样的时代背景直接引发了后工业社会迅速崛起,而工业社会则曰益衰退,出现了一些学者所描述的“逆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现象。首先,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城市中的传统制造业比重日趋下降,新兴产业逐渐取代传统的产业门类,制造业、运输业与仓储业持续衰退。金融、贸易、科技、信息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日趋成为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主要职能。其次,随着生产技术、运输方式和生活、工作方式的转变,城市局部地区的建筑、环境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相对滞后与老化,出现功能性的衰退。再者,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用地的扩展,导致原先位于城市边缘区的产业类用地被逐渐包围于城市的内部,造成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同时,由于土地区位价值的变化还造成级差地租现象。表现为城市用地在经济和环境方面的不合理性。
上述种种因素导致城市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以及城市功能质量提升的需求,大量的城市旧区地段面临更新改造,而其中产业用地往往是更新改造的主要对象。一座座高大的水塔、冶炼炉和厂房是在先前产业革命升腾时期的蒸汽动力中拔地而起,而今天这些建构筑物却正被人们所废弃。在20世纪90年代城市更新中,西方一些城市产生了许多有缺陷的城市内部空间,使人们重新开始理解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意义,工业时代的文明遗存--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究竟何去何从,成为建筑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1996年巴塞罗那国际建协(UIA)19届大会提出城市“模糊地段”(TerrainVague)概念,就明确包含诸如工业、铁路、码头等城市中被废弃的地段,指出此类地段需要保护、管理与再生。
近半个世纪来,对产业类历史建筑的再利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影响范围波及全球。事实上,这些产业废弃景观中的产业建筑不仅有其珍贵的历史价值需要挖掘研究,而且还具有显著的改造再利用的现实价值。作为物质载体,产业历史建筑及地段见证了人类社会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对其的关注反映出城市发展模式在后工业化时代的辩证回归。建筑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也给我们提供了具有文化、经济与生态价值的思路。事实上,对待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方式是文明的一种度量。
我国产业建筑遗产拥有丰富的空间形态类型,各个历史时期的产业建筑及空间特色亦具显著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遗产价值和文化意义。如见证南京近代工业化进程的金陵制造局,广州市位于珠江畔的五仙门(电力公司)发电厂,记载上海百年产业兴衰的苏州河沿岸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进入一个以更新再开发为主的发展阶段,兴建于上个世纪初和中期的传统产业逐渐衰退。在此过程中,产业类历史建筑与地段暴露出生境破坏、环境污染及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城市社会经济也正处在产业布局、类型、结构的重构和转型阶段“退二进三“退二优三”正成为许多城市的建设,特别是旧城更新改造过程中的主题,而旧城更新改造的主要对象就是大量的产业类历史建筑与地段。仅以上海为例,根据1997年《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海今后城市更新的重点主要是中心城区66.2km2的工业用地置换,至2010年,中心城区内保留和发展1/3无污染的城市型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1/3的工厂就地改为第三产业用地,1/3的工厂通过置换向近郊或远郊的工业集中点转移。再如南京晨光机械厂(场地为原金陵制造局)和下关电厂等地段都面临着紧迫的保护和改造的任务。
然而在此过程中,城市中相当多的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正面临着拆毁废弃和改造再利用两种不同的命运。而在实施案例中前者情况比较普遍,中国产业遗产正经受着历史上最严重的破坏和毁灭,以极快的速度消逝,包括自然损毁与人们基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建设开发性破坏,如著名的沈阳铁西区产业类历史建筑在近年商住开发中几乎被完全清除,而类似情况在其他城市也非常普遍。
可见,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保护性改造再利用(AdaptiveReuse)已成为世界建筑学科所关注、特别是我国城市建设中一个不得不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亟待开展抢救性专题研究。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