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2)

时间:2016-01-09 10:1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王建国 蒋楠 点击次数:

  二、研究的科学意义
  产业类历史建筑的定义和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产业类历史建筑及相关的“产业景观”与建筑学、产业考古学、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景观(CulturalLandscape)和生产景观(LandscapeofProduction)相关,具有景观规划、考古保存、生产技术、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建筑遗产评估和保护等不同方面的内容。
  本文界定的“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HistoricIndustrialBuildingandSite)概念系指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用于工业、仓储、交通运输业的,具有公认历史文化和改造再利用意义的建筑及其所在的城市地区,即狭义的产业景观,并非泛指所有历史上留下来的产业建筑。这些建筑或地区多以城市中的河道、铁路、道路作为纽带,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并形成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景观一一产业景观(IndustrialLandscape)。对其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1.建筑学方面:产业建筑中的标准化、功能效率优先的导向体现了现代建筑的本质理念--即工业社会经济背景下建筑的抽象性和还原性。其“形式追随功能”及符合工业生产的几何美学、逻辑性和建构性成为影响建筑表现的支配性法则,这些法则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价值。
  2.资源和经济方面通常建筑的物质寿命总是比其功能寿命长,尤其是产业类建筑,往往可在其物质寿命之内经历多次使用功能的变更。由于产业类建筑特定的使用功能和空间要求,在建造时往往采用当时比较先进的建筑技术,大都结构坚固、建筑内部空间与其功能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一些生产厂房、综合仓库等大空间建筑在改造上具有很大的使用灵活性,提供了多种利用的可能。而且,有些生产设备和厂房体量巨大。结构复杂,其拆除反而要付出比改造利用更大的成本。
  从建筑的城市区位和土地价值来看,保留一些优秀产业历史建筑使我们可以继续使用旧城区的基础设施,且有助于促进以产业遗址为主题的观光旅游业--这也是欧洲发展最快的经济领域之一。
  3.社会发展方面:城市中各个时期、各种类型建筑的总和构成了城市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特定的场所内涵,与其他类型的历史建筑比较,产业类历史建筑同样是城市文明进程的见证者。这些遗留物正是“城市博物馆”关于工业化时代的最好展品。如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和梅耶(AdolfMeyer)1911年设计的法古斯鞋楦厂就是在欧洲第一个完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玻璃幕墙的建筑物,具有重要的建筑史学价值。
  4环境方面:改造再利用的开发方式相比推倒重来,可减少大量的建筑垃圾及其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同时减轻了在施工过程中对城市交通、能源(用水和耗电等)的压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景观地标方面:一些巨硕高耸的产业建筑,特别是座落在城市滨水或毗邻公共空间的产业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方位地标作用,其中很多还是所在城市的特征性地标,是人们从景观层面认知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产业类历史建筑保护性再利用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5年,英国伯明翰大学M.里克斯(MichaelRix)发表名为“产业考古学”的文章,呼吁各界应即刻保存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机械与纪念物。该文从“考古”的角度,强调产业空间即将面临的湮灭威胁与保存价值,引起英国学术界与民间的讨论,促使英国政府制定调查、纪录、计画与相关保存政策。1969年美国制定《历史性的美国工程纪录法案》。20世纪70年代初,一些西方的学者和政府机构开始明确将这些地区认定为“历史地段”(HeritageSite),并把一部分20世纪初的城市工业区规定为历史遗产;1973年,英国产业考古学会成立;同年,在世界最早的铁桥所在地铁桥谷博物馆举行第一届产业纪念物保护国际会议,其后成立了专门的国际产业遗产保护组织(TheInternationalCommitteefortheConservationoftheIndustrialHeritage,TICCIH),并设立了专门的产业考古奖(1997)80年代随着许多城市对这些地区、地段改造和更新、开发实践,该研究领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城市传统工业类建筑和遗址已被认作是城市的一种特殊景观--“产业景观"(IndustrialLandscape)荷兰在1986年开始调查和整理1850年到1945年间的产业遗产基础资料;法国1986年开始制定搜集文献史料及建档的长期计划;日本在1980年末期开始关心“文化财”中属于生产设施方面的工厂与建筑保存,着手进行普查。2002年柏林国际建协21届大会将大会主题定为“资源建筑”(ResourceArchitecture),并引介了鲁尔工业区再生等一系列产业建筑改造的成功案例,进一步使产业建筑历史地段保护、改造与再生事业引发全世界建筑同行的关注。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城市的居住和工作正逐渐互相融合。诚如冯?格康先生所言,这一切对新千年的建筑意味着是一个根本的变迁……”。应对这样的空间需求变迁“那些在后工业时代改造后的旧厂房却以其高大的空间和充裕的面积为正在形成的新型生活方式提供理想的场所”,而以往人们的居住、工作、休闲、购物、学习均是在具有不同功能类型指向的建筑中进行的。°
  相比而言,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较为逊色。目前,欧洲的世界遗产名录上不仅有教堂等古老建筑,而且包括了工业文明遗迹,其中仅采矿区就有三个,分别位于比利时、德国和瑞典。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亚洲遗产项目大多是考古遗址、宗教神庙、帝王墓葬和皇家园林等。亚洲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官员李惠恩在中国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说“千百年来,亚洲各国在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创造了众多悠久而宝贵的财富。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很多传统的生产方式正在退出历史舞台。”李惠恩强调:“拓展遗产保护的范围远比简单增加遗产数量更为重要,因为前者更有益于实现世界遗产保护的均衡性、完整性和代表性原则。”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也指出,中国重视世界遗产在品类上的不平衡问题,关注工业产业、科技、民族、民俗类文化遗产和各种自然遗产,不断完善和丰富世界遗产名录。
  我国对此领域的研究大致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要包括城市政府所直接关注的城市滨水区改造开发研究,此类项目多采取“自上而下”的整体运作方式,如许多城市传统的滨水码头区、工业区和仓储用地的改造和一些有识之士、特别是艺术界专业人士对传统产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关注等两个方面所开展的研究。近年在该领域已经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论著,如“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改造再利用”(王建国,戎俊强,2001),ConservationandAdaptive-reuseofHistoricIndustrialHeritageinChina(JianguoWang,2005),“东方的塞纳左岸苏州河沿岸的艺术仓库”(韩妤齐,张松,2004)“上海近代优秀产业建筑保护价值分析”(张辉,钱锋,2000),“旧建筑,新生命一一建筑再利用思与行”(鲍家声,龚蓉芬,1999)等。有些专项研究也在开展,如笔者主持开展的唐山焦化厂和粮库地段的改造再利用可行性研究,韩妤齐、张松等完成的苏州河沿岸仓库区的调查研究等。
  但总体看,人们在遗产保护中普遍比较关注的还是那些正统的,象征权力和高尚艺术的历史建筑,工业社会和技术的表现曾一度被认为是文明,而不是文化。而产业建筑在所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属于比较弱势和边缘的一类,倒闭和废弃的厂房更是被人们看作是经济衰退的标志,因而使它们常常成为城市更新改造中被首先考虑清除的对象。同时,产业建筑的舒适性标准及配套设施一般较低,而且常常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甚至环境污染,有时保护再利用的成本包含了一般开发商不愿承担的先期维修和环境治理投入。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