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时期。党和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出要把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继续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计划,大力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快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国家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极大地激发了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活力,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指明了道路。
一、科技创新对国家和企业发展转型的重要意义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一系列重大调整,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刺激了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的加快,推动着世界产业变革与结构调整。发达国家加快调整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物联网、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抢占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最大新兴经济体和世界工业与制造业大国。但也要看到,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长期积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显现。从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经验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见效最快,对经济企稳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长期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是难以持续的。要把重点放在投资结构的调整上,使投资进一步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自主创新倾斜,向节能环保倾斜。
当前,我国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减弱,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培育自主品牌是塑造新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着眼于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制高点,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地结合起来。从当前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动向来看,"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生产、生活和创新方式,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高速铁路、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要准确把握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变化方向,明确主攻重点,加强基础研究,突破核心技术,才能使国家和企业在竞争中掌握主动。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要认识到重要产业、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依靠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又要发挥我国市场规模巨大的优势,搞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视走集成创新的新路子。这在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和装备研制中已有成功例子。中国高铁汇集了一大批研发机构和人才,立足高起点、高标准,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在工程建设、高速列车、列车控制、客站建设、系统集成、运营维护和环保标准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在较高的起点上实现技术与产品的跨越。
从笔者所在的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一院")的自身发展来看,贯穿其中的主线就是科技创新,在完成了青藏铁路的科研攻关和勘察设计后,又承担了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哈尔滨至大连客运专线、西安至宝鸡、西安至成都、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等高速铁路的勘察设计和科研攻关,通过对一系列科研成果的提炼总结,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原冻土铁路修建技术,全面掌握了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修建技术,特别是西部地区复杂地质气候条件下客运专线修建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正是把面向市场、服务发展、提高质量、提高效率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及时适应外部形势的重大变化,突出抓好具有战略性和关键性项目的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得以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
二、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思路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直接体现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科技密集型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应当努力引领和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在节能环保、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推动着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步伐。
1.加强科技创新规划与战略管理。
加强科技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融合,对支撑、引领企业科学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勘察设计企业要首先实现设计理念上的跨越,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市场导向与国家发展需要相结合;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坚持立足当前和谋划长远相结合;坚持掌握核心技术与提高系统集成能力相结合,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中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依托,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2.注重创新队伍建设,完善自主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是科技创新工作诸多目标和计划实施的着力点。要打造一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才梯队,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要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理念,为科技创新人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铁一院通过长期培养,已经形成了以工程院院士、勘察设计大师、省部拔尖人才为学科带头人,以各级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为攻关骨干,广大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的科研开发梯次团队。同时制定并完善了《科研管理办法》、《软件开发管理办法》、《科学技术、优秀软件、优秀设计奖励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涵盖科技开发的课题立项、合同签订、中间检查、经费管理、验收评审、成果管理、创优奖励、知识产权保护等全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积极革新管理体制和评价导向,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风气,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参与创新的积极性,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技术创新工作的持续发展。
3.搭建企业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产、学、研联合攻关能力。
勘察设计单位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特色、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要结合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任务,积极创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研究机构,努力建设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新模式。铁一院现拥有技术研发中心、试验检测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同时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和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等省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科研交流与合作的关系,充分发挥高校理论计算水平好,科研院所试验测试水平高的特点,走产、学、研联合攻关的道路,产生了大批成果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同时现正结合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方面的技术领先和人才优势,筹备申请成立省级和国家级的隧道及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吸引更多拔尖人才从事科研创新工作,推动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
4.加强企业间横向联合,拓宽技术创新之路。
工程科研必须本着为工程建设和运营服务的思想,紧密结合工程建设、运营中将会出现的难点、疑点问题,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同时工程科研的研究范围涵盖了设计、施工、建设管理、运营等各个方面,专业间集成性、系统性强,经费需求大,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筹措方面,只凭一家单位很难完成,需要建设、设计、施工等企业进行横向联合,共同完成,共享技术成果、知识产权和创优报奖,实现多方共赢。
5.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不仅要求企业要高度重视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更要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形成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底蕴积累。要推动企业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着力解决产学研脱节等体制机制性障碍;要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科技成果的确权工作,将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和实施效益作为衡量企业科技进步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和保护,打造、维护并持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要推进知识产权与标准的结合,在加速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同时,重视将企业重大专利成果纳入技术标准的工作,并努力将企业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掌握技术的话语权,扩大影响,扩展市场。
6.依托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推进技术创新和进步。
随着互联网、数据库、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勘察设计企业将主要借助信息化、网络化来实现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以信息化、网络化为支撑的企业技术平台与企业管理体系、生产流程体系的良性互动,将成为今后企业科技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勘察设计企业必须加大信息化投入,自主开发符合自身业务特点的工程设计软件用于生产实践,缓解生产任务过重和人员短缺的矛盾,确保勘察设计质量,提高勘察设计效率和水平。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发展主线的重大决策,强调其根本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关键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创新一大主体的企业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和责任,必须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上有更大作为,充分发挥骨干带动作用,更好地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国家科技进步服务,为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实现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赢得主动权作出应有的贡献。