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条件下的商业银行“微创新”(3)
时间:2016-09-24 17:2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乔海曙等 点击次数:
经济金融环境欠佳制约着商业银行的微创新步伐,主要体现为经济金融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制约着微创新理念融入金融产品服务的深度和进程。
首先,知识产权保护滞后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微创新动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缺乏、知识产权立法保障不足、司法维权渠道不畅等现状不仅打压了银行业创新的积极性,而且阻滞着商业银行微创新活动的有序开展。因此,商业银行微创新格局取决于知识产权保护体制的完善。其次,金融监管体制弊端逐步显现,挤压了商业银行微创新的生长空间。随着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和经济融合发展的快速推进,在现有分业经营管理体制和“一行三会”监管模式的大框架下,监管主体不明确、监管效率低下、监管技术与模式滞后等因素都限制着商业银行微创新业务活动的自由空间。最后,宏观经济的波动抑制商业银行微创新。商业银行属于顺周期的行业,其自身的发展与经济整体运行存在“荣辱相生、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新常态”下,GDP增速放缓,国内市场经济下行,国际市场低迷,汇率频繁波动都给商业银行微创新带来严峻的外部考验。
四、推进商业银行微创新的对策
为了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质效,实现微创新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有效衔接,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快人力资本年轻化建设,活跃商业银行经营思维
就目前我国金融业发展趋势来看,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年轻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为商业银行治理思维的创新注入一针“强心剂”。青年是一个充满生机、乐于改变和善于创新的群体,人力资本年轻化不仅为商业银行的治理注入了“新鲜血液”,更为商业银行经营思维的活化提供了智力支撑。一方面,积极构建人才甄选和岗位定价机制,拓宽年轻人员“出彩”渠道。在“公平、公正”原则的指导下,深入银行业务流程一线,不拘一格发掘年轻人才,提高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年轻化比重,建立绩效与职位相挂钩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人力资本边际效用最大化。另一方面,强化人才梯队建设,重点提升人力资本年轻化质量。定期开展教育培训,不仅能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增值,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储备,而且有利于打破传统经营模式和固有思维模式的禁锢,为实现商业银行盈利渠道多样化和发展方式精细化的成功转型提供知识、技能储备,在全行内部形成一种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合力探索金融服务“新蓝海”的创新氛围。
(二)优化商业银行流程,实现管理模式创新
在商业银行智能化、电子化、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部门银行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银行公司化治理的需求,商业银行亟需优化流程,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实现管理模式创新。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始终以人性化治理和可持续化发展为导向,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核心,逐步打破金字塔管理模式和分层治理框架。在整合不同部门业务优势的思维指导下,以缩短金融服务链条、提升金融服务时效为手段,对商业银行组织架构进行扁平化和矩阵化构造,建立健全流程银行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亟需完善流程银行配套设施,推动商业银行管理模式智能化和自助化转型。在互联网技术植根于金融服务的当下,加大自助服务设备研发投入,完善自助终端设备检测体系,筹建大数据收集、整理、应用平台,加快IT设备国产化进程,强化硬件网络设备维护不仅是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优化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商业银行管理模式创新的必经之路。来自美国商业银行的实践表明,在增加信息科技投入后,其净资产收益率(ROE)提高近10%,成本则下降12% 〔12 〕69。
(三)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管理质效
随着商业银行公司化治理进程的深入推进,尽管商业银行建立起以绩效考核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但以财务指标为评价基准的绩效考核管理体制缺陷日益突出。在理念层面,商业银行“规模情结”和“利润情结”强烈,传统绩效考核“绑架”商业银行运营管理,致使商业银行盲目扩张,“两高一剩”资金沉淀严峻,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在管理层面,激励结构的不对称严重影响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效益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推动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机制改革,提高商业银行管理质效刻不容缓。
一方面,商业银行需正视绩效考核理念的不足,优化绩效考核标准。在考核指标顶层设计时更多融入管理与服务因素,将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社会声誉、品牌效应等非财务因素纳入考核指标体系框架中,逐步提高非财务指标在绩效考核中的比重。在实施绩效评价时,注重社会效益的发挥,兼顾“利”的追逐和“义”的担当,激励从业人员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与义务。在做好大中客户“市场蛋糕”的同时,着力提升小微客户、“三农”经济、能源环境金融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供给质效,不仅是商业银行落实普惠金融政策的行动路径,更是商业银行践行扶贫、扶弱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完善薪酬激励结构 〔11 〕,提升薪酬水平。第一,推行全体员工激励。激励对象向全体员工放开,更加注重一线员工的工作成果,充分开掘一线员工微创新智力源泉,在全员参与的互动氛围中打造智慧型银行。第二,注重长期激励。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优化是一个“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长期过程。因此,有必要将商业银行经营战略、发展目标等元素融入考核指标当中,降低激励不对称程度,提高长期绩效激励结果比重,在长期的经营管理中逐步实现商业银行的利益与价值。第三,注重团队激励。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团队合作尤为重要,兼顾团队整体效益将是未来考核激励的关键。冲破碎片化、个体化考核视域,更多关注部门和银行整体业绩,充分发挥个体与整体“双轮”驱动作用,形成聚合效应。第四,提升银行业整体薪酬水平。公司化治理实践表明,在从业人员流动性降低、专业性人力资本积聚、经营质效提升等方面,效率工资往往起到了点石成金之妙用。以效率工资改革为突破口,提高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整体工资水平,建立公平、公正的金融竞争平台,将是商业银行走好未来发展之路的必修课。
(四)营造经济金融发展健康环境,打造微创新发展新生态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优化外部经济金融环境,构建经济金融生态圈,不仅是新常态下铸就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更是商业银行微创新的生命线。
第一,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政府作为社会治理和市场秩序规范的主体,在知识产权体系完善的过程中应承担主体责任。政府机关要引导全社会树立产权保护意识,深入贯彻知识产权保护理念,并牵头构建专业化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加快推进法院知识产权部门设置和知识产权司法定价 〔13 〕,彰显司法维权价值,为商业银行微创新筑牢司法地基。第二,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在金融产品与服务跨部门交叉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改革“一行三会”框架下的分业监管模式,逐步实现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过程中,明确监管主体责任,创新金融监管模式是商业银行监管改革的核心所在。应确立中国人民银行监管主体法律地位,建立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的金融监管协调和信息共享反馈机制,将金融联席会议常态化、制度化,发挥金融监管规模效应。同时,创新金融产品业务“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适时推出微创新“试错成本保障”,为商业银行微创新提供政策与资金方面的支撑。第三,适度强化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有赖于政府机关“有形之手”的适度调控。财政、货币、收入、汇率等政策和工具的综合发力有利于缓解经济波动,引导宏观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为商业银行微创新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